2007-12-14 11:40:25湘穎

台灣的教育終於把我兒子逼走了──李豔秋1/2

我知道李豔秋最近出書,談得是他唯一的兒子出國的事情,應該也是受不了台灣的教育體制才出國的!
我還沒有時間把這本書買來好好看一看!我想以她和李濤這樣有知名度,甚至可能有影響力的人都無法改變台灣的教育體制,那我們這些平凡百姓又能如何?任憑宰割?

這是朋友轉寄這本書的摘要,看了有點心驚!
我記得我念國中時,好像沒有這麼辛苦,還可以看小說,寫小說,雖然以些微分數落居第二志願,但好歹也是知名公立女中!

現在的國中生真的這麼累嗎?可能我的孩子還小,我還感受不到!
等我的孩子上了國中、高中,就算體制不合,我也沒有能力送出國!
她們只能勇於面對!
還好,我並不會要求孩子非讀女中不可,我自己也不是讀第一女中!
求學是過程,最重要的還是日後的就業!

文中有些觀點或許不認同,但還是覺得這篇文章有令人省思的地方,所以轉貼如下:

***
我這一生,做過兩個重要決定:
一、決定嫁李濤;
二、決定把我唯一的孩子送出國念書。

這兩個決定如果有任何一個錯誤,都會讓我悔恨一輩子。

送邦邦出國的賭注更甚於婚姻,我可能讓他脫胎換骨,也可能扼殺他的一生,整個家都可能因此陷入痛苦的深淵,而這個決定背後,伴隨的是連串的眼淚和椎心之痛。

我很幸運,也很感恩,這兩個決定,都沒有讓我抱憾

邦邦小時候,我給他取了兩個外號:「囉唆小弟」和「搞笑小弟」,可想而知,他是個愛說話又愛耍寶的孩子,我們喜悅的享受他成長的每ㄧ天;可是,到了國中,這ㄧ切嘎然而止。

送孩子出國的父母,有千百種理由,我們的理由很簡單──找回原來的邦邦。因此這本書,不會是其他父母們的教育寶典,因為每個孩子和家庭都是獨特的;它也不是成功典範,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它只是記錄了我們這個家最驚心動魄的改變,和一個十四歲孩子的異國奮戰。

當然,我們還要談談台灣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因為,只要有一點點希望,邦邦有多一點點的快樂,我們都不會讓他遠走異域。如果以現在最流行的愛不愛台灣來質問,我必須坦白承認:我不愛台灣──的教育!教改已經夠亂了,我們又碰上九年一貫第一屆,實不相瞞,我到現在都不清楚九年「一貫」了什麼?我還是眾人認為資訊取得最快速的新聞工作者耶!九年一貫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邦邦小學畢業升國中的時候,學校發了一堆「補充教材」,因為有好幾個科目,小學和國中不能「一貫」。以數學為例,小學有好幾個數學概念沒教,可是國中又以為小學教過了,直接跳到更難的階段,所以趁暑假及開學之初,要我們趕快「補起來」,好銜接國中課本。

好一個九年「一貫」!

我氣不過,把教育部官員請到節目中,只要他回答一個問題:「請問編國中教材的老師和編國小教材的老師,連開個會溝通一下都沒有嗎?難不成我們是國中、國小,一邊一國嗎?」官員無言以對,家長又沒有時間和官員泡磨菇,忙不迭的把孩子往補習班送。當白老鼠就算了,但燃燒我的孩子,還不能照亮別人的孩子,我才不要犧牲我的寶貝!

那美國教育又有多優?還不是問題一堆?的確,美國教育並不完美,但是他們教育的精神及內涵明確而感人,當我們身入其中去觀察,會發現他們認真對待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沒有用一個標準要求孩子向前看齊。「你很棒」、「沒關係,慢慢來」、「有你這個學生真好」,這些話是老師們的基本口頭禪,盡其所能不讓孩子覺得被歧視、被拋棄、被隔離;一向以美國為師的台灣教改,其實連皮毛都沒有學到,是橘逾淮為枳?還是我們已經讓升學主義澆熄了教育人員最原始的熱情?讓無意義的競爭煽動家長瘋狂虐待自己的孩子?他山之石,我們提筆寫下,希望我們的觀察,帶給家長、孩子、學校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思考的空間。

