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2 18:08:27 sunnysweetie

育兒經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在門診,常可看到焦慮的母親,帶著一個緊張不安的小孩求醫。小孩一面哭,一面抓身體。當母親憤怒地述說著,夜間如何的被小孩折騰,也花費了不少錢,每次都會改善,卻無法根治。仔細看小孩,可見到額頭臉頰部呈紅色,皮膚顯的乾燥,且佈滿許多抓痕,這就是異位性皮膚炎表徵。

異位性皮膚炎的定義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常與遺傳有關,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3~5%。60%的病人會在第一年發病,30%的病人在1~5歲間發病。氣喘病童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約為20 %。約有一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大部份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或其家人會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疹,我們稱為異位性體質。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的條件必須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三項以上:

-皮膚搔癢。

-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及位置(嬰幼兒大多在臉部及身體的伸側,成人大多在關節的屈側)。

-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一般指超過6個月以上)。

-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乾草熱、或異位性皮膚炎等)。

 

病理機轉是個謎,但是我們可以確認的部分包括:

皮膚角質層防禦功能失常:造成皮膚水分大量大量喪失、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容易穿透皮膚,更容易使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

皮膚脂質變性:異位性皮膚的脂質,在質與量上都大量不足。包括必須脂肪酸代謝異常及建構角質層細胞的粘合劑Ceramide大幅減少,使皮膚更脆弱、更乾燥、又會引起某些炎症反應。

免疫功能的改變:過敏原容易穿透皮膚引發免疫反應。

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之一,由於此皮膚病病灶的型態與分佈會隨年齡而變遷,臨床尚可分為三期。

一、嬰兒期: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開始發作在嬰兒期,通常為二至三月大時開始發病,持續約二至三年左右。部位多半在臉部雙頰、前額部及頭皮部。最常見的症狀是冬季時兩頰的皮膚變得乾燥、發紅、脫皮,但嘴巴和鼻子周圍的皮膚是正常的。下巴的症狀通常比兩頰來的嚴重,或許跟口水的刺激和局部經常沖洗的刺激有關。如果有習慣性舔嘴唇的狀況,更會造成口唇周圍結痂、有滲出液、脫皮的狀況。這些紅疹往往會造成小嬰兒的不安、躁動、不易入睡。少數的病童症狀發生在膝膕窩、皮膚皺摺處,但包尿布的地方通常沒有,這一點可以跟尿布疹作區別。

   這段期間的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是一個慢性的病程,病情時好時壞,約50%會在一歲半之前痊癒,另外一半的病情則會延續至兒童期。以匍匐爬行後,病變可以擴展至四肢的伸側與手腕。

二、小兒期:呈現出 「癢疹型」或「苔蘚化」慢性濕疹的變化,主要出現於手肘窩、膝窩頸部與手足關節等,對稱分佈。跟皮膚在關節屈伸時常受摩擦刺激有關,過緊的衣物包覆在這些部位不斷的摩擦更會加重病情。小朋友癢的時候搔抓患部,造成患部溼疹的更加惡化,往往成為一個惡性循環:越癢越抓、越抓越癢!其他會加重病情的因子包括:冷、熱、乾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等。平常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厲害搔抓後,呈破皮、濕潤、結痂的濕疹病容。大部份病人在10至12歲前慢慢痊癒消退,僅少部份病人持續至成人期。

三、青年期與成人期:通常在青春期開始的時候出現,或許和荷爾蒙的改變和青春期的壓力有關。平時多半呈慢性濕疹性變化,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項、前胸部、手腕、足關節等處,此型病人通常在30歲以前可痊癒。皮膚表現的型態有下列幾種:

四肢屈側的皮膚炎

手部溼疹

眼睛周圍的溼疹

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的慢性皮膚炎

如果有以上幾種皮膚表現久而不癒,一定要注意:是不是異位性體質作祟?

 

要怎樣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

 

家長必須了解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慢性的皮膚病,其處理過程必須要有耐心,配合醫師的治療,直至孩子自動痊癒不再發作。因此在處理上分兩部份:疾病惡化時之急性期處理及平時穩定期之注意事項。急性期大部份需要醫師的處理,甚至住院治療,慢性期則需要家庭所有成員的配合。

 

平時穩定期之注意事項:

一、避免皮膚刺激物

剪短指甲。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抓撓帶來的損害。有些孩子夜間不停的抓,所以夜裡用紗布把它蓋起來,他就抓不到了。

避免過度沐浴,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如此可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用溫水,並使用洗淨力溫和,pH值中性的肥皂,在沐浴後立刻適量使用不含藥性、香精、防腐劑之單純潤膚劑。減少與粗糙、過緊、或刺激性衣物接觸,最好穿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

