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7 17:18:14魚
存在、咒與無間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迷失。我迷失在對工作的恐懼中。
花這麼多時間去工作,並沒有讓我變成好人。反之,超過能力的負擔與莫須有的壓力,我遺失了太多勇氣、熱情以及快樂。裝備起更厚重的殼,結果卻使肉身嚐更多的痛。沒有力氣,還假裝體質強壯。
我的錯。
早該走、早該放下、早該抽身。不忠於自己,會得到教訓。工作,並不真懂得面對,而是對活下去的一種逃避。忙是個很好的藉口,可以用來懶散、用來疏離、用來不在乎、用來麻木以避免傷心。
結果,我還是處在一種疲累、涉入、在乎且痛苦的狀態。不能怪別人,是我自己允許自己變了質,基於一種方便且現實的理由。但是,就像和黃摸聊到的,「你又不要成功,為什麼還要這樣下去?」
是啊,為什麼呢?我也不明白。只知道真關心的人受不了現在的我,特別是我自己。宛如一只壓力鍋,漆黑封閉的鍋內持續加壓,以不銹鋼鍋蓋強行悶住,卻無法抵擋漏隙中噴出的蒸汽燙人。武裝、防禦。本來什麼都沒有,又何必害怕失去?是社會機制教我們懦弱?還是放縱了自己沈淪?如果熱情和理想已無法點燃,自信成了灰燼,只剩下對於安逸的依賴和習慣,就不要死賴著。
更重要的是,不要變成一個令人害怕的人。別人的禮讓如果只是出於恐懼,產生敬而遠之的態度,便與鬼神無異。即使與鬼神友好,不表示得成為同道中人;即使不需要太多的朋友,也不必讓人害怕或小心翼翼。
回到生於憂患的活力中,到對未知的興奮好奇中,到不害怕犯錯的勇氣中。當生命在已知的重複苦痛中無間輪迴,就該斷了自以為旁人強加的牽制。關鍵字是「我以為」。出生時,臍帶剪掉的那一剎那,牽制就消失了,萬萬不必對自己下束縛的咒。
我真喜歡「咒」這個字。上頭兩個口,下面一只茶几,在桌邊說著說著,什麼都能成真似的。安倍晴明說,語言是盛咒的容器;我說,文字或也能解咒。寫著寫著,即使只是失敗者對自己心戰喊話,也能坦蕩成一道自由的咒。
雖說是失敗者,人生卻沒有一種具體,叫做成功或失敗。它們也是咒。你可以在我身上貼任何標籤,卻沒有一種說法能詮釋存在本身。即便我的名字也是咒,無論別人用什麼口氣態度或者內容說起這個名字時,也不過是在施咒。產生作用與否,關乎是否看破咒的本質,無論如何,存在即是事實。
一談起咒,便難以克制地扯遠了。上上星期六去了淡水河畔的一間獨立書店,叫做「有河BOOK」。男主人也曾是個廣告文案,在集團的另一家公司。我們並不認識,頂多擦身而過。他開這家小書店的消息,也是玥禛告訴我。去了,在熙來攘往的渡船頭邊走上不小心就會錯過入口的樓梯,二樓是全然的鬧中取靜。
小小的書店、大大的勇氣。
關於書店的一切,再多說也無法複製親自走一遭的感受,那就留白吧。只是,在他們週年隨寫兩則的文章中,對照著自己的處境,油然生起一股戚戚之情。人生的苦是必然,快樂不是絕對,可是,店主人說的好「如果我還是一樣的,人生也還會是一樣的」。苦痛與快樂避不掉也留不了,天堂太遙遠,地獄才是唯一的真實,因為「我」身在其中。只是別忘了,地獄也有差別,如果我不改變,苦痛不能流動,地獄成為無間。
這就是存在的質量。儘管我還是不知道,活著到底為什麼?可是既然活著,那就動吧。如果生命停滯了、阻塞了,那就該改變了。我想,我和店主人一樣害怕,那種再也無法改變的人生。一旦明白存在的價值,那麼無關存在本質的咒,輕輕一吹就該灰飛湮滅。
苦難不會結束,所以我們永遠有故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的號召,實在缺乏吸引力。當然,如果能向有河的主人一樣相伴,能和什麼人一起面對,絕對是件值得期待的事。兩個人不必耽溺在幸福快樂的假象中,而是真實地共同體驗甘苦交織的生命旅程。快樂是為了點綴苦難而生,沒有苦難,快樂沒有價值。但苦難也有不同層次,為順應別人的期望而苦,或者為忠於自己而苦,人生有選擇權。
我說了,苦痛不能流動,地獄成為無間。至少到這個階段為止,對於工作的迷失與恐懼,可以解咒了。
【閱讀任意門】有河BOOK週年隨想2則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4511677.html
