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16:06:56steven20100606

只要你思考企業如何成長、如何發展新產品,風險就無所不在

只要你思考企業如何成長、如何發展新產品,風險就無所不在。

然而,對一個成功的設計師來說台北翻譯社,擁抱風險卻是生活的一部份。美國商業周刊分析,善於創新的設計師設計師面對風險的態度,非常值得學習。

在設計師的心態裡,接受風險是行動的第一步,接下來你才會看到未來的願景、事實與選擇。在傳統企業的思惟模式中,風險往往被視為採取行動可能帶來的劣勢(downside),對設計師來說,風險不會被定義為劣勢,而是被定義為優勢(upside)與機會。他們寧可冒一個比較大的風險。他們認為最大的風險不是失台北翻譯社敗,而是沒有嘗試。失敗反而可以幫助你看清楚未來的路。

舉個例子來說,第一代Toyota Prius車款看起來很怪,它的性能也乏善可陳。許多對手都說,它肯定不會獲利,台北翻譯社肯定失敗。從傳統的標準來看,它是失敗的。不過,從豐田的角度,它不算失敗,因為那是走向第二代Toyota Prius必經的過程,而Toyota Prius第二代,不管從哪個面向來看,都是很成功的產品。

創新的設計師面對風險的另一個態度是,承擔風險是為了學習台北翻譯社。沒有風險,他們反而不自在,因為他們無法學習。對他們來說,嘗試愈多學習也愈多,學習愈多也就愈可能設計符合顧客經驗需求的商品。

設計師面對風險的第三個態度是,擁抱但輕鬆待之。通常,他們透過同理(Empathy)、原型(Prototyping)與說故事(Storytelling)三個行為達到這個目標。

同理就是同顧客的理。你要了解顧客究竟需要什麼產品?

一家腳踏車供應商很認真的傾聽顧客的聲音後,發現與他們預期的結果有很大的出入。他們原先以為,顧客想要複雜的腳踏車技術,結果,顧客實際想要的是最簡單的腳踏車經驗。

另外,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會先產生原型。建立原型的目的是,加速台北翻譯社意見回饋與失敗。了解顧客的想法,讓他們大幅降低了風險。原型其實是讓企業看到可能的問題,同時也在教你「放手」,放掉不會成功的點子。

銥衛星系統(Iridium)成為企業界經典的失敗案例,當時它的催生者若從設計師創造原型的思惟出發,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昂貴的服務、沈重的電話機、建築物內收訊不良的通訊服務,這些基本價值主張都不對,顯然是造成銥衛星系統失敗的原因。如果可以先創造原型,就可以預見可能的問題。

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喜歡設計一個簡單而動人的故事。故事可以將價值主張的精髓充份台北翻譯社溝通,讓企業內的員工了解。當全體員工有了共識之後,就會降低執行的風險。

害怕風險是人之常情。換一個角度看風險,就像設計師一樣,就會發現風險其實還是可以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