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4 12:17:48牧羊人

~你還好嗎~

風風雨雨已經過去好一陣子了,我想問你一聲:你還好嗎?

 

五分山上稜線:放心,我們還好好的.......

 

 

 
深澳海邊的藍天:看看我的臉色,我很好啊.....

 

 

深澳漁港頂的蕈岩(註):你與我有緣,我來自海底,經過千年風霜,在這個時空與你相會,而你們看不到的,我有一天也會變得像女王頭一樣美麗....

 

 
深澳外海的群礁:泡泡靛藍海水,拂著暖暖的海風,沒有人比我們更享受了.......

 

 

 

 
洄瀾灣:謝謝你的關心,我很好,只是拜訪的船兒少了點.....

 

 

 

 

 
赤科山上的一日美人:別擔心,我們很好,今年的風雨讓我們更茁壯了.....

 

 

 
從紐西蘭來的移民:我們很喜歡台灣,在赤科山上,我們也可以結實纍纍.......

 

 

 

蕨葉:能從侏儸紀活到現在,我一直都很好,有誰的生命比我韌?

 

 

 
 
 睡眼惺忪的日:樓上的......沒有我你可以活得下去嗎?

 

 

 

 
布農族精神堡壘:除了希望,我們什麼都沒有了,就好像祖先剛剛到台灣島一樣,我們合力祈禱祖靈保祐,思考如何保養山林,和美麗的天地和平相處....

 

 
 

(註)以蕈岩而論,因其頂端顏色較深的鈣質砂岩,因抗侵蝕力較強而留存較多,下面的砂岩,因抗侵蝕力較強而留存較多,下面的砂岩則受到侵蝕較快而較小,在海浪常年衝擊磨擦下,形成了蕈狀或菇狀的岩柱。當然,砂岩層的縱、橫兩組節理發達,而岩面又略有傾斜,有利於海浪順著節理來回磨蝕,是形成圓柱的先決條件,經過差異侵蝕,再加上後來海岸隆起,使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原本整片岩層受海浪磨蝕後,遺留下來的僅存碩果。差異侵蝕有兩個含意,一為砂岩較鈣石岩抗侵蝕性稍差,故磨蝕較快,一為海浪的高度使下面的砂岩磨蝕較快。

愛琴海 2009-10-15 11:36:13

原來牧羊人. 不只牧羊...
早已交了這麼多大自然的朋友~
聽到大自然給你的回應,
我也跟著心安多了~
希望生活在地球的每個生命都健康快樂!

版主回應
哈....
最近想休息一下,感覺被掏空了,
所以關了留言,琴最近好嗎?
2009-10-18 22:09:46
林步竹 2009-09-11 11:27:45

抱歉!開頭的第一句,應為「俄羅斯」。文章的「送出」亦出現問題。

林步竹 2009-09-11 11:20:09

6
作者杜氏本想在小說的續集中追述他的晚年生活,但一直未能動筆。在此,阿萊莎將被寫成一個體格健壯的青年,不但能夠忍勞耐怨,而且熱愛人類,信心堅定而又聰明博達。他相信靈魂不朽,發誓要為來生努力(佛家的論點亦如此);除了幫助他的兩位兄長認識本身好的一面之外,他在主要情節中並未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但作者杜氏的一些至深信念,都是透過阿萊莎和曹西瑪神父傳達給讀者,這位有盛聖徒氣質的長老在臨終之前對他的僧眾訓示道:「諸位兄弟,人罪不足畏。愛一個人,就算他有罪在身,亦不退縮,因為,那不但是神愛的模樣,也是人間最高的至愛。要愛神所創造的一切,要愛其中的全部,以及每一粒沙子。要愛每一片葉子,每一道神光。要愛動植物,要愛每一樣東西。只要愛每一樣東西,就能體會其中的神聖奧義,你一但體會到神聖的奧義,你就能日日都得到更好的體悟。如此日有所進,久而久之,你就能擁抱一切的至愛去愛整個世界……。」另一個例子,是在本書的結尾處,年方十四,清純可喜的郭略,他剛剛參加他那死於肺病的同學伊留莎的喪禮之後,哭著向阿萊莎問道:「卡拉馬助夫宗教裡面所講的一切都是真的嗎?我們將來死後都會復活,並且都能再度相見嗎?———所有的人以及伊留莎,都能再度相見嗎?」而阿萊莎和作者杜思妥也夫斯基,在度過痛苦一生之後,向我們說道:「我們當然會復活,當然會再見,並且歡歡喜喜地互道所經歷的一切。」《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中譯本長達八百七十二頁,如同一塊紅磚頭,但內涵起伏迭盪,絕不是這篇簡介所能道其萬一的。不過電腦網上可查到它的中譯本,很難錯過。

版主回應
灌水灌得太嚴重嘍.... 2009-09-14 15: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