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3 15:35:55sugarcubes

雜感(二)為什麼第三顆饅頭不在第一次出現?

對於擁有博愛、善於溝通、習慣不太專情、依附感不強烈等特質、個性的人們,多重伴侶可以讓愛情路寬廣一些,但牽涉到兩人(以上)的愛情,並非一個人能決定一切。你想自由但對方不想呢?你認為的自由事實上侵犯對方的界線呢?或者我們兩個同樣崇尚自由的人所協議出來的規則,卻不斷地因為交互打破規則,而變得模糊沒有清楚樣貌呢?在性的領域裡,沒有任何人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標準的,但荒謬的是身在某一個價值觀底下,望出去的盡是和我對頻率的風景,那些無法理解的將被視為詭異奇特,或者路邊視而不見的垃圾。

無論”monogamy”或”polygamy”都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作者提到的關鍵點在於,當一個人不被允許選擇其他時,那不算是什麼選擇。亦即只有社會文化對個人盡量開放「所有的」選擇,讓人們知道有這麼多條路可走,並非同性相戀就沒有未來,並非通姦就得判刑;但是性的社會學範疇裡,個人的性總是受到許許多多不相干者的箝制。

回到最底層的自我,能夠接受什麼樣的關係、情慾,種種制約因素如家庭、文化背景、個人先天特質,即使藉著練習與學習,也不一定會全盤接收資訊。浪女觀點誘導實踐的對象,是原本體內就存有潛力的人們,那些固著於單一伴侶模式者,也許提不起一點興致。因此社會將性解放視之為洪水猛獸,害怕敗壞良善風氣,否認了人之為人的主體選擇性。這也許是浪女必須堅稱自己的「倫理」之原因,表示即使跟主流價值不同的族群,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次文化。而多元社會需要的是接納差異文化的存在,任何的觀點(價值)只是觀點(價值)之一。當某某幻想著那顆最亮的星星的高度時,某某早已換過三支望遠鏡,發現更多美麗的星星。


**
書是看完了。不過我比較悲觀,認為那種相互同意的可能性比精子遇上卵子還低,雖然還是有人一夜情就懷孕(電視最愛演的)。但我就是天生大腦設定玩不起這種高超的愛情遊戲。


**
昨天座談會臨時調換時間,
我只聽見何春蕤老師的演講尾巴,
談到劈腿與開放關係,何老師幽默地說,
通常這種場合遇到這種問題,我都不曉得該如何回答。
只能說,”祝福你吧!”

頓時全場大笑。
因為真要多吃幾個還沒那麼容易呢,你要她不要,我要你不要,
我和她都好,但是原來的那人不要....點點。

聯想到上禮拜看的舞台劇”三姊妹”,
其中有一幕簡直是饅頭大戰,這段很好玩,演員說了個故事:
有個人說他好餓好餓,快給個什麼東西吃,
於是別人給他一顆饅頭,他吃完之後覺得還是很餓,
那人只好在給他第二顆饅頭,他嗯嗯恩啃完還是很餓,
於是第三顆饅頭遞了出來,餓死鬼吃著吃著終於滿足了。
說:哈,早知道吃這個才會飽,就只吃第三顆就好了....。
(那為什麼第三顆饅頭不第一次出現?)
(那又為什麼要餓?)

呵呵。
但是啊,饅頭最好是都長得不一樣。
肚子餓時餓昏頭了,拿起東西就往嘴裡塞,
有時間分辨饅頭的味道嗎?

等到飽得差不多了,這個所謂的第三顆出現了,
卻以為那是填飽肚子的唯一。

只吃第三顆,在數量上來說它還是只有一個啊。
只是時間順序的差別罷了。

所以我們絕對很難把吃饅頭比喻為解決愛情飢渴。
就算有好幾個情人裹腹,我們還是有可能鍾情於第一與最初的;
還是有可能不夠飽、不斷地去找第四第五第無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