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 22:57:351232123

為何老人容易發生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

在一些開發中國家由於食物短缺或營養知識不足,造成長期某種營養素及熱量的攝取不足而導致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然在已開發的國家則因中老年人發生慢性文明病大幅上升,包括: 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等,除了飲食必須隨不同疾病做適當的調整外,還會因老化的關係造成口腔咀嚼、吞嚥上的困難、腸胃道消化、吸收不良,若再加上感染及各種合併症就會導致住院機率上升、住院天數增加,造成營養狀況急遽下降,而威脅生命。

根據最新的老人營養研究發現,大約在60-70歲的老人中約有10%出現肌肉量減少及肌肉強度不足的現象,到了80歲更高達30%,所以銀髮族經常會行走速度變慢、走不遠、容易跌倒等問題,再加上骨質不足,就會發生骨折以致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提出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該達總熱量的10%(0.8 g/kg/d),歐洲臨床營養代謝學會更建議生病的長者應該增加蛋白質至18%(1-1.5 g/kg/d,平均1.2 g/kg/d);對生病且虛弱的長者只要腎臟功能正常並不會因為增加蛋白質攝取而增加腎臟的負擔,但是提高蛋白質攝取並非大魚大肉,而是須兼顧各種營養素均衡;針對腎臟功能不佳的長者長期補充10%蛋白質管理,可以同時兼顧蛋白質及熱量的管理,是相當簡單的營養支持法。


蛋白質重「量」 ,更要重「質」!
以一位60公斤的健康長者計算每天蛋白質需要量約48公克,若是生病的長者則需要72公克蛋白質,但是吃到這個量不等於營養狀況一定會改善,因為要合成身體內的抗體、血球、荷爾蒙等與抵抗力、體力相關的蛋白質,總共需要20幾種胺基酸,缺少任何一種胺基酸就無法合成身體有用的蛋白質,每天必須從飲食補充的胺基酸又稱為「必需胺基酸」共有9種,其中最容易缺乏的三種胺基酸是支鏈胺基酸BCAA(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一旦生病時,還有一些稱為「條件式必需胺基酸」需要量隨即大增,例如: 麩醯胺酸(Glutamine)、精氨酸(Arginine)等。補足這些胺基酸能增進身體蛋白質合成、增加體力,適合平日營養補給,更有助於病後補養

維持足夠熱量是關鍵

許多長者一旦生病,往往就以粥代飯,這是相當危險的:粥的熱量只有飯的一半,一天下來就整整少了約420大卡,若再加上食慾不好,可能少800卡,生病住院一星期體重就減輕2-3公斤,導致虛弱、感染、抵抗力差,更會增加住院天數;所以對於胃口不好的長者,補充高熱量濃縮的營養飲品1-2罐,就能補熱量、補胺基酸,補30幾種營養素,是病後補養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