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9 20:38:53瀟旭

書法


心血來潮 , 寫了幾個字 ..  挺字沒有捺開不然整幅書法應該更有看頭 , 對吧



我常常覺得書法之美 , 不只是 "不錯的字'這樣而已 , 更多時候就跟畫一樣 , 它有一個心境意境在裡面 , 而且空白部分也是很美 , 再搭配字與意的帥氣灑脫, 可以欣賞的地方又更多了 , 此點關乎觀賞者之素養與創作者本身心性清與之契合 , 我相信會進入藝術層次的審美者 .. 多不只看表層的字體美醜而已 , 而更多時後會進入到心意識界域 . 例如在展覽上看過某一位書家在你印象中特別好 , 你也會永遠記得那個人寫的那個字的那種感情 ..就是那種觸動打動了自己內在 ,   一種難以形容交流電波 

台長解讀 2013-05-05 22:41:53

整個呈現,我感覺是挺好的,有別於以前,留白處多些,所以給讀者的壓力會少很多,別人怎麼解讀我是不在乎,因為詮釋某一個東西總是越多元越能引發大家的興趣吧

寫這幾個字倒沒想太多,純粹一種感覺,感覺到了,就揮灑一番 ,泊樓老弟講的有些不是我想的那樣,不過某些是有些道理,比如一字的部份,不過說實在我沒想那麼多就是了

泊樓 2013-05-05 14:57:48

整體而論:

松樹是全篇唯一的外在客體主角,相對於月亮作為唯一的內在客體主角;兩者一陽一陰,一物質一心靈,乃是互為相生,互為犄角,共同構成本篇主旨。

全篇八字,全是由作者心生之境,有感而作;因此,從此八字,也可一窺作者寫作當下的心識狀態,以及長久以來的性格。

全篇比較大的缺點,應該是每個字的大小參差與線條粗細感覺,缺少整體感與和諧感;每個字都像獨立的個體一樣想要出頭天,卻無形中各自爭奪了觀者的眼球,因此而產生不協調。

每一篇作品的「整體感」一向是作者這些年來練習書法所最欠缺的一個問題。作者的字總給人各自獨立、百家爭鳴、自由放任、卻混雜失序的感覺。

其實,我認為作者能寫出各種不同感覺的字,且能依照每個字而調整寫字的心境,這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很多人想學也學不來的心境自在度。

然而,只要把這種各自獨立的感覺,放大成為每一篇作品各自獨立,而不是每一個字都各自獨立;那樣,每一篇作品的整體感就會出來,生命力就會充分展現,同時觀者才真正能體會到作者確實有能力寫出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的紮實自在功力。

有點像把電子的自由度下降,就能讓原子穩定那樣;作者現在的狀態,是心念意識變化速度過快,但缺少穩定與恆常廣大之感;只要作者朝著這個方向去修心、去寫字、去審美、去生活,遲早必有大成就!

此謂真正之圓滿人生是也。

泊樓 2013-05-05 14:57:13

「心」有平穩安暢快活之感,如東床快婿姿勢,或布袋和尚彌勒佛的笑口常開的神態。

「勁」展現力道,有勇猛奇峻之感。

「挺」有正直穩健之感,(除了尾巴肥短沉重,稍嫌累贅之外)

「似」有放開手腳,瀟灑創意,大膽追尋古意之感,兼顧傳統與創新。

「一」有自然之動態,非靜止平和狀,然不顯突兀,而頗自在。

「古」欲探古人真心真意,然稍嫌放不開手腳,仍然只用眼窺視;口的部份像眼睛,十的部份卻像十字架,有受苦之感。當然這也可能由於古字是最先寫的第一個字,心境尚未完全融入,手勁尚未熱身柔軟完全之故。

「月」全字線條最粗肥,只有那一撇像細瘦彎月,其餘部份皆像是多餘的裝飾;乍看之下是全篇唯一醜字。然而,仔細再觀,另有可解。

左邊一撇的部份,神似觀音、飛天、或人魚的輪廓;右邊直豎與勾的部份,像骨頭或殘枝,左為善,右為惡;

真正有可觀的部份是中間的空白,「石感」強烈;空白分為上下兩半,上半的空白,像是古松所生之岩石塊。下半段空白看起來像是臉面朝右的復活島巨人石像輪廓。

雖說這種感覺與月這個字給予人們的慈藹柔和、圓滿光明、清涼潔淨,差異頗大,但也可以說是將這些感覺給隱蔽在一堆裝飾的面具幕後;整體而言有畢卡索抽象畫作那種感覺(畢卡索也將很多感覺隱蔽在抽象畫面之後,待觀者深入挖掘)。

「松」字;左邊木的部首線條粗,有樹木枝幹之感;右邊公字的部份,線條細瘦,譬如細枝與松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