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7 13:18:24夏か好き~
我的 Klipsch - 古力奇喇叭
翻開Klipsch的六十年歷史,就可以看到現代化音響發展過程的縮影。
音響史上,只有極少數品牌能夠歷經數十年不衰,同一款型號持續生產而不間斷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
談到這裡,相信資深的音響迷都會立刻想起「Klipschorn」這個名字。
新生代的AV迷們,可能連Klipsch這個喇叭品牌都會感到陌生,不過老一輩的資深音響玩家只要談到它的早年成名作「Klipschorn」喇叭,可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與美好回憶。
這家創立於1946年的美國專業喇叭廠, 由音響設計先驅Paul W. Klipsch先生推出三音路全號角喇叭Klipschorn而聲名大噪,而這款產品也奠定了高效率、寬廣動態`低失真`平順頻率響應與低頻衝擊性的音效標準。
經過六十多年,K|ipschorn歷經數度改款,但是基本設計型態完全沒有改變,最為音響迷津津樂道的低音摺疊式號角設計,與利用牆角製造充足低音響應的特性都是歷久不衰之賣點,所以Klipschorn至今仍在持續生產中,也成為市場上最長壽的音響製品之一。
在「音響」剛開始萌芽的三○、四○年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並不是非常成熟,但由於聲波放大、電波傳送的相關技術與航空通訊界有闢聯, 所以音響廠商往往與最頂尖的學術界合作密切;相對的, 許多科學家也跨足音響領域發展。
Paul W. KliPsch先生,就是早年投身音響界的科學家之一。1934年取得史丹佛大學電機學碩士學位的Klipsch先生,經歷過美國電器大廠奇異、德州lEC與美國軍備局的資歷, 一生中取得包括「輕槍砲的儲存與槍管組合」與「波型分析網路」等28項專利,由於對電學、聲學與號角揚聲器的相關範疇研究頗深,所以他自1941年起籌備自己品牌的公司, 將他對音響相關知識的瞭解實現在商品上。
K|ipschorn採用三音路全號角設計,低音部分為了讓太長的號角能夠塞進音箱裡,Klipsch先生索性將號角設計成摺疊型態,配合音箱背部的角度成為牆角型喇叭。這種設計方式雖然使得沒有完整前方牆角的空聞使用受限,但是他巧妙利用牆角來輔助低頻響應的設計更今人津津樂道,r音響科學家」的美名也逕自傳開了。隨後,Klipsch先生利用同樣原理所設計的Heresy(1957年,後來於1985年改款為Heresyll)、La Scala喇叭(1963年)與Belle(1971年)也都相當成功,至今仍和Klipschom一樣持續生產著。
在Hi-End音響興盛的時期,「Klipsch」與「Klipschom」就是號角喇叭的代名詞,可想而知Paul W. Klipsch先生確實經營得相當成功,可以在眾多同樣以號角喇叭為號召的品牌中脫穎而出。仔細檢視過去六十年的成績,Klipsch確實將最早的高效率、寬廣動態、低失真、平順頻率響應等特性延續得很好,同時當年堅持採用號角的理由之一「較不受空間環境的限制」,對現在的家庭劇院流行風潮更顯得非常有助益。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真是不得不佩服Pagl W. Klipsch先生,在六十年前就將音響重播的未來需求看得如此透徹。
音響史上,只有極少數品牌能夠歷經數十年不衰,同一款型號持續生產而不間斷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
談到這裡,相信資深的音響迷都會立刻想起「Klipschorn」這個名字。
新生代的AV迷們,可能連Klipsch這個喇叭品牌都會感到陌生,不過老一輩的資深音響玩家只要談到它的早年成名作「Klipschorn」喇叭,可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與美好回憶。
這家創立於1946年的美國專業喇叭廠, 由音響設計先驅Paul W. Klipsch先生推出三音路全號角喇叭Klipschorn而聲名大噪,而這款產品也奠定了高效率、寬廣動態`低失真`平順頻率響應與低頻衝擊性的音效標準。
經過六十多年,K|ipschorn歷經數度改款,但是基本設計型態完全沒有改變,最為音響迷津津樂道的低音摺疊式號角設計,與利用牆角製造充足低音響應的特性都是歷久不衰之賣點,所以Klipschorn至今仍在持續生產中,也成為市場上最長壽的音響製品之一。
在「音響」剛開始萌芽的三○、四○年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並不是非常成熟,但由於聲波放大、電波傳送的相關技術與航空通訊界有闢聯, 所以音響廠商往往與最頂尖的學術界合作密切;相對的, 許多科學家也跨足音響領域發展。
Paul W. KliPsch先生,就是早年投身音響界的科學家之一。1934年取得史丹佛大學電機學碩士學位的Klipsch先生,經歷過美國電器大廠奇異、德州lEC與美國軍備局的資歷, 一生中取得包括「輕槍砲的儲存與槍管組合」與「波型分析網路」等28項專利,由於對電學、聲學與號角揚聲器的相關範疇研究頗深,所以他自1941年起籌備自己品牌的公司, 將他對音響相關知識的瞭解實現在商品上。
K|ipschorn採用三音路全號角設計,低音部分為了讓太長的號角能夠塞進音箱裡,Klipsch先生索性將號角設計成摺疊型態,配合音箱背部的角度成為牆角型喇叭。這種設計方式雖然使得沒有完整前方牆角的空聞使用受限,但是他巧妙利用牆角來輔助低頻響應的設計更今人津津樂道,r音響科學家」的美名也逕自傳開了。隨後,Klipsch先生利用同樣原理所設計的Heresy(1957年,後來於1985年改款為Heresyll)、La Scala喇叭(1963年)與Belle(1971年)也都相當成功,至今仍和Klipschom一樣持續生產著。
在Hi-End音響興盛的時期,「Klipsch」與「Klipschom」就是號角喇叭的代名詞,可想而知Paul W. Klipsch先生確實經營得相當成功,可以在眾多同樣以號角喇叭為號召的品牌中脫穎而出。仔細檢視過去六十年的成績,Klipsch確實將最早的高效率、寬廣動態、低失真、平順頻率響應等特性延續得很好,同時當年堅持採用號角的理由之一「較不受空間環境的限制」,對現在的家庭劇院流行風潮更顯得非常有助益。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真是不得不佩服Pagl W. Klipsch先生,在六十年前就將音響重播的未來需求看得如此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