三年間,我們看到邦邦的轉變,他成熟而負責任,自信而不驕狂,懂得自我計畫,並且督促自己要不斷進步。我永遠記得他前些日子跟我說的話:「我念得很高興,因為我在為自己念。」

我真的感恩,因為我們有能力,可以做不同的選擇;但是我知道還有許多家長及孩子深陷在泥沼中,想要改變又無力實踐,想要對抗又毫無機會,只好隨著洪流,聽天由命。

城裡的孩子飽受補習及考試的折磨,鄉下和山地鄉的孩子卻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連基本的程度都達不到,氣人的是,這樣的環境,還冠上「教改」之名,真讓人徒呼負負!

邦邦雖然從台灣的教育體制中撤退,但這裡是他的家,是他一有假期就立刻飛奔回來的地方。二○○七年,高中最後一年的暑假,他看到老爸奔波在幾個原住民部落,為孩子找課輔老師,於是他和我商量,要將這本書的版稅全部捐給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原住民部落課輔計畫,讓他們有足夠的師資提升程度;明年他高中畢業上大學的暑假,就可以回來加入課輔義工的行列。我裝做很酷的問:「這本書我有寫一半啊!那我的版稅呢?」他說:「捐了吧!就當給我的畢業禮物!」

由於邦邦上課我上班,這本書的一部分,有賴其濬採訪整理補強,另外,我們做了一件讓天下編輯很困擾的事,那就是我們沒有公布邦邦的學校名稱,我們不希望這本書變成招生廣告,就讓我們專注在他們的教育方式,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吧!

--------------------------------------------------------------------------------
 
三十秒後,決定放飛
他說:「以後星期六、星期天,我要開始補習了。」
李濤問:「那我們以後幾乎都見不到你了嗎?」
車子裡,一陣沉默,沒有人說話。
三十秒後,李濤說:「那就出國念吧!」
邦邦大喊:「不要!」
我的眼淚當場掉下來。
 
二OO四年夏天,我們一家人歷經生離死別。
七月,我們告別老奶奶;九月,將邦邦送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讓他脫離我們的羽翼。
這兩件事,都讓我們痛徹心扉。
我們一直三代同堂,奶奶和邦邦不僅是祖孫,也互為玩伴、朋友,甚至像哥兒們。
奶奶不識字,邦邦負責當祕書;從學校回來要找人吹牛時,奶奶永遠是最忠心耿耿的聽眾;一時三刻看不到孫子,奶奶就要問:「邦邦呢?」學校要郊遊,絕不能告訴她,
因為她一定不准!如果還想送邦邦出國,想也知道,必定掀起一場家庭革命。
可是,命運的演變就是如此不可預測。
送走奶奶後的一個週日晚上,在車上,我順口問了邦邦暑期輔導的情況,
因為他就要升國三了。
他說:「以後星期六、星期天,我都不能跟你們在一起,我要開始補習了。」
我們問他:「怎麼補?」
「星期六和星期日,從上午八點到晚上七點。」
「那星期一到星期五呢?」
「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半。」
平時,李濤工作很忙,下了班,都已經十一點多了,週末是我們重要的家庭日,如果連這兩天,邦邦都要補習,親子間幾乎就沒有相處的時間了。
李濤問:「那我們以後幾乎都見不到你了嗎?」
車子裡,一陣沉默,沒有人說話。
三十秒後,李濤說:「那就出國念吧!」
邦邦大喊:「不要!」
我的眼淚當場掉下來。
那時,邦邦剛剛滿十四歲。
 
