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翻譯社農民爭相參訪,面對有些老農對節水的迫切性仍有疑慮,
大腸癌是國人第一大癌症,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大腸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20年來青壯族群罹患比例增加了1.6倍,讓醫界不得不正視年輕化的現象。
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發現,青壯族群對大腸癌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以為出血是徵兆,常誤把痔瘡當成大腸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許多人看到出血,就以為自己得了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一定會出血。其次,大腸癌出血也多與糞便混合,肉眼很不容易看出來,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來。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透過網路調查1102位22歲~49歲青壯族群,發現有6.8%民眾表示患有瘜肉,因而推估台灣青壯族群至少有71萬人的腸道潛藏瘜肉危機。再進一步詢問他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對於大腸瘜肉的認知度,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存在5大腸癌危機:
一、瘜肉認知低:8成民眾聽說過大腸瘜肉,但多數認知錯誤。其實大腸瘜肉與便祕沒有關係,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瘜肉;甚至有瘜肉的人,也不一定會產生便血;因為瘜肉可能是良性腫瘤,只要切除,就可以減少惡化成大腸癌的風險。
二、篩檢意識低:76.9%的民眾沒有做過糞便潛血檢查。
三、規律運動低:77.4%的民眾運動量不足,未達333標準(每週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心跳頻率每分鐘達130下)。
四、外食蔬果低:67%的民眾幾乎天天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
五、腸道健康低:近三成民眾有便秘或腹瀉情形,腸道淨空情況有待加強,可能導致壞菌叢生,讓腸道吸收毒素的機率增加。
台灣癌症基金會已連續6年舉辨「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共有6383位民眾參加,其中接受大腸鏡檢查的1183位民眾中,高達848位民眾的腸道中有瘜肉。
賴基銘表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轉變為癌症,需要10~15年,有很多時間可以阻斷它;只要早期檢查,就能及早切除,降低罹癌風險。他建議50歲以下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有家族史翻譯社的人,更要提早到30歲就開始檢查。
大腸癌是國人第一大癌症,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大腸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20年來青壯族群罹患比例增加了1.6倍,讓醫界不得不正視年輕化的現象。
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發現翻譯社,青壯族群對大腸癌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以為出血是徵兆,常誤把痔瘡當成大腸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許多人看到出血,就以為自己得了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一定會出血。其次,大腸癌出血也多與糞便混合,肉眼很不容易看出來,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來。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透過網路調查1102位22歲~49歲青壯族群,發現有6.8%民眾表示患有瘜肉,因而推翻譯社估台灣青壯族群至少有71萬人的腸道潛藏瘜肉危機。再進一步詢問他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對於大腸瘜肉的認知度,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存在5大腸癌危機:
一、瘜肉認知低:8成民眾聽說過大腸瘜肉,但多數認知錯誤。其實大腸瘜肉與便祕沒有關係,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瘜肉;甚至有瘜肉的人,也不一定會產生便血;因為瘜肉可能是良性腫瘤,只要切除,就可以減少惡化成大腸癌的風險。
二、篩檢意識低:76.9%的民眾翻譯社沒有做過糞便潛血檢查。
三、規律運動低:77.4%的民眾運動量不足,未達333標準(每週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心跳頻率每分鐘達130下)。
