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7 18:08:47立報小編

教材大補帖/關渡文化與生態之旅(上)

關渡文化與生態之旅(上)
文/逐本
關渡是個開發極早的古老村落,處處可見歲月所留下的的痕跡。台灣有句俗語:「南有北港媽,北有干豆媽」。其中,干豆媽(關渡媽)指的就是北台灣首座的媽祖廟--關渡宮。
關渡宮香火十分鼎盛,每天都有遠從全國各地前來的虔誠信眾,絡繹不絕地來此進香。尤其在假日,從全國各地搭載滿滿香客而來的大型遊覽車,更是停滿了廟前的停車場。
關渡地區除了充滿古早的文化氣息外,關渡地區的自然生態仍舊保持得相當完整,是著名的賞鳥地點。在這裡有著名的關渡自然保留區以及關渡自然公園,在這個區域內,保有非常多珍貴的野生動植物,是探索自然生態的絕佳地點。
對台北市的學校而言,想要一覽關渡,可以選擇搭乘捷運淡水線,到關渡站下車,步行沿「關渡老街」,一路到關渡自然生態公園、關渡自然保留區,以及關渡宮。
外縣市則可以搭乘遊覽車,在上述各個地點都有方便的大型停車位。關渡的交通運輸非常地方便,因此非常適合作為校外教學的地點。聽說最近藍色公路開放了,在關渡碼頭、大稻埕碼頭都可有船隻互通,或許也可以列為考慮之一。
(關於水路方面,我沒有親自嘗試過,有興趣的老師可以自行查詢。)
■台北盆地的前世今生
關渡自然景觀豐富,在過去的久遠時間裡,關渡兀立於淡水河畔,見證了台北盆地由水底經由沈積而形成了盆地,而後幾次由盆地又塌陷成湖泊的地質演變故事。來到關渡,是一個對孩子介紹台北盆地一頁滄桑史的很好地點。
在圖書館或網路裡頭,都很容易找到相關的彩色地質解說圖案,老師們可以試著蒐集,讓孩子便於了解。
以下我們將帶領孩子們一同探索台北盆地的前世今生。
一、地層沈積時期
故事首先從2億5千萬年前的「地層沈積時期」說起,那時的台灣是一個位於西太平洋岸海底的一個地槽,所謂的地槽指的是在地殼表面一個巨大而狹長的窪地。從地槽西方的華南古陸塊不斷有沈積物經過河流沖入這個地槽當中,逐漸地累積,這些沈積物就成為日後台灣島嶼形成的基礎。
後來經過了造山運動,大約在1億到7千萬年前間,台灣首度形成了山脈,露出太平洋海面。此後,卻又因為地殼的坳陷,台灣又下沉成為地槽,繼續承受來自華南古陸塊沈積物的堆積。
二、台北丘陵時期
大約在4百萬年前,位於地槽東南方的的菲律賓海洋板塊開始衝撞歐亞板塊。這次的板塊運動,使得台灣再度露出海面,並且不再下沉。也同時使得原來平坦的沈積地層產生褶皺,造就了今日台灣多丘陵與高山的地形。在當時的台北盆地是一個丘陵地形,古淡水河流已初步形成,流經今日的新莊、泰山、林口一帶入海。
三、大屯火山爆發時期
約280 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向西北深入歐亞大陸板塊的底下,由於受到高壓高溫而變成了熔岩,不斷從地層的裂隙中湧出,引發了大規模的大屯火山群的爆發。火山爆發的熔岩掩蓋在台北丘陵的上面,在關渡附近堵塞了古淡水河的出口,使得台北盆地成為一個堰塞湖,並迫使古淡水河河道遷徙,出海口也逐漸移往淡水一帶。
四、林口層堆積時期
由於新莊斷層逆掩上衝,使林口地區成為海濱,古淡水河從攜帶大量沉積物由泰山一帶入海,在海濱地帶形成了扇狀堆積。
五、台北盆地誕生時期
大約在18萬年前,台北一帶陷落成盆地,台北盆地終於誕生。林口台地也因此相對地抬升,同時終止了林口台地的沉積,古淡水河出海因此受阻,淹沒了泰山、新莊一帶,形成了古新莊湖,並且沉積大量的泥沙。
六、河流改道時期
基隆河原來從八堵經基隆一帶入海,但是在台北沉陷成為盆地之後,流入盆地的河流不斷地向上源侵蝕,終於襲奪原基隆河,使基隆河改道,由汐止一帶流入台北盆地。
七、松山層堆積時期
基隆河及大漢溪被襲奪改道流入台北盆地後,和新店溪一起不斷攜帶大量河川沉積物,覆蓋台北盆地,使盆地大部分地區趨近平坦。
八、古台北湖時期
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結束時,地球氣溫開始逐漸上升,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約1萬年前,海水從關渡灌入,將台北盆地淹沒成湖,形成半鹹水的「古台北湖」,當時圓山、芝山岩等幾個小島浮出水面。在今日的芝山岩,我們還可以挖掘出許多那個年代的先民遺跡。
九、台北盆地再度露出時期
大約在7千年前,由於淡水河系的河流大量泥沙沉積,古台北湖水不斷變淺,湖水慢慢從今日的關渡排出,古台北湖逐漸乾涸,盆底再度露出。但在這段時期,海水時進時退,一直到4、5百年前,整個台北盆地才全部露出。
十、康熙台北湖及今日台北盆地時期
台北盆地最近一次較明顯的沈降作用,發生在清康熙33年(西元1694年)的農曆4月。當時,台北盆地發生規模7級的大地震,造成盆地的西北部塌陷,海水倒灌,台北盆地西北部又變成湖泊,史稱「康熙臺北湖」。
今日的蘆洲、五股、三重一帶都淹沒在水底,今日的新莊則位於這個大湖的岸邊。後來由於泥沙快速淤積,湖水又逐漸地退出,台北盆地又日漸乾涸,形成的盆地景觀一直維持至今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