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22:38:12stevenqiu6690

零距離」地互相切磋。 談起這段過程,徐重仁說:「

「市場永遠存在,只是必須配合時代變化,推出適宜的產品。而且別忘了:市場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徐重仁強調,只要掌握企業的核心價值,融入顧客情境,去發掘尚未被滿足的需求,自然能洞察商機。要在市場中勝出,看的不是對手做什麼,而是顧客需要什麼。從「利他」的角度出發,為顧客解決問題,才是企業存在的意義。 一邊說,旁邊有社區媽媽熱情地送上刈包,讓徐重仁補充熱量。論文翻譯他拿著刈包向前走了幾步,突然又有人遞上一杯熱騰騰的咖啡說:「謝謝,辛苦了,請喝咖啡!」 啜人情味咖啡,思考「利他」 「咖啡」對徐重仁而言,再熟悉不過。星巴克與CITY CAFE都是他一手催生,但喝下信眾慰勞的這杯「人情味咖啡」,滋味格外不同。只見他緩緩地說:「比星巴克好喝多了!」頓時引起哄堂大笑。 看似玩笑話,卻是徐重仁有感而發:「經營事業也一樣,站在別人論文翻譯的立場,對顧客好,顧客就會回饋給你。讓顧客感動得痛哭流涕,就是創造不可取代附加價值的方法。」 一行人走到花壇鄉華南國小休息時,操場上是成群等著媽祖巒轎進入校園的老師與學生。孩童嬉鬧聲、巨大的雷炮聲、夾雜著校園鐘聲,交織出三人談論文翻譯起「世代傳承」的場景。 與其說他們是「塾長」與「塾生」關係,這場交流用「亦師亦友」形容更貼切。周博則笑著說:「我們其實比較像Facebook的『臉友』。」 周博記得很清楚,2015年徐重仁在台大農經系演講時,他主動提問讓徐重仁留下深刻印象,會後,徐重仁主動加周博的Facebook,兩人就此結緣。徐重仁不僅曾私訊周博,關心他的補習班事業,也分享很多日本論文翻譯企業案例,讓兩人雖然平時各在南北工作,卻能「零距離」地互相切磋。 談起這段過程,徐重仁說:「我能做的事,就是分享經驗。而且互相切磋,我的收穫也很大。」一路上,他只要見到不懂的儀式,就馬上轉身問林璁鈺。那一刻,徐重仁不再是「塾長」,論文翻譯也是跟著年輕人學習新知的學生。 從上午11點走到晚間7點,8小時、13公里中,徐重仁除了體驗扛轎與「稜轎腳」,還臨時參加大甲鎮瀾宮Facebook粉絲專頁的直播節目,並抽空至路線上的全聯門市,陪員工拿香祭拜、發送物資。 周博有感而發地說,路途中,他幾次想替徐重仁背論文翻譯背包或丟垃圾,但徐重仁堅持一切自己來,絲毫沒有企業CEO的架子,「這就是所謂的僕役式領導吧!誠懇地對待員工,就能帶人也帶心,」周博說。 「及格啦!」徐重仁對於兩位塾生的表現,滿意地給出評價。對於如何將遶境經驗用在人生或工作上,他論文翻譯認為得先重新思考:「人的生存意義為何?生命的價值為何?」先把這兩點釐清,那麼無論擔任什麼角色,自然都會不斷反省,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