四、外食蔬果低:67%的民眾翻譯社幾乎天天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
五、腸道健康低:近三成民眾有便秘或腹瀉情形,腸道淨空情況有待加強,可能導致壞菌叢生,讓腸道吸收毒素的機率增加。
翻譯社台灣癌症基金會已連續6年舉辨「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共有6383位民眾參加,其中接受大腸鏡檢查的11翻譯社83位民眾中,高達848位民眾的腸道中有瘜肉。
賴基銘表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轉變為癌症,需要10~15年,有很多時間可以阻斷它;只要早期檢查,就能及早切除,翻譯社降低罹癌風險。他建議50歲以下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早到30歲就開始檢查。
大腸癌是國人第一大癌症,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大腸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20年來青壯族群罹患比例增加了1.6倍,讓醫界不得不正視年輕化的現象。
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發現,青壯族翻譯社群對大腸癌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以為出血是徵兆,常誤把痔瘡當成大腸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許多人看到出血,就以為自己得了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一定會出血。其次,大腸癌出血也多與糞便混合,肉眼很不容易看出來,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來。
翻譯社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透過網路調查1102位22歲~49歲青壯族群,發現有6.8%民眾表示患有瘜肉,因而推估台灣青壯族群至少有71萬人的腸道潛藏瘜肉危機。再進一步詢問他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對於大腸瘜肉的認知度,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存在5大腸癌危機:
一、瘜肉認知低:8成民眾聽說過大腸翻譯社肉,但多數認知錯誤。其實大腸瘜肉與便祕沒有關係,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瘜肉;甚至有瘜肉的人,也不一定會產生便血;因為瘜肉可能是良性腫瘤,只要切除,就可以減少惡化成大腸癌的風險。
二、篩檢意識低:76.9%的民眾沒有做過糞便潛血檢查。
三、規律運動低:77.4%的民眾運動量不足,未達333標準(每週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心跳頻率每分鐘達130翻譯社下)。
四、外食蔬果低:67%的民眾幾乎天天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
五、腸道健康低:近三成民眾有便秘或腹瀉情形,腸道淨空情況有待加強,可能導致壞菌叢生,讓腸道吸收毒素的機翻譯社率增加。
台灣癌症基金會已連續6年舉辨「追捕瘜肉小子翻譯社大作戰」活動,去年共有6383位民眾參加,其中接受大腸鏡檢查的1183位民眾中,高達848位民眾的腸道中有瘜肉。
賴基銘表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轉變為癌症,需要10~15年,有很多時間可以阻斷它;只要早期檢查,就能及早切除,降翻譯社低罹癌風險。他建議50歲以下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早到30歲就開始檢查。
大腸癌是國人第一大癌症,平均每37分翻譯社鐘就有一人罹癌。大腸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20年來青壯族群罹患比例增加了1.6倍,讓醫界不得不正視年輕化的現象。
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發現,青壯族群對大腸癌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以為出血是徵兆,常誤把痔瘡當成大腸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許多人看到出血,就以為自己得了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一定會出血翻譯社。其次,大腸癌出血也多與糞便混合,肉眼很不容易看出來,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來。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透過網路調查1102位翻譯社22歲~49歲青壯族群,發現有6.8%民眾表示患有瘜肉,因而推估台灣青壯族群至少有71萬人的腸道潛藏瘜肉危機。再進一步詢問他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對於大腸瘜肉的認知度,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存在5大腸癌危機:
