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03:10:541232123

淺談胃藥

胃藥是一個通稱,大致可分為制酸劑、益生菌、消化酵素、消脹劑、止瀉劑、瀉劑及胃酸分泌抑制劑等種類,須由醫師診察病人後,依照病情開立適當的藥品。
制酸劑:即俗稱的胃藥、胃片、胃乳,主要作用為中和胃酸,治療「胃酸過多」;制酸劑通常是鎂鹽及鋁鹽,易與其它藥品結合,如果與四環黴素或鐵劑併服時,會使藥效大打折扣。鋁鹽易產生便秘,鎂鹽則易產生腹瀉。為減低上述副作用,一般採用鎂鋁鹽混合的製劑,如宜胃(Iwell)。

益生菌: 常見的有乳酸菌類的產品, 如表飛鳴( B i o f e r m i n ) 、阿德比(Antibiophilus),作用為藉由乳酸菌的自然繁殖,來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一般在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腹脹的情況下可補充;服用時宜配冷或溫開水,也可先溶解於牛奶、果汁或溫開水後再服用。

消化酵素:常見的有胰臟酵素及乳糖酵素,胰臟酵素通常為腸衣錠,用腸衣的保護,可避免胃酸的破壞,服用時不可磨碎或嚼碎,需整粒吞服;而乳糖酵素一般用來緩解因乳糖不耐症所導致的各種腹瀉。消脹劑:用來解除脹氣、緩解氣脹的相關症狀,如瓦斯康(Gascon),服用消脹劑時,應避免飲用汽水類的碳酸飲料,以免病情加重。

止瀉劑:輕微腹瀉通常可自癒,不需藥品治療,宜著重水份、電解質的補充,而非一味止瀉。止瀉劑之分類有吸附劑、抗胃腸蠕動劑、益生菌、消化酵素及副交感神經拮抗劑等。吸附劑為最安全的止瀉劑,如高克痢(Pecolin),作用在腸道吸收水分、細菌與毒素,並具保護及收斂效果;常見之副作用為輕微便秘,宜與其他口服藥隔開服用,以避免交互作用。抗胃腸蠕動劑,主要作用為抑制腸胃蠕動,如肚倍朗(Loperam);常見之副作用為便秘,偶爾會發生腹痛、膨脹不適感;兩歲以下小孩不建議使用,用於急性腹瀉則不得超過48小時。

瀉劑:是能促進腸子排空的藥品,一般分成刺激性、膨脹性(如樂瑪可Normacolplus)、鹽類、高滲透壓性、軟便劑(如便通樂Through)和潤滑性瀉劑六大類。須注意若有血便及直腸出血時應停止使用;禁用於胃腸道嚴重阻塞、腹痛、噁心、嘔吐之病人;除非經醫師或藥師指示,六歲以下不得使用;服用一週後無效,應停藥立即就醫。
胃酸分泌抑制劑:可以抑制胃壁細胞內的H+/K+ ATPase酵素(又稱質子或氫離子幫浦),導致胃酸分泌的最後階段受到抑制,如治潰樂(Pantoloc)、泰克胃通(Takepron OD)等,此類藥品為醫師處方藥,健保給付需有胃鏡報告;通常配合三合一療法使用,每天使用次數一般不超過二次。

即使是民眾認為最安全的「胃藥」,在服用上都有很多應注意的細節,因此在領藥時,一定要問清楚醫師或藥師,藥品的作用及服用注意事項,千萬不要為了「顧胃」而自行添加胃藥,不僅增加交互作用的發生,也影響用藥安全。
日本藤素 2019-12-29 16:25:18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