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7 22:08:30健步丸

「他們在島嶼寫作」之他們是誰

我想,紀錄片市場的時局終於慢慢開花了,從幾年前蔣顯彬的CNEX贏得注目並且持續向前的同時,2011年的春天「目宿媒體」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真的漂亮與否要問目宿,不過以到電影院欣賞的觀眾而言,感覺上整體都很漂亮,不管是題材、製作水準、票房來說。

文學是需要被紀錄的,而歷史需要被傳承,人物需要被認識。
我相信,這只是第一波,未來目宿或者其他一定會有更多作品問世。

余光中「逍遙遊」是陳懷恩導演攝製;林海音「兩地」是楊力州導演製作;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是林靖傑導演攝製。還有周夢蝶「化城再來人」(導演:陳傳興);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導演:溫知儀);鄭愁予「如霧起時」(導演:陳傳興)。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影展」4/9~5/6持續在台北長春戲院上映。

‧長篇小說的精神就是百態

王文興先生的聲音非常有磁性,創作時猶如一頭困獸,所以他自稱窄窄又空無一物的書房是牢房,只用紙與筆寫作的他,甚至不大出門了,但是一出了門卻又觀察敏銳,他說:一出了門,接收到的東西太豐富了,這樣很辛苦。

王先生背著一個算是流行款式的紅色書包,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背包客,不管是回到紀州庵舊址、台大實驗農場、台大教室或教職員宿舍時,或者回去蘇澳的海邊時,這卡包包就像是導演故意安排的臨時演員,那樣吸引人的目光,又一位年長的長輩此般硬朗又堅持,忽然間,我降低了一點對村上老先生的崇敬,我們台灣的文壇也有很多傲骨的。

被困在牢房中的王先生,被朋友們稱之為文字的雕刻家,從高粗粒子的鏡頭影像中看見他用力的撕扯稿子,以筆芯敲打桌面,或者猶如拿著鑿子在紙上畫出線條,這些都是他的靈感,現在他一個小時寫35個字,巧的是在《家變》這本書的再版序中,尾聲他寫到一個理想的讀者應該像一個理想的古典樂聽眾,不放過每一個音符(文字),甚至休止符(標點符號),任何文學作品的讀者,理想的速度應該在每小時一千字上下,一天不超過兩小時。

王先生說,人的一生要找一件事情來作,做個一生,填補生命的空洞,這樣才不會寂寞。而風格,正是他一生遵循的信仰。

2011年,他繼續在寫一本長篇小說,已經寫了五年,繼續等待著。

‧頑童的逍遙遊

當一個人的創作出版品已經超越了自己的身高,這是一件榮耀的事件。
攝影棚中,一疊一疊的書往上堆,早就超過余光中先生的身高,是一個頑童的他與自己的作品開心的玩了一場遊戲,也讓觀眾見識到努力的成果真的是不容小覷。

帶著鴨舌帽、褲子上繫著吊帶夾、穿著皮鞋,滿頭的白髮,這是余光中先生的招牌形象,越老越可愛的余光中先生,年紀來到82歲,但心境還猶如28,逗趣、活力、持續與滿足感,是影片的精神,當然與夫人的好感情,也一覽無遺。

隨著鏡頭從江南夜色拉開序曲,與余先生的腳步走入徐霞客故居,展開一趟宛如旅行的逍遙遊,真是一趟爽快的詩歌旅程。

以詩佐歌,以詩入人生,就是余光中先生一生最好的寫照。

每一個文學名家與一個導演的組合,就像一杯不同年份的酒,可以喝出那年果實成熟時的雨水與氣候,看了三個導演的作品,看他們呈現的手法,選的音樂、編的路線,猶如喝了三杯酒,也看到三個年代的功力和堅持,然而,不管是劇中人還是掌鏡人,都是一個領域的創作,最終,仍得有自我的風格與專業,才能成為其背後之人,很誠摯的推薦「島嶼寫作系列」,更誠摯的向每個在自我領域中仍持續、努力不懈的人,乾杯!!(4/9~5/6持續在台北長春戲院上映。)

目宿部落格:http://fisfisa.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