一、瘜肉認知低:8成民眾聽說翻譯社過大腸瘜肉,但多數認知錯誤。其實大腸瘜肉與便祕沒有關係,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瘜肉;甚至有瘜肉的人,也不一定會產生便血;因為瘜肉可能是良性腫瘤,只要切除,就可以減少惡化成大腸癌的風險。
二、篩檢意識低:76.9%的民眾沒有做過糞便潛血檢查。
翻譯社三、規律運動低:77.4%的民眾運動量不足,未達333標準(每週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心跳頻率每分鐘達130下)。
四、外食蔬果低:67%的民眾幾乎天天翻譯社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
五、腸道健康低:近三成民眾有便秘或腹瀉翻譯社情形,腸道淨空情況有待加強,可能導致壞菌叢生,讓腸道吸收毒素的機率增加。
台灣癌症基金會已連續6年舉辨「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共有6383位民眾參加,其中接受大腸鏡檢查的1183翻譯社民眾中,高達848位民眾的腸道中有瘜肉。
賴基銘表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轉變為癌症,需要10~15年,有很多時間可以阻斷它;只要早期檢查,就能及早切翻譯社除,降低罹癌風險。他建議50歲以下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早到30歲就開始檢查。
大腸癌是國人第一大癌症,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大腸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近20年來青壯族群罹翻譯社患比例增加了1.6倍,讓醫界不得不正視年輕化的現象。
台灣癌症基金會最新的調查發現,翻譯社青壯族群對大腸癌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以為出血是徵兆,常誤把痔瘡當成大腸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許多人看到出血,就以為自己得了大腸癌,事實上,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一定會出翻譯社。其次,大腸癌出血也多與糞便混合,肉眼很不容易看出來,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來。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透過網路調查1102位22歲~49歲青壯族群,發現有6.8%民眾表示患有瘜肉,因而推估台灣青翻譯社壯族群至少有71萬人的腸道潛藏瘜肉危機。再進一步詢問他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對於大腸瘜肉的認知度,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存在5大腸癌危機:
一、瘜肉認知低:8成民眾聽說過大腸瘜肉,但多數認知錯誤。其實大腸瘜肉與便祕沒有關係,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翻譯社的人才會有瘜肉;甚至有瘜肉的人,也不一定會產生便血;因為瘜肉可能是良性腫瘤,只要切除,就可以減少惡化成大腸癌的風險。
二、篩檢意識低:76.9%的民眾沒有做過糞便潛血檢查。
三、規律運動低:77.4%的民眾翻譯社運動量不足,未達333標準(每週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心跳頻率每分鐘達130下)。
四、外食蔬果低:67%的民眾幾乎天天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
五、腸道健康低:近三成民眾有翻譯社便秘或腹瀉情形,腸道淨空情況有待加強,可能導致壞菌叢生,讓腸道吸收毒素的機率增加。
台灣癌症基金會已連續6年舉辨「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共有6383位民眾參加,其中接受翻譯社大腸鏡檢查的1183位民眾中,高達848位民眾的腸道中有瘜肉。
賴基銘表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轉變為癌症,需要10~15年,有很多時間可以阻斷它;只要早期檢查,就能及早切除,降低罹癌風險。他建議50歲以下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翻譯社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早到30歲就開始檢查。
********************************************************************
37 37 37 37 37
節約用水刻不容緩,景文科大九年前率先起跑,砸下百萬打造省水系統,如今節水奇蹟聲名遠播,已成各校效法對象。
全台灣150多所大學,每年每所學校的水費就動輒上百萬元,各校無不開始思考節水方針。
其中位於新北市新店的景文科技翻譯社大學堪稱是省水學校典範,三年來節水率達六成,每年省下127萬元水費,同時減少電費32萬元。
走在校園裡,廁所裡全部汰換成省水翻譯社水龍頭、省水馬桶和自動感應沖水器,就連冷氣機滴下的冷氣水也不放過,直接以水管連結排水口,收集到集水槽中,拿來澆灌和拖地用。
