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8 16:57:56sunday

英國留學經驗談

似乎一提起在英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時間短。報刊紛紛說在英國讀博士只需3年時間,相對其它國家4~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是一個不小的誘因。

事實上“3年讀博士”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博士學位能否順利到手,關鍵是自己的課題研究進展如何。這又與學習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圈養”與“放養”

從學習方式上來講,有些剛從國內過來的朋友可能一開始不太適應“放養”,至少我剛開始讀博時就是這樣。有人比喻說中國國內的教育方式是“圈養”式,西方則是“放養”式。雖然覺得不是特別貼切但很形象。

我對所謂“放養”的理解完全來自於自己的經歷。導師把課題給你大概講一下,然後推薦一些參考文獻,接下來就得自己對項目完全負責了。博士課題能進行到什麼程度,幾乎完全得看學生自己。研究組裡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重疊的不會太多;導師雖然是課題的總負責人,但不太可能對諸多具體問題面面俱到,甚至導師很可能根本沒有涉足到具體的細節。所以很多東西還得靠自己,這也正是英國教育培養學生的一個特點。


怎樣才能盡快拿到學位?

首先掌握好課題宏觀規劃

這個規劃可能一直伴隨著幾年的博士學習。極少會有人代為安排每天的研習內容,就算有,一般也只是在開始階段。要把幾年的時間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安排。

這一點講起來容易,一實踐卻發現有很多困難。對於一個長達三四年的研究課題,站在起點,是很難看清過程和終點的。所以這種宏觀的觀念得時時有,而且隨著課題的進程和工作的開展調整自己的規劃安排。這樣做至少可以時刻提醒自己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減少迷路或者繞圈子的機率。

其次是留學要盡量運用各種資源

這一點感受頗深要積極主動地和導師交流,特別是導師的學生比較多的情況下,自己更得主動進攻。

一般而言,除了導師之外,系裡還會在入學時另外指派一位internalexaminer。他會負責考核學生能否在博士預備期後順利轉為博士學生,而且一般情況下在博士論文遞交後,他會和另外一位externalexaminer 審閱論文,然後和藹可親地參加你的答辯。所以和internalexaminer保持定期交流也是值得推薦的。

除此之外,自己的朋友圈子,甚至一些不認識的,但也在從事類似研究項目的朋友都可能對博士課程有所促進。當時為研究停滯不前產生的痛苦階段,反而是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時光呢

這首先就是說是要經得起挫折。和朋友交流後發現許多博士生在一年半到兩年左右會有一段時期為了課題的突破和文章的發表頭痛不已。這很正常現在想起來反而是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時光呢。另外,在英國留學讀博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在英國留學的這幾年好好遊覽一下歐洲。

英國留學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