迷失。我迷失在對工作的恐懼中。
花這麼多時間去工作,並沒有讓我變成好人。反之,超過能力的負擔與莫須有的壓力,我遺失了太多勇氣、熱情以及快樂。裝備起更厚重的殼,結果卻使肉身嚐更多的痛。沒有力氣,還假裝體質強壯。
我的錯。
早該走、早該放下、早該抽身。不忠於自己,會得到教訓。工作,並不真懂得面對,而是對活下去的一種逃避。忙是個很好的藉口,可以用來懶散、用來疏離、用來不在乎、用來麻木以避免傷心。
結果,我還是處在一種疲累、涉入、在乎且痛苦的狀態。不能怪別人,是我自己允許自己變了質,基於一種方便且現實的理由。但是,就像和黃摸聊到的,「你又不要成功,為什麼還要這樣下去?」
是啊,為什麼呢?我也不明白。只知道真關心的人受不了現在的我,特別是我自己。宛如一只壓力鍋,漆黑封閉的鍋內持續加壓,以不銹鋼鍋蓋強行悶住,卻無法抵擋漏隙中噴出的蒸汽燙人。武裝、防禦。本來什麼都沒有,又何必害怕失去?是社會機制教我們懦弱?還是放縱了自己沈淪?如果熱情和理想已無法點燃,自信成了灰燼,只剩下對於安逸的依賴和習慣,就不要死賴著。
更重要的是,不要變成一個令人害怕的人。別人的禮讓如果只是出於恐懼,產生敬而遠之的態度,便與鬼神無異。即使與鬼神友好,不表示得成為同道中人;即使不需要太多的朋友,也不必讓人害怕或小心翼翼。
回到生於憂患的活力中,到對未知的興奮好奇中,到不害怕犯錯的勇氣中。當生命在已知的重複苦痛中無間輪迴,就該斷了自以為旁人強加的牽制。關鍵字是「我以為」。出生時,臍帶剪掉的那一剎那,牽制就消失了,萬萬不必對自己下束縛的咒。
我真喜歡「咒」這個字。上頭兩個口,下面一只茶几,在桌邊說著說著,什麼都能成真似的。安倍晴明說,語言是盛咒的容器;我說,文字或也能解咒。寫著寫著,即使只是失敗者對自己心戰喊話,也能坦蕩成一道自由的咒。
雖說是失敗者,人生卻沒有一種具體,叫做成功或失敗。它們也是咒。你可以在我身上貼任何標籤,卻沒有一種說法能詮釋存在本身。即便我的名字也是咒,無論別人用什麼口氣態度或者內容說起這個名字時,也不過是在施咒。產生作用與否,關乎是否看破咒的本質,無論如何,存在即是事實。
一談起咒,便難以克制地扯遠了。上上星期六去了淡水河畔的一間獨立書店,叫做「有河BOOK」。男主人也曾是個廣告文案,在集團的另一家公司。我們並不認識,頂多擦身而過。他開這家小書店的消息,也是玥禛告訴我。去了,在熙來攘往的渡船頭邊走上不小心就會錯過入口的樓梯,二樓是全然的鬧中取靜。
小小的書店、大大的勇氣。
關於書店的一切,再多說也無法複製親自走一遭的感受,那就留白吧。只是,在他們週年隨寫兩則的文章中,對照著自己的處境,油然生起一股戚戚之情。人生的苦是必然,快樂不是絕對,可是,店主人說的好「如果我還是一樣的,人生也還會是一樣的」。苦痛與快樂避不掉也留不了,天堂太遙遠,地獄才是唯一的真實,因為「我」身在其中。只是別忘了,地獄也有差別,如果我不改變,苦痛不能流動,地獄成為無間。
這就是存在的質量。儘管我還是不知道,活著到底為什麼?可是既然活著,那就動吧。如果生命停滯了、阻塞了,那就該改變了。我想,我和店主人一樣害怕,那種再也無法改變的人生。一旦明白存在的價值,那麼無關存在本質的咒,輕輕一吹就該灰飛湮滅。
苦難不會結束,所以我們永遠有故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的號召,實在缺乏吸引力。當然,如果能向有河的主人一樣相伴,能和什麼人一起面對,絕對是件值得期待的事。兩個人不必耽溺在幸福快樂的假象中,而是真實地共同體驗甘苦交織的生命旅程。快樂是為了點綴苦難而生,沒有苦難,快樂沒有價值。但苦難也有不同層次,為順應別人的期望而苦,或者為忠於自己而苦,人生有選擇權。
我說了,苦痛不能流動,地獄成為無間。至少到這個階段為止,對於工作的迷失與恐懼,可以解咒了。
【閱讀任意門】有河BOOK週年隨想2則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451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