不過造就省水百萬元的奇蹟,還有兩項關鍵設施:全國第一套校園雙水源系統,以及由學校自行研發的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節水技術與設備,這幾年來獲獎無數,也吸引其他學校跟進。
設監控系統 了解用水資訊
幕後推手是景文科技大學校長鄭永福,2006年上任後,他便意識到節約能源刻不容緩。原來當時,他翻開學校會計帳目一看,差點沒昏頭,「光是水費和電費,加起來一年就要3000萬,水費也要百萬元!」
他分析,由於學校位處翻譯社山坡地區,水源需要使用電力從山下加壓,才能供給山上用水,因此水費較平地昂貴。
因此他下定決心,全面改造學校的能源使用。他心想,既然山上雨水充沛,那得好好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而大雨後學校所累積的地表水,也能儲存收集,於是「雙水源」的概念因應而生。
2006年,學校花費百萬打造雙水源系統,開始節水第一步。
隱身在電資大樓旁的水塔,除了連接屋頂雨水,也將流入集水井的地表水,經簡單過濾後儲存於系統當中。「若是大雨一來,都能收集好幾百升的水量!」鄭永福說,這是積少成多的展現。
一實施後,學校用水量即有明顯改善,從200翻譯社6年的31萬度,降到2008年的22萬度,短短兩年,就少了9公噸。
不過2009年,當水費帳單一來,卻發現整年度的用水量沒下降,反而上升到23萬度,鄭永福認為事有蹊蹺,「一定是哪裡有漏水問題了!」他決定扮演起偵探,下令追查漏水之處。
但是,面對學校11.5公頃大的腹地,要找到破裂的水管,談何容易?
當時他找了總務長王仲資商討對策翻譯社,「充分了解學校每處用水的資訊,才能做到真正節水,」王仲資拋出這句話後,便開始行動。
他召集各處室人員一同研商、撰寫軟體,經過多次勘查地形和測試,花了兩年,終於建立出一套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翻譯社
追查漏水 一滴也不浪費
這套系統建置於行政大樓一樓的安全監控中心,在大螢幕上,顯示出全校九棟大樓的水池水位,以及每小時的流量數字,為了防災,也加裝設感應器,具漏水和缺水警報功能,此外系統也透過離峰補水,避開尖峰時段用電,降低電費。
「結果系統一建好,警報系統立即響起,馬上找到漏水的地方,」鄭永福說,發現是人文館地底下的水管漏水,立即翻譯社派人搶修,「如果漏到底層都潮濕,說不定整棟大樓都會倒下。」
鄭永福透露,其實許多學校都知道校內有漏水問題,不過無從查起,尤其是老舊學校,因水管深埋在地底下,暗管的路線又複雜,因而增加節水的難度。「這套系統能做到即使監控、即時反饋,不浪費一滴水!」
從系統建置好到現在,總共抓到了五處漏水,「學校每年已經降到10萬度的用水量,是十年前的1/3了!」鄭永福開心地說。
優異的成果也吸引其他學校學習,例如這翻譯社幾年幫助致理技術學院規劃校園水資源管理系統。該校總務長傅學舜說,學校的節水政策也推行多年,但一直想解決漏水問題,之後到景文科大參訪後,學校也同樣建置一套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這是水電雙省,沒有理由不做。」
不過鄭永福仍感嘆,由於水費低廉,有些學校並不重視省水。「大家總是一遇到水荒,才會開始想到水的問題,」他認為翻譯社,只要妥善規劃學校的用水,就不怕遇到水不夠用的一天。節約用水刻不容緩,景文科大九年前率先起跑,砸下百萬打造省水系統,如今節水奇蹟聲名遠播,已成各校效法對象。
全台灣150多所大學,每年每所學校翻譯社水費就動輒上百萬元,各校無不開始思考節水方針。
其中位於新北市新店的景文科技大學堪稱是省水學校典範,三年來節水率達六成,每年省下127萬元水費,同時減少電費32萬元。
走在校園裡,廁所裡全部汰換成省水水龍翻譯社頭、省水馬桶和自動感應沖水器,就連冷氣機滴下的冷氣水也不放過,直接以水管連結排水口,收集到集水槽中,拿來澆灌和拖地用。
不過造就省水百萬元的奇蹟,翻譯社還有兩項關鍵設施:全國第一套校園雙水源系統,以及由學校自行研發的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節水技術與設備,這幾年來獲獎無數,也吸引其他學校跟進。
設監控系統 了解用水資訊
幕後推手是景文科技大學校長鄭永福,2006年上任後,他便意識到節約能源刻不容緩。原來當時,他翻開學校會計帳目一看,差點沒昏頭,「光是水費和電費,加起來一年就要3000萬,水費也要翻譯社百萬元!」
他分析,由於學校位處山坡地區,水源需要使用電力從山下加壓,才能供給山上用水,因此水費較平地昂貴。
因此他下定決心,全面改造學校的翻譯社能源使用。他心想,既然山上雨水充沛,那得好好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而大雨後學校所累積的地表水,也能儲存收集,於是「雙水源」的概念因應而生。
2006年,學校花費百萬打造雙水源系統,開始節水第一步。
隱身在電資大樓旁的水塔,除翻譯社了連接屋頂雨水,也將流入集水井的地表水,經簡單過濾後儲存於系統當中。「若是大雨一來,都能收集好幾百升的水量!」鄭永福說,這是積少成多的展現。
一實施後,學校用水量即有明顯改善,從2006年的31萬度,降到2008年的22萬度,短短兩年,就少了9公噸。
不過2009年,當水費帳單一來翻譯社,卻發現整年度的用水量沒下降,反而上升到23萬度,鄭永福認為事有蹊蹺,「一定是哪裡有漏水問題了!」他決定扮演起偵探,下令追查漏水之處。
但是,面對學校11.5公頃大的腹地,要找到破裂的水管,談何容易?
當時他找了總務長王仲資商討翻譯社對策,電機系背景出生的王仲資,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建置一套全校的水資源監控系統,「充分了解學校每處用水的資訊,才能做到真正節水,」王仲資拋出這句話後,便開始行動。
