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7 11:30:43Demian

.兩岸金改 令人時空錯置

 
 
 
 
 
 
 
 
 
 


資料取自網站
 
 
 
 

@兩岸金改 令人時空錯置
‧天下 2005/11/07

號稱社會主義的大陸,卻以市場機制的方式,將國營銀行送至香港上市,而號稱市場經濟的台灣卻用計劃經濟的方式,限時限量進行金融改革。以計劃經濟的思維,強定金融機構家數及產業結構,但卻不開放大陸市場供他們發揮規模經濟,顯 得荒謬。

【作者/李紀珠】


號稱社會主義的大陸,卻以市場機制的方式,將國營銀行送至香港上市,而號稱市場經濟的台灣卻用計劃經濟的方式,限時限量進行金融改革。

日前大陸建設銀行在香港進行首次掛牌上市(IPO),在全球股市低迷聲中,卻吸引了來自全球八百億美元的認購量,是發行量的十倍,由於建行IPO是大陸四大國家銀行第一個海外IPO,且為大陸歷年最大IPO,因此引起全球矚目。且據報導,大陸四大國營銀行中的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亦將陸續於香港上市,這除對香港股市帶來更多吸引力外,也對大陸銀行與國際接軌有相當深意。

金融體系是大陸經濟中最弱的一環。因此,在大陸加入WTO的各項承諾中,對金融部門的衝擊最令人憂慮;因為在過去計劃經濟下,大陸完全沒有處理金融問題的經驗,加上金融產業屬高度信心產業,並具高度蔓延性,稍有不慎,極易失控。

因此,外界對大陸是否會依加入WTO的承諾,循序開放金融市場,保持高度懷疑。畢竟壞帳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六(外資金融機構認為應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且不具競爭力的四大國營銀行,能維持繼續運作,除因是國有外,大陸企業及民眾在人民幣業務的儲蓄及借貸上無從選擇,也是維持大陸銀行持續運作的原因。

然而一旦大陸依加入WTO的承諾,大幅開放外資銀行承做人民幣業務的對象及範圍,勢將造成大陸本國銀行優質放款客戶及存款的流失,對大陸銀行恐將造成相當的衝擊。

迄今大陸仍然遵守WTO之承諾依序開放市場,且積極的推動大陸的國銀改革計劃,繼拿出四百億人民幣為四大國有銀行清除呆帳外,更動用四百五十億外匯存底,為中國銀行及建行作體質改造。

而今大陸四大國營銀行逾放比已降至百分之十;此外,積極的引進外資銀行作為大陸銀行的策略性投資伙伴,除協助大陸銀行的體質改造外,也增強國際間對大陸銀行透明度的信任;如建行此次香港上市前,已有美國銀行及新加坡淡馬錫的入資。其他大陸銀行亦有如香港j豐、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英商渣打銀行、澳洲聯邦銀行等的入資。

反之,台灣在動用納稅人六千億資金打銷呆帳後,卻未能引起國際知名銀行太多青睞。彰銀曾試圖海外釋股,卻以跌破面額報價,最後不了了之。此番二次金改,政府以讓出經營權的方式來讓渡股權,卻仍未獲外資太大青睞,除因看不到台資銀行登陸的願景外,這次二次金改,以計劃經濟的思維,強定金融機構家數及產業結構,企圖以人為方式拉大金融機構規模,但卻不開放大陸市場供他們發揮規模經濟,更顯荒謬。

凡此違反市場機制的改革方式,讓人懷疑除了以賤賣公股的方式來爭取外資青睞外,又有什麼理由來吸引已習慣於市場機制運作的國際金融機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