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嘉惕:以風險配置取代資產配置
從前人們認為大銀行不會倒、先進國家不會倒債;這些觀念都在近年來開始動搖,甚至被推翻;911事件、房市泡沫化等,也都發生在人們的意料之外。這些「黑天鵝」讓許多投資人損失慘重,也領悟到管理風險的重要。不過,多元資產配置的原則絕不僅是將資金投入不同股市或不同資產類別而已。舉例而言,2010年美國與歐洲股市的連動性提高到0.83,亞洲與拉丁美洲股市的連動性也已達0.72,顯示投資不同股市以分散曝險的原則已逐漸失去效用。
施嘉惕(Justin Simler)表示,只看資產類別的連動性容易低估投資風險;透過細分每種投資標的的曝險因子,將能更有效管理投資風險,因為各種資產類別的曝險因子其實不同於一般的認識。例如美國大型股的曝險因子並非僅有股票風險,還包括10%的利率政策風險;又例如全球高收益債除了60%的信用風險外,還包括10%的股票風險及30%的利率政策風險。
據統計,2000年至2011年投資全球股票與臺灣股市,總報酬分別為9.20%、15.80%,年化平均報酬率僅0.74%、1.23%,甚至低於一年期定存利率。報酬率之所以如此低,是因為經歷了2000年至2002年的資訊泡沫化與2008年金融危機兩次嚴重的黑天鵝事件,兩次都造成高達40%以上的損失。因此,儘管2003年至2007年與2009年至2011年市場皆為正報酬,但獲利大多都被兩次損失抵消了。
施嘉惕指出,投資前須確實瞭解各種資產類別的風險因子,才不會錯估整體風險。施羅德全球多元資產團隊將資產類別的風險分為股票、信用、利率政策、波動度、貨幣、期貨風險等六大類,以「風險因子配置」的方式來控制不同產品的風險比重,以期確實達到分散風險的原則。若一味追求報酬率,則遇到市場風險大增時也將損失慘重;新時代的投資哲學應該以降低風險為優先考量,而風險配置正是以降低風險為主要訴求的資產配置原則。
上一篇:債券基金熱 全球資金追捧
下一篇:科技類股硬底子 後市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