他召集各處室人員一同研商、撰寫軟體,經過多次勘查地形和測試,花了兩年,終於建立出一套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
追查漏水 一滴也不浪費
這套系統建置於行政大樓一樓的安全監控中心,在大螢幕上,顯示出全校九棟大樓的水池水位,以及每小時的流翻譯社量數字,為了防災,也加裝設感應器,具漏水和缺水警報功能,此外系統也透過離峰補水,避開尖峰時段用電,降低電費。
「結果系統一建好,警報系統立即響起,馬上找到漏水的地方,」鄭永福說,發現是人文館地底下的水管漏水,立即派人搶修,「如果漏到底層都潮濕,說不定整棟大樓都會倒下。」
鄭永福透露,其實許多學校都知道校內有漏水問題,不過無從查起,尤其是老舊學校,因水管深埋在地底下,暗管翻譯社的路線又複雜,因而增加節水的難度。「這套系統能做到即使監控、即時反饋,不浪費一滴水!」
從系統建置好到現在,總共抓到了五處漏水,「學校每年已經降到10萬度的用水量,是十年前的1/3了!」鄭永福開心地說。
優異的成果也吸引其他學翻譯社學習,例如這幾年幫助致理技術學院規劃校園水資源管理系統。該校總務長傅學舜說,學校的節水政策也推行多年,但一直想解決漏水問題,之後到景文科大參訪後,學校也同樣建置一套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這是水電雙省,沒有理由不做。」
不過鄭永福仍感嘆,由於水費低廉翻譯社,有些學校並不重視省水。「大家總是一遇到水荒,才會開始想到水的問題,」他認為,只要妥善規劃學校的用水,就不怕遇到水不夠用的一天。
節約用水刻不容緩,景文科大九年前翻譯社率先起跑,砸下百萬打造省水系統,如今節水奇蹟聲名遠播,已成各校效法對象。
全台灣150多所大學,每年每所學校的水費就動輒上百萬元,各校無不開始思考節水方針。
其中位於新北市新店的景文科技大學堪稱是省水學校典範,三年來節水率達六成,每年省下127萬元水費,同時減翻譯社少電費32萬元。
走在校園裡,廁所裡全部汰換成省水水龍頭、省水馬桶和自動感應沖水器,就連冷氣機滴下的冷氣水也不放過,翻譯社直接以水管連結排水口,收集到集水槽中,拿來澆灌和拖地用。
不過造就省水百萬元的奇蹟,還有兩項關鍵設施:全國第一套校園雙水源系統,以及由學校自行研發的智翻譯社慧水資源監控系統。節水技術與設備,這幾年來獲獎無數,也吸引其他學校跟進。
設監控系統 了解用水資訊
幕後推手是景文科技大學校長鄭永福,2006年上任後,他便意識到節約能源刻不容緩。原來當時,他翻開學校會計帳目一看,差點沒昏頭,「光是水費和電費,加起來一年就要3000萬,水翻譯社費也要百萬元!」
他分析,由於學校位處山坡地區,水源需要使用電力從山下加壓,才能供給山上用水,因此水費較平地昂貴。
因此他下定決心,全面改造學校的能源使用。他心想,既然山上雨水充沛,那得好好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而大雨翻譯社後學校所累積的地表水,也能儲存收集,於是「雙水源」的概念因應而生。
2006年,學校花費百萬打造雙水源系統,開始節水第一步。
隱身在電資大樓旁的水塔,除了連接屋頂雨水,也將流入集水井的地表水,經簡單過濾後儲存於系統當中。「若是論文翻譯大雨一來,都能收集好幾百升的水量!」鄭永福說,這是積少成多的展現。
一實施後,學校用水量即有明顯改善,從2006年的31萬度,降到2008年的22萬度,短短兩年,就少了9公噸。
不過2009年,當水費帳單一來,卻發現整年度的用水量沒下降,反而上升到23萬度,鄭永福認為事有蹊蹺,「一定翻譯社是哪裡有漏水問題了!」他決定扮演起偵探,下令追查漏水之處。
但是,面對學校11.5公頃大的腹地,要找到破裂的水管,談何容易?
當時他找了總務長王仲資商討對策,電機系背景出生的王仲資,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建置一套全校的水資源監控系統翻譯社,「充分了解學校每處用水的資訊,才能做到真正節水,」王仲資拋出這句話後,便開始行動。
他召集各處室人員一同翻譯社研商、撰寫軟體,經過多次勘查地形和測試,花了兩年,終於建立出一套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
追查漏水 一滴也不浪費
這套系統建置於行政大樓一樓翻譯社安全監控中心,在大螢幕上,顯示出全校九棟大樓的水池水位,以及每小時的流量數字,為了防災,也加裝設感應器,具漏水和缺水警報功能,此外系統也透過離峰補水,避開尖峰時段用電,降低電費。
「結果系統一建好,警報系論文翻譯統立即響起,馬上找到漏水的地方,」鄭永福說,發現是人文館地底下的水管漏水,立即派人搶修,「如果漏到底層都潮濕,說不定整棟大樓都會倒下。」
鄭永福透露,其實許多學校都知道校內有漏水問題,不過無從查起,尤其是老舊學校,因水管深埋在地底下,翻譯社暗管的路線又複雜,因而增加節水的難度。「這套系統能做到即使監控、即時反饋,不浪費一滴水!」
從系統建置好到現在,總共抓到了五處漏水,「學校每年已經降到10萬度的用水量,是十年前的1/3了翻譯社!」鄭永福開心地說。
優異的成果也吸引其他學校學習,例如這幾年幫助致理技術學院規劃校園水資源管理系統。該校總務長傅學舜說,學校的節水政策也推行多年,但一直想解決漏水問題,之後到景文科大參翻譯社訪後,學校也同樣建置一套智慧水資源監控系統,「這是水電雙省,沒有理由不做。」
不過鄭永福仍感嘆,由於水費低廉,有些學校並不重視省水。「大家總是一遇到水荒,才會開始想到水的翻譯社題,」他認為,只要妥善規劃學校的用水,就不怕遇到水不夠用的一天。
********************************************************************
38 38 38 38 38 38
面對缺水,靠天吃飯的農民只能自救。種植番茄的黃文慶,就在溫室內打造「微噴灌溉系統」,不僅省水又省錢,番茄品質也更好了!
