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14:36:17新任社長 姜四海

【自發性顱內高壓】長期又難以控制的莫明頭痛

【記者姜勃智、洪志明、陳文男/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李柏萱醫師30日表示,這種有長期且難以控制的頭痛,又檢查不出問題的,有可能是自發性顱內高壓;自發性顱內高壓係因顱骨內壓力上升引發一些相關症狀,包括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等,但缺乏顱內腫瘤、感染、出血、積水等明確的病灶或成因,又與顱內腫瘤造成的症狀極其相似,所以也被稱作假性腦瘤。目前其致病機轉尚未確定,但普遍認為與顱內靜脈壓變化、腦脊液的平衡和賀爾蒙調節等有關。 

李醫師表示,45歲許先生在2014年就開始出現陣發性劇烈頭痛及噁心,尤其在頭痛時咳嗽特別嚴重,甚至慢慢出現視力模糊。病人起初在神經內科治療,腦部和脊椎等影像檢查都未發現任何病灶,且因為頭痛難以控制而慢慢變成持續性脹痛,於是接受腰椎引流測試,引流時發現顱內高壓但腦脊髓液檢查一切正常,而引流完後頭痛完全改善,於是診斷自發性顱內高壓。 

但是,病人出院後1週又再次出現疼痛,接下來5年間病人依然反覆視力模糊,但持續接受藥物治療及反覆腰椎引流的效果都難以持久;後來被轉到神經外科接受腰椎腹腔引流手術,頭痛快速得到緩解且效果持久,視力模糊也不再出現。 

李柏萱醫師也指出,至於前述案例的腰椎引流,是確認診斷自發性顱內高壓的一環,可以得到確定的顱內壓力,腦脊液的分析檢查則可用以鑑別是否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炎等可能造成高壓的原因;而一定量的腦脊液引流能有效控制顱內壓力,但腦脊液會每天生成,因此引流的效果一般僅為短暫控制,有時須反覆抽取等待顱內高壓自行緩解。 

他說,手術是不得已的方式,為有效控制顱內壓,置入式的腦脊液分流器可持續性引流,可以比反覆從腰椎抽取獲得更好的壓力控制,但從頭部和腰椎吸取、再拉到腹腔吸收的植入式分流器會有一定比例的併發症,包含感染、出血、阻塞等問題存在,會有3年近5成的復發率。而針對視力受影響或嚴重視神經乳突水腫的病人,視神經鞘開窗手術是最有效的選擇,但是對控制顱內壓的效果則比較差,併發症也多跟視神經的直接傷害有關。



相片:成大醫院神經外科李醫師(上圖)於盛會中剖析自發性顱內高壓,廣受讚許。(記者姜四海現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