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2 01:51:52擁抱幸福的男孩
矯情造作的自傳
自述:
用吃剩的餅乾盒中的碎屑,觀察成群的螞蟻進入盒內,再結隊護送食物回巢;拿
著放大鏡聚焦陽光使得紙片燃燒;栽種牽牛花,觀察其生長週期。相較於幼年期同
儕討論著機器人手臂該如何組裝,我的興趣顯得怪異且自閉。在成長過程中,這樣
自閉的興趣延伸。對於週遭的現象,無論是自然學科、哲理命題,皆能引發我探究
的興致,好在心中自我辯駁一番,並從中獲得滿足。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夠用比
較像樣的辭令,來描述自己的興趣。我稱之為「探索事物原始樣貌」之渴求。
在人際關係上是一派敦厚,小學至高中成績單,師長評語欄上不是寫著、「天真率
真」要不就是「性情和善」、「謙合有禮」等柔軟和順的字眼。年紀尚幼時看著三
國演義中孔明、周瑜的足智多謀;關羽、張遼的勇猛豪邁。巴望著有天評語欄上能
夠出現「能言善辯」或「品行剛強」。成績單上有著師長評語欄的日子過去了,偶
而翻出來看看那些評語,還是那些描摹儒生的字眼。算是個心願未了。但是「敦
厚」、倒是引來了些相同「率真」的朋友。排球場上和夥伴們熱情爽朗的搭配著戰
術,烈陽下揮灑的汗水澆不息年輕的活力。倒也是這樣灑出了幾個校內球賽的漂亮
成績。我是這樣,不黯世故的敦厚率真,又莫名充滿好奇心的度過二十一個年頭。
報考動機:
再如何不黯世故,也得面對大學小社會。週遭環境的人情糾葛,使得我那「探索
事物原始樣貌」的興致拓展至人的情緒層面。幼時那些觀察生命的興趣,是累積了
些實際觀察的經驗。不過在自我內在思辯的過程中,年紀尚幼竟推出了個生命意義
何在的命題,國中時甚至因生命總有一天會走到盡頭而憂愁。也是可笑,人家在那
算要挨老師幾個板子,我卻想著活著的意義。這樣對存在的困惑久久蟄伏在成長的
歲月中,也使得思考是有那麼些哲學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存在主義。其
中探討存在的虛無,以及意義的產生。原來先哲們也思索過與我相同的問題,並且
有了一套論述系統。長久以來埋藏著的疑惑和這樣的學說發出了共鳴,於是孤單的
憂慮化解不少。
人性本質的探索和哲學思辯引領我走向兩者的結合。在精神分析學派中體悟道人所
表現的,所意識到的,皆有原始的欲求;在完形學派知道事物不能被剖析,分而列
之的受到了解。讀著這些學派,讓自我思考架構逐致完善,那是一種深沉的滿足。
進而,將這些哲學觀,藉由率真和善的人格特質,應用在助人工作上,說是拔苦得
樂的情操似乎太甚,不過這是我對自己的期盼。因此報考心理諮商所,希冀能爲載
承興趣與夢想的列車鋪上軌道。
研究計畫:
上研究所後,將對各學派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單一的學派並無辦法探究出人性的
本真。因此在研究各大派別後,將多面向的融合,期盼能成為多元取向的治療者。
對意識的發生及運作有極大的興趣。未來將從榮格的學說著手,閱讀其相關書籍,
研究心靈與意識之間的關係、意象經驗與象徵分析。並且由意識的非尋常狀態切入
榮格所提出的「集體潛意識」。研究方向將朝「超個人意識狀態及其如何在實務上
做有效的連結」前進。學說研究之餘,參與民間助人機構,如「張老師基金會」、
「觀音線」等,增加實務經驗,將所學貢獻社會。
未來展望:
日前參與民間機構「觀音線」的講座,該機構成立之旨在於對面臨心理危急又無
處求援的求助者,提供關懷及傾聽。該民間機構對所謂的「專業」助人者,多所批
判。認為心理師法對於社會中需要關懷的人設限,而專業助人者的公事公辦,常讓
當事人覺得虛假。然而,若無扎實的助人觀念,及合宜的技巧又將如何確保當事人
的權益。在學期間,將扎實理論基礎,學習正確有效的助人觀點。盼能夠以「專
業」的基礎並持人本主義,相信個人有能力朝健康方向發展,能夠爲自己找到方
向。在治療過程中以生命碰撞生命,並在其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