台灣農業用水占用水七成,近期因應水荒,有人被迫休耕,農民叫苦連天。但與其每隔一陣子就因水荒膽戰心驚,許多農民早就決定起身而行。
無論是透過更換栽種作物或是運用省水灌溉方式,各地農民掀起一波自救風潮。
台中清水有位七年級農夫,就在自家農地花費60萬,把自己想像是沙漠中的農夫,打造仿如中東人的微噴灌溉系統,一年可省水40%。還因此讓他摘種的玉女番茄,品質變好、良率翻升。
走進占地0.2公頃大的「沐光農場翻譯社」,溫室裡十多排的番茄樹相當壯觀,紅色的玉女番茄掛在綠色藤蔓上,粒粒飽滿誘人。低頭一看,番茄樹下覆蓋著銀色塑膠布,除了莖部露出外,整面地都覆蓋住,看不見一絲土壤。
只要一掀開塑膠布,水珠就沿著塑翻譯社膠布,已把水分牢牢鎖在裡面。
而在土壤的淺層埋有灌溉管線,當灌溉系統一打開後,即噴出霧狀水,在塑膠布下緩緩供應水分。
據統計,微噴灌溉下,在翻譯社八個月的栽培期間,用水量約395噸,平均1分地用水約192噸,相較一般的淹水灌溉,1分地用水是500噸,等於節省40%。
屋頂設凹槽 集結雨水灌溉
溫室的主人是今年30歲的黃文慶,人稱「番茄王子」,皮膚黝黑的他,出生務農世家,從小跟著爸媽在田裡幫忙,對農作物充滿興趣,小時候一吃完水果,就拿著種子去種,家裡一棵20多年龍眼樹,即是他的栽種成果。
擁有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學歷,畢業後申請外交替代役,一趟在吉里巴斯的當兵生活,改變了他對農業的視野翻譯社。吉里巴斯位於大洋洲,乾濕季分明,地下水鹽化嚴重,因此植物栽種不易,當時他擔任助理技士,幫助當地人栽種作物。
「他們用大水桶接屋頂上的水,也在屋簷下方用雨水洗頭,」當地嚴重的缺水讓他為之震撼,也深刻體認水資源的重要,「農民靠水吃飯,沒有水就什麼都無法做,」黃文慶感嘆。
回台後他開創自己的事業,打從一開始,就將節水當成目標。他想:「下雨這麼好的資源,不應該浪費。」於是他找來畢業於逢甲大學建築所的姊姊黃雅勳和姊夫胡志宏一起幫忙設計溫室。
他們在屋頂處架設集水凹槽,當雨水一來,沿著溝槽而下,集中到水槽中,接著將所有管線連結,直通戶外的蓄水池儲存,並與灌溉系統接應。遇到缺水時,這些平常的儲水就能派上用場。
「累積水量很可觀,雨季來時,能收集上百公升的水,」胡志宏分析,雨水比一般灌溉用水乾淨,還能省水質過濾的功夫。
微噴灌溉系統 用水錙銖必較
至於溫室內的微噴灌溉系統,是今年才打造完成。去年他們先使用一般灌溉方式,結果才經過一季,就發現產量不好。原來小番茄皮薄,如果水分來源變化劇烈,果肉就容易裂開,而且無法預測到底要用多少水,許多水就浪費掉了。
翻譯社現在有了這套微噴灌溉系統能定量供水,比人為操作還精準,還能控制在幾分幾秒供水,如此錙銖必較,不僅省水,也提升水果品質。黃文慶估計,去年農地產量1萬台斤,今年則能有1萬5000台斤的產量。
「微噴灌溉在農業界是較新的概念,」黃文慶解釋,微噴灌溉具有少量和多次供水的特性,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變化一減少,植物有穩定的水分來源,這就是番茄絕佳的成長環境!
種田數十年的媽媽楊素秋說:「番茄的甜度和水分很有關係,不能不慎,」事實上,沐光農場出品的玉女番茄,1斤可賣到150~200元,相較於市場販賣的番茄是30~70元,價格整整多出一倍。「許多翻譯社人都讚不絕口,還說已經無法再吃別家的番茄了!」楊素秋手裡捧著番茄說。
這套微噴灌溉系統,近期各地農民爭相參訪,面對有些老農對節水的迫切性仍有疑慮,黃文慶都直接請他們試吃番茄,接著說,「你們想不想種出這麼好吃的番茄,關鍵就是在水。」許多人聽到後就眼睛為之一亮。當水源自給自足,黃文慶已成少數不必擔心限水政策的農夫。
面對缺水,靠天吃飯的農民只能自救。種植番茄的黃文慶,就在溫室內打造「微噴灌溉系統」,不僅省水又省錢,番茄品質也翻譯社更好了!