我承認,我是個矛盾的母親。
邦邦升上國中後,課業壓力就變得特別大,
身為母親,每次看他熬夜打拚讀書,便覺得很捨不得,但邦邦不願意放鬆。
然而,等到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又感到不滿意,
覺得他應該再用功一點,可以獲得更好的表現,
但是他又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妳還要求這麼多?」
通常,每天會有六科考試,日復一日,而我就每天糾結在「放」和「收」兩種情緒中。
天下父母心,我也不例外,看到孩子念書念到焦頭爛額,我也會心疼,
寧可他過得快樂一點,想要「放」;但是整個大環境又不允許,就怕他在這個節骨眼上鬆懈了,以後會跟不上,又不得不「收」。
兩種情緒反覆跌宕,我自己感到很煎熬,正好邦邦進入叛逆年紀,親子關係變得很緊繃。
其實,對於把孩子送到國外求學,我們不是沒有準備。
只是我總覺得他年紀太小,希望他十八歲之後,
再到國外去念大學,而不是這麼早就去當留學生。
只是,那個暑假,許多接連發生的狀況,把我們一家三口推到一個必須抉擇的路口,
走?還是留?
如果把孩子留在台灣,從早讀到晚,每天承受著極大的考試壓力,
忙到連週末都無法和家人一起過,這樣對孩子,好嗎?
如果把孩子送到國外,沒有家人在身邊照顧,他會過得好嗎?會不會受欺負?會不會被帶壞?他的英語程度會不會跟不上同學?
李濤在三十秒後做出決定,但是這個決定,會銜接起什麼樣的未來,卻是一片空白的未知。
【邦邦的心聲】
要怎麼形容我的國中生活呢?其實,四個字就可以講完了,那就是念書、考試。
真的沒想到,進入國中後,會有這麼多考試。剛升上國中的時候,我還抱著一顆赤子之心,
希望生活可以跟國小一樣,快樂學習,並跟大家成為好朋友。
但是,上國中的第一個禮拜,我發現事實不如想像中那麼美好,課業沉重如山。
而且有些老師不再像小學老師,可以輕易的打成一片,師生之間彷彿有一層看不到的隔閡。
導師每天的工作就是督促我們念書、訂定規矩和檢討人生意義。
曾經對國中生活還抱著一絲希望的我,有如進了冷宮,我時常看著學校隔壁的國小,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到以前,但是總是事與願違。
升上國二時,一天下來,從早考到晚,每天至少有七、八科的考試科目,我根本喘不過氣。
總算放學了,我一身疲憊,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簡單的吃完晚飯,既不能看電視,也不能打電動,
只能乖乖的坐在書桌前,攤開課本和參考書,開始念書,準備第二天的考試。
念書念到深夜,都快抵擋不住瞌睡蟲的攻擊了,可是,進度還沒有念完,明天的考試說不定會滿堂紅,
想到這裡,我只好強打精神,繼續和瞌睡蟲奮戰。

魯先生 2011-07-26 02:06:44

看完了。

讓我想到兒子在一個也算明星國中就學的時光,會進這學校​,是因為我們住在附近的關係。
他們學校也有很多菁英家長,亦步亦趨地跟著孩子,而我們​家可能是唯一連家長會也不想參加的家庭,每次要家長會,​我和太太就推著不想參加。
我們不想介入兒子在學校裡的事務,也不想干涉兒子在學校​裡的任何事情。

從完成環島後,我看見兒子的自主和自律,我相信他,讓他​去面對他面臨的世界,除非他向我求救,不然我都不干涉。
有時,他會說學校怎樣怎樣,我們了解討論,說我們的看法​,多半和學校的有衝突時,最後,我會問他,你希望我到學​校去處理嗎?想了想,他總是說,不用。

我在乎的是-他還好嗎?承受得了嗎?
我們不是能把小孩送到國外逃避或保護的人,我們能做的,​就是,不管情況多惡劣,我們都支持著他。

我們也關心他的成績,但不會每天盯著看,只在每次大考後​,了解一下他的成績。
國三,要面對考高中了,我們只問他的區間落在公立或私立​?然後說,如果能上公立最好,那麼,我們比較省錢。
他沒點頭,也沒說好,因為我們沒有要求他的承諾。
終於,他還是自己努力如願地進入了公立高中。

國三時,他曾經有點迷惘,同學們說著明確的志向,我對他​說,沒有關係,具備知道、思考、實行的能力就好了。
不管唸什麼,最後還是由興趣和能力決定,要做什麼。

如果,他想很拼地唸書,很好;如果,他不想唸書,也很好​;只要他還能自己進行知道、思考、實行能力的培養就好了​。

我對這篇表示一點自己的看法:
不快樂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家長造成的。

版主回應
您的作法是我努力的,我也希望自己也是這種家長!
但實在沒有把握真的事情遇到了,是不是能像你這麼豁達!

這句「具備知道、思考、實行能力」,我會牢牢記住!

孩子已經快小六了,我也準備嬰面臨台灣「變種」的教育制度了!
2011-07-26 09: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