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0 01:27:09

犯罪者的樣板

昨天中午吃飯時看見輔大之狼落網的新聞,同事們對於嫌犯竟然是個高大帥氣的籃球隊長感到不可思議。許多心理學家、精神分析權威也紛紛出來對「這樣的」強暴犯作出推論分析,整個社會幾乎不敢相信這樣一個一表人才的年輕人,會犯下性侵害案件。

似乎,大家對於一個強暴犯竟是這樣的形象感到不可置信。那麼反過來說,難道強暴犯一定要有某種標準化的規格,才是名副其實?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嚴重表面化到一種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不該有情緒的新聞台在報導這樣一個看似陽光健康的年輕人,竟然是連續性侵害犯罪者的語氣,簡直誇張的像是在演舞台劇。為什麼性犯罪者不能是高學歷?不能長的好看?不能是籃球隊長?媒體大可說明嫌犯的背景,但何必用這種像是看到世界十大驚奇似的態度來處理這則新聞?難道大學生就是完美的全人?會打籃球就沒有性衝動?有女友就不會犯罪?如果真是這樣,只要提升全民教育程度,台灣應該是個零犯罪率的地方吧?

這樣一個跌破社會價值觀眼鏡的犯人,只是深刻地突顯了社會價值觀的荒謬。嫌犯說因為他在學校是個風雲人物,在學校附近找對象會被認出來,所以選擇鄰近的輔大下手。名人的迷思,讓嫌犯變成一個表裡不一的偽君子,這又何嘗不是媒體每天教導我們的?有多少名人台上台下判若兩人,他們深知只要包裝好外在,內裡再怎麼藏污納垢都無所謂,反正媒體是我的武器,只要聚光燈打在我身上,我就有免死金牌。社會教導我們的,就是要懂得包裝自我,依照社會的普遍標準建立一種身分,不在乎是否真有實質,也不在乎禮貌、內涵與做人基本的道理,只要選一個社會羨慕的標籤貼在身上,人生從此暢行無阻。

就是這麼一個膚淺的社會,造就了一群潛在的犯罪份子,他們在聚光燈與眾人的關注下不知道如何自處;而社會的刻板印象,又成為他們的保護色。更無奈的是,許多沒有能力為自己貼上社會標籤的人,永遠要成為這些偽君子的墊腳石甚至代罪羔羊,忍受異樣的眼光以及不被信任與尊重的社會身分。

我只想說,用外表判斷人事物絕對是危險的舉動,擁有社會資源的人很容易複製與創造標籤。這個世界沒有一定的標準,大學生可能是強暴犯,勞動階級可能默默行善,如果這個社會可以少一些框架,也許,就會少一些光怪陸離的荒謬劇情。試著養成自己穿透表面,看見內裡的洞察力吧。我是這麼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