台灣農業用水占用水七成,近期因應水荒,有人被迫休耕,農民叫苦連天。但與其每隔一陣子就因水荒膽戰心驚,許多農翻譯社早就決定起身而行。
無論是透過更換栽種作物或是運用省水灌溉翻譯社方式,各地農民掀起一波自救風潮。
台中清水有位七年級農夫,就在自家農地花費60萬,把自己想像是沙漠中的農夫,打造仿如中東人的微噴灌溉系統,一年可省水40%。還因此讓他摘種的玉女番茄,品質變好、良率翻升。
走進占地0.2公頃大的「沐光農場」,溫室裡十多排的番茄樹相當壯觀,紅色的玉女番茄掛在綠色藤蔓上,粒粒飽滿誘人。低頭翻譯社一看,番茄樹下覆蓋著銀色塑膠布,除了莖部露出外,整面地都覆蓋住,看不見一絲土壤。
只要一掀開塑膠布,水珠就沿著塑膠布的內裡一滴滴滑落,此時用手翻動土壤,發現土壤極度濕潤。原來,透過塑膠布,已把水分牢牢鎖在裡面。
而在土壤的淺層埋有灌溉管線,當灌溉系統一打開後翻譯社即噴出霧狀水,在塑膠布下緩緩供應水分。
據統計,微噴灌溉下,在八個月的栽培期間,用水量約395噸,平均1分地用水約192噸,相較一般的淹水灌溉,1分地用水是論文翻譯500噸,等於節省40%。
屋頂設凹槽 集結雨水灌溉
溫室的主人是今年30歲的黃文慶,人稱「番茄王子」,皮膚黝黑的他,出生務農世家,從小跟著爸媽在田裡幫忙,對農作物充滿興趣,小時候一吃完水果,就拿著種子去種,家裡一棵20多年龍眼樹,即翻譯社他的栽種成果。
擁有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學歷,畢業後申請外交替代役,一趟在吉里巴斯的當兵生活,改變了他對農業的視野。吉里巴斯位於大洋洲,乾濕季分明,地下水鹽化嚴重,因此植物栽種不易,當時他擔任助理技士,幫助當地人栽種作物。
「他們用大水桶接屋頂上的水,也在屋簷翻譯社方用雨水洗頭,」當地嚴重的缺水讓他為之震撼,也深刻體認水資源的重要,「農民靠水吃飯,沒有水就什麼都無法做,」黃文慶感嘆。
回台後他開創自己的事業,打從一開始,就將節水當成目標。他想:「下雨這麼好的資源,不應該浪費。」於是他找來畢翻譯社業於逢甲大學建築所的姊姊黃雅勳和姊夫胡志宏一起幫忙設計溫室。
他們在屋頂處架設集水凹槽,當雨水一來,沿著溝槽而下,集中到水槽中,接著將所有管線連結,直通戶外的蓄水池儲翻譯社存,並與灌溉系統接應。遇到缺水時,這些平常的儲水就能派上用場。
「累積水量很可觀,雨季來時,能收集上百公升的水,」胡志宏分析,雨水比一般灌溉用水乾淨,還能省水質過濾論文翻譯的功夫。
微噴灌溉系統 用水錙銖必較
至於溫室內的微噴灌溉系統,是今年才打造完成。去年他們先使用一般灌溉方式,結果才經過一季,就發現產量不好。原來小番茄皮薄,如果水分來源變化劇烈,果肉就容易裂開,而且無法預測到底翻譯社要用多少水,許多水就浪費掉了。
現在有了這套微噴灌溉系統能定量供水,比人為操作還精準,還能控制在幾分幾秒供水,如此錙銖必較,不僅省水,也翻譯社提升水果品質。黃文慶估計,去年農地產量1萬台斤,今年則能有1萬5000台斤的產量。
「微噴灌溉在農業界是較新的概念,」黃文慶解釋,微噴灌溉具有少量和多次供水的特性,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翻譯社變化一減少,植物有穩定的水分來源,這就是番茄絕佳的成長環境!
種田數十年的媽媽楊素秋說:「番茄的甜度和水分很有關係,不能不慎,」事實上,沐光農場出品的玉女番茄翻譯社,1斤可賣到150~200元,相較於市場販賣的番茄是30~70元,價格整整多出一倍。「許多人都讚不絕口,還說已經無法再吃別家的番茄了!」楊素秋手裡捧著番茄說。
這套微噴灌溉系統,近期各地農民爭相參訪,面對有些老農對節水的迫切性仍有疑慮,黃文慶都直接請他們試吃番茄,接著說,「你們想不想種出這麼好吃的番茄,關鍵就是在水。」許多人聽到後翻譯社就眼睛為之一亮。當水源自給自足,黃文慶已成少數不必擔心限水政策的農夫。
面對缺水,靠天吃飯的農民只能自救。翻譯社種植番茄的黃文慶,就在溫室內打造「微噴灌溉系統」,不僅省水又省錢,番茄品質也更好了!