夏天要有涼爽的環境,以不流汗為原則,病童處於空調環境,最佳夏季運動應為游泳。大太陽之下宜避免出門,嬰兒尤其要避免過多的衣服包裹。冬天要避免乾燥,宜適量塗抹潤膚霜,減少沐浴次數與時間,肥皂應避免或減少使用。冬天的衣著避免穿用羊毛、尼龍及易摩擦皮膚的衣物,宜用全棉製品,以寬鬆為原則。太舊的衣服洗淨後才穿用,天然清潔劑較好,衣物洗滌時,一定要用清水徹底清除殘渣的清潔劑。

 

二、居家環境的注意事項

室內不養貓、狗、鳥…等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之過敏原。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榻米;不玩毛絨玩具;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

儘量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氣味物質。

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50~65%間,並使用空氣過濾器(須定期更換濾網)以減少黴菌生長。

每週並以熱水清洗枕頭、寢具,並常常清掃家中及環境以減少灰塵。

 

 

三、其他注意事項

避免溫差過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對冷、熱或周圍氣溫的改變很敏感,穿太多衣物或激烈運動或直接暴露於寒冷、乾燥的情形下會使病情惡化。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避免二手煙。

在食物控制方面,一般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在治療得當下,常可得到非常好的改善,不須限制飲食;只有在非常嚴重,一般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病人皮疹的發作與食物有非常明顯的關聯,才須要飲食控制。下列為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1) 牛奶 (2) 蛋 (3) 魚 (4) 小麥 (5) 花生(6) 大豆等,可嚐試避免數週至病情改善。

情緒與壓力:也是影響癢感一個很大的因素。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

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

 

疾病惡化時之急性期處理

藥物療法

一、口服藥物

口服抗組織胺:口服抗組織胺大多可有效控制搔癢,並且相當安全,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有些孩子甚至必須長期服藥,再逐漸減少藥量才能有好的控制。在治療上醫師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家長不給孩子吃藥,只是不斷的擦藥膏,反而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辦法,不但治不好,長期擦藥對皮膚更是一種負擔。

口服抗生素﹕在有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同時使用抗生素。許多家長會自行停藥或不敢給孩子吃藥,反而使病情惡化或不斷反覆發作。

口服類固醇﹕只用於嚴重的急性期,會有快速的改善;但長期使用副作用大,因此異位性皮膚炎一般不需使用口服類固醇作長期的控制。

 

二、按醫師指示在不同部位依嚴重程度適當使用外用藥膏

外用藥膏以類固醇類藥膏為主,藥膏的強弱會因皮膚問題的嚴重度,患者年齡,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請依醫師指示使用。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已知的不良反應有皮膚萎縮、皮膚色素脫落、青春痘等。有些家長不敢使用類固醇類藥膏的觀念是錯誤的,反而會延誤病情;有些家長則是自行買藥,根本不知藥物的強弱及使用方法,反而擦出許多後遺症。類固醇類藥膏跟其他所有藥物一樣,在醫師指示下正確的使用,是有效而安全的,併發症都是由於使用方法錯誤而會造成,但因害怕併發症而不敢使用,反而是因噎廢食,反而會使病情惡化。用口服,有時合併局部用藥。

目前有新一類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其為一種不含類固醇的局部免疫調節藥物「普特皮」,主要成分為Tacrolimus,它可以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激素的功能,改變發炎細胞的表面抗原,但不會影響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功能,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副作用的發生。其開始使用之治療效果雖比不上類固醇藥膏來得快速,且初始時可能出現些微灼熱、刺癢的感覺,但不適感會逐漸減少,治療效果約在二週內出現。從臨床統計數字顯示,80%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在使用後三週內可達到75%的改善率。至於其安全性,一般只要總量不超過每日10公克Tacrolimus,血中濃度低於10mg/ml,即無虞全身性副作用,如腸胃不適、血糖升高、血壓升高、腎功能或中樞神經受損等的發生。雖然如此,本品禁止使用於感染性皮膚病灶如細菌、病毒感染或有潰爛、破損之皮表,使用藥物期間避免日曬或接受紫外線照射治療。

以上為所有患者都必須注意的事項,至於嚴重反覆發作的孩子,醫師會建議作進一步的檢查以找出較重要的過敏原。這些檢查包括特異性IgE抗體(抽血檢查)、過敏性皮膚試驗(針刺檢查)、貼布試驗等;如果能找到一些重要的過敏原,醫師會另外告知預防的方法。但家長應了解這些皮膚試驗仍有許多假陽性,或假陰性反應,結果並不完全可靠,只能作參考用,並不代表根據這些試驗結果作防範,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完全的治癒。此外,針對過敏原打減敏感的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們大多沒有幫助,有些甚至會惡化,因此一般不建議使用。

 http://www.nov.com.tw/a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