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1 13:55:43小泡芙

世界地理上驚人之最--海洋篇(下)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蘇必利爾湖,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個,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僅次於裡海的第二大湖(裡海是鹹水湖)。湖東北面為加拿大,西南面為美國。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積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萬立方公里。有近200條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貢和聖路易斯河為最大。湖中主要島嶼有羅亞爾島(美國國家公園之一)、阿波斯特爾群島、米奇皮科滕島和聖伊尼亞斯島。沿湖多林地,風景秀麗,人口稀少。蘇必利爾湖水質清澈,湖面多風浪,湖區冬寒夏涼。季節性漁獵和旅遊為當地娛樂業主要項目。蘊藏有多種礦物。有很多天然港灣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貝和美國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為8個月。該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發現,湖名取自法語,意為「上湖」。

 

 

世界最淡的海


波羅地海是大西洋伸入歐洲大陸北部的內海。呈東北--西南走向。面積42萬多平方公里。一般水深40至100米,最深處470米。一般海水的含鹽度在千分之34至千分之37左右。波羅的海表層海水含鹽度由西部的千分之8至千萬之11,降到中部的千分之6至千分之8和東部的2千分之2。是世界上含鹽度最低的海。波羅的海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多港灣。有250條河流注入。是北歐重要的海運航道。北部和東部封凍期達3至4個月,南部通常不封凍。沿岸重要海港有聖彼得堡、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等。


 

 

世界上水溫最高的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形狀狹長,從西北到東南長1900公里以上,最大寬度306公里,面積45萬平方公里。紅海北端分叉成二小海灣,西為蘇伊士灣,並通過貫穿蘇伊士地峽的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東為亞喀巴灣。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理論,認為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據研究,紅海底部確屬海洋性的硅鎂層岩石,在海底軸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錯斷的長裂縫,並被破裂帶連接起來。非洲大陸與阿拉伯半島開始分離在2千萬年前的中新世,目前還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繼續擴張。紅海兩岸陡峭壁立,岸濱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較少。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紅海受東西兩側熱帶沙漠夾峙,常年空氣悶熱,塵埃瀰漫,明朗的日較少。降水量少,蒸發量卻很高,是世界上水溫和含鹽量最高的海域之一。8月表層水溫平均27至32攝氏度。


 

 

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


亞馬孫河是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流經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其長度僅次於尼羅河(約6400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河。據估計,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孫河。河口寬達240公里,氾濫期流量達每秒18萬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條,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亞馬孫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它的流域面積約705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著名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裡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勢低平坦蕩,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裡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這裡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

 

 

世界最大落差的瀑布


安赫爾瀑布,又稱丘倫梅魯瀑布。位於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州的圭亞那高原,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瀑布落差979米,底寬150米。瀑布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直落而下,幾乎未觸及陡崖。1935年美國探險家安赫爾發現此瀑布,後安赫爾所乘飛機在瀑布附近墜毀,為紀念他,委內瑞拉政府將瀑布以安赫爾命名。


 

 

世界上最大的島群


世界上最大的島群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稱為馬來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裡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該群島還包括東馬來西亞、文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3萬平方公里。西與亞洲大陸隔有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從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颱風20餘次,常襲擊菲律賓。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農村和農業經濟占壓倒優勢,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膠、煙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樹脂、籐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錫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0%。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製造業不發達,輕工業主要是紡織、造紙、玻璃、肥皂、捲煙等。


 

世界最大的洋


(太空看太平洋)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280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度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小笠原、馬裡亞納、雅浦和帕勞;自帕勞向東延伸至俾斯麥、所羅門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裡。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在太平洋熱帶會聚區分別在南北緯35至40度之間,距赤道越遠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會聚區在南緯55至60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