台灣農業用水占用水七成,近期因應水荒,有人被迫休耕,農民叫苦連天。但與其每隔一陣子就因水荒膽戰心驚,許翻譯社多農民早就決定起身而行。
無論是透過更換栽種作物或是運用省水灌溉方式,各地農民掀起一波自救風潮。
台中清水有位七年級農夫,就在自家農地花費60萬,把自己想像是沙漠中的農夫,打造仿如中東人的微噴翻譯社灌溉系統,一年可省水40%。還因此讓他摘種的玉女番茄,品質變好、良率翻升。
走進占地0.2公頃大的「沐光農場」,溫室裡十多排的番茄樹相當壯觀,紅色的玉女番茄掛在綠色藤蔓上,粒粒飽滿誘人。低頭一看,番茄樹下覆蓋著銀色塑膠布,除了莖部露出外,整面地都覆蓋住,看不見一絲土壤。
只要一掀開塑膠布,水珠就沿著塑膠布的內裡一滴滴滑落,此時用手翻動土壤,發現土壤極度濕潤。原來,透過塑膠翻譯社布,已把水分牢牢鎖在裡面。
而在土壤的淺層埋有灌溉管線,當灌溉系統一打開後,即噴出霧狀水,在塑膠布下緩緩供應水分。
據統計,微噴灌溉下,在翻譯社八個月的栽培期間,用水量約395噸,平均1分地用水約192噸,相較一般的淹水灌溉,1分地用水是500噸,等於節省40%。
屋頂設凹槽 集結雨水灌溉
溫室的主人是今年30歲的黃文慶,人稱「番茄王子」,皮膚黝黑的他,出生務農世家,從小跟著爸媽在田裡幫忙,對農作物翻譯社充滿興趣,小時候一吃完水果,就拿著種子去種,家裡一棵20多年龍眼樹,即是他的栽種成果。
擁有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學歷,畢業後申請外交替代役,一趟在吉里巴斯的當兵生活,改變了他對農業的視野。吉翻譯社里巴斯位於大洋洲,乾濕季分明,地下水鹽化嚴重,因此植物栽種不易,當時他擔任助理技士,幫助當地人栽種作物。
「他們用大水桶接屋頂上的水,也在屋簷下方用雨水洗頭,」當地嚴重的缺水讓他為之震撼,也深刻體認水資源翻譯社的重要,「農民靠水吃飯,沒有水就什麼都無法做,」黃文慶感嘆。
回台後他開創自己的事業,打從一開始,就將節水當成目標。他想:「下雨這麼好的資源,不應該浪費。」於翻譯社是他找來畢業於逢甲大學建築所的姊姊黃雅勳和姊夫胡志宏一起幫忙設計溫室。
他們在屋頂處架設集水凹槽,當雨水一來,沿著溝槽而下,集中到水槽中,接著將所有管線連結,直通戶翻譯社外的蓄水池儲存,並與灌溉系統接應。遇到缺水時,這些平常的儲水就能派上用場。
「累積水量很可觀,雨季來時,能收集上百公升的水,」胡志宏分析,雨水比一般灌溉用水乾淨,還能省翻譯社水質過濾的功夫。
微噴灌溉系統 用水錙銖必較
至於溫室內的微噴灌溉系統,是今年才打造完成。去年他們先使用一般灌溉方式,結果才經過一季,就發現產翻譯社量不好。原來小番茄皮薄,如果水分來源變化劇烈,果肉就容易裂開,而且無法預測到底要用多少水,許多水就浪費掉了。
現在有了這套微噴灌溉系統能定量供水,比人為操作還精準,還能控制在幾分幾秒供水,如此錙銖必較翻譯社,不僅省水,也提升水果品質。黃文慶估計,去年農地產量1萬台斤,今年則能有1萬5000台斤的產量。
「微噴灌溉在農業界是較新的概念,」黃文慶解釋,微噴灌溉具有少量和多次供水的特性,當土翻譯社壤中的水分含量變化一減少,植物有穩定的水分來源,這就是番茄絕佳的成長環境!
種田數十年的媽媽楊素秋說:「番茄的甜度和水分很有關係,不能不慎,」事實上,沐光農場出品的玉女番茄,1斤可賣到150~200元,相較於市場販賣的番茄是30~70元,價格整整多出一倍。「許多人都讚不絕口,還說已經無法再吃別家的番茄了!」楊素秋手翻譯社裡捧著番茄說。
這套微噴灌溉系統,近期各地翻譯社農民爭相參訪,面對有些老農對節水的迫切性仍有疑慮,黃文慶都直接請他們試吃番茄,接著說,「你們想不想種出這麼好吃的番茄,關鍵就是在水。」許翻譯社多人聽到後就眼睛為之一亮。當水源自給自足,黃文慶已成少數不必擔心限水政策的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