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6 14:49:091232123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和健康教育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內科臨床極為常見的危重徵象,不但需要及時準確的治療,而且需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才能使患者病情穩定、早日康復。康復後給予冠心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才能減少再入院率和降低遠期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常是冠心病的主要併發症。除了及時、正確的診斷、規範的治療方案,正確的護理措施也是至關重要的。而護理措施制定得是否恰當,取決於護士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認識和護理專業水平以及患者的配合。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和健康教育。

  1  觀察藥物作用

  1.1  洋地黃制劑:主要作用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排血量,從而改善心功能。加強觀察洋地黃類藥物反應及毒性反應,如患者用洋地黃後症狀無好轉,並且出現食慾減退、頭痛失眠、煩躁、乏力眩暈、噁心、嘔吐等;出現黃綠視,心率低於60次/min,脈搏不規則等,應考慮洋地黃中毒,立即停藥並及時通知醫生。

  1.2  血管擴張藥:血管擴張藥能減低心臟的前後負荷,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搏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用藥時注意調節滴速,勤測血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

  1.3  利尿劑:促進水的排泄,能減少血容量,減輕周圍組織和內臟水腫,減輕心臟前負荷,減輕肺淤血。應準確記錄患者的出入量及體重,定期測量血壓,瞭解電解質變化及酸鹼平衡情況,觀察水腫消退情況,防止出現低血鉀、低血鈉血症。

  2  病情觀察及護理
   
  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情重,變化快,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因此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神志、心率、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尿量等基本生命體征的變化,如心慌憋氣、呼吸困難,要及時給予氧氣吸入。詳細交接班,多巡視病房,若出現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並協助搶救。

  2.1  認真觀察病情:觀察患者有無紫紺,記錄心率、心律、血壓變化及下肢浮腫、尿量等變化,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觀察和瞭解患者的自覺病狀。觀察在治療及護理後病情有否好轉,有無出現新的心功能不全徵象,並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繫。

  2.2  休息:休息可減少組織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室內要保持安靜,空氣新鮮,注意保暖。應根據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適當安排。心功能Ⅱ級者生活可自理,應注意休息,可適當活動,避免勞累心功能Ⅲ級者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給予生活護理;心功能Ⅳ級者嚴格臥床休息,護士應協助生活,定時翻身、床上肢體活動,直至心功能改善後再逐漸增加活動量,預防消化不良、大便秘結、肌肉萎縮或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2.3  合理吸氧:心力衰竭時組織缺血、缺氧,需給持續低流量吸氧,1~2 L/min,有利於提高肺泡內氧分壓,糾正心力衰竭所造成的缺氧狀態,促進代謝。密切觀察患者的口唇及末梢紫紺情況是否改善,及時調整給氧流量。

  2.4  生活護理: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感染的發生。心力衰竭患者因為營養不良,皮膚抵抗力差、彈性差,應定時翻身、做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的發生。

  2.5  控制輸液量和速度:根據血壓情況和出入量控制輸液量,準確記錄出入量,定期測體重,以免液體量過多增加心臟負擔。靜脈滴注應用微量泵有效控制液體點滴速度,防止液體進入過快加重心臟負擔。控制輸液量和速度又達到充足的藥物量,更好的達到藥物治療的目的。

  2.6  心理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活動非常複雜,特別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如早期急躁情緒易激動,對各方面要求過多過高,當患者感到心臟異常以及心前區疼痛時,常伴有恐懼不安和焦慮情緒,這種心理因素可加重心臟不適感,很多心力衰竭的患者,在發病前後有悲傷心理改變。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耐心、細緻、周到,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生活上多給予照顧,醫療上的要求及時與醫生聯繫,通過各種渠道激發他們對人生的熱愛和生活的信心。美國護理發展會議曾宣佈:「在護理活動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的過程中,自我護理能力的應用研究,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一步。」護士應根據不同的心理狀態給予不同的解釋和安慰等心理支持,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做好保護性醫療,不要在患者面前談論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進行健康教育,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

  2.7  飲食護理:以低鹽易消化食物為主,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限制食鹽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減輕心臟負擔,保證足夠的熱量,並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2.8  保持大便通暢:保證每日1次大便,囑患者大便時不要用力,因用力可使腹壓、胸壓、顱內壓增高加重心力衰竭或出現意外。若發生便秘時可給輕瀉劑,如開塞露或低滲鹽水灌腸。

  3  冠心病健康教育

  3.1  飲食指導:飲食不當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004年全美膽固醇教育計劃強調了生活方式改變仍然是臨床治療的最基本步驟,是藥物發揮有益作用的基礎〔1〕。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飲食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①控制飲食,控制每日的飲食總熱量,維持熱量的平衡,減輕體重,保持適當的體重。②控制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冠心病的一級預防要求脂肪的攝入總量應占總熱量的30%以下,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的9%左右,膽固醇的攝入應控制在300 mg/d以下;二級預防則要求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的7%以下,膽固醇的攝入減少到200 mg/d以下,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③蛋白質的量和質: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2%左右,其中優質蛋白質占40%~50%。④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水果、蔬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鉀、鎂,其中的纖維素不但能減少膽固醇的攝入,且能防治便秘從而減少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壓力和急性事件的發生。⑤低鹽飲食:應低鹽飲食,心功能Ⅱ級氯化鈉每日攝入量少於5 g,Ⅲ級每日少於2.5 g,Ⅳ級每日食鹽量少於1 g。不吃或少吃鹹菜及醃製品。⑥低糖飲食:高糖飲食可引起肥胖和高血糖,而這兩者都是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2〕。

  3.2  運動指導:運動鍛煉是許多心臟病患者康復計劃的基石,而且對大多數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是安全的。Blumenthal等的研究表明,運動還能減輕患者的抑鬱症狀,降低死亡率,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方案應該在經過專業培訓的醫師、護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制定,並應結合心臟功能測試。運動訓練要注意個體化和循序漸進,運動強度從低於心功能所能承受的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宜,健步走、慢跑等運動簡單易行而且安全,可作為首選。運動持續時間一般為20~30 min,運動頻率通常每週3~5次,根據個體的需要、興趣和功能狀態而定。

  3.3  心理支持: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因為反覆住院和生活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會發生心理上的異常。其心理障礙多種多樣,焦慮和抑鬱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直接影響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和預後〔3〕。故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心理支持具有改善預後的意義。既往進行的冠心病心理干預對照研究發現,干預組的臨床效果明顯好於對照組。心理支持的措施包括:①通過對患者病情詳盡的瞭解,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從而瞭解其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採取疏導、支持、安慰、幫助、鼓勵等措施,幫助和引導患者以積極客觀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②採用一些能夠緩解負性情緒的方法和措施,比如放鬆訓練和音樂療法等。③心理行為的治療。④和病患家屬溝通,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給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總之,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就是要讓其更多瞭解心理健康對疾病的重要性,加強自我的心理調節能力。

  3.4  對患者的醫療支持:心力衰竭患者每次發作加重均有誘發因素,如:感染、心律失常、貧血及其水電解質紊亂等,教育患者瞭解這些誘發因素,並避免其發生。
   
  總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雖然是危重症,若積極治療,護理得當,觀察病情細緻處理及時,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護士應有高度責任感,以負責的心態去護理患者,加強健康宣教,改善生活質量,並能減少住院次數,使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一.何謂心臟衰竭?

  一定要心臟無力才算是心臟衰竭嗎?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一般是指心臟幫浦功能衰竭,無法有效的把血打出去,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之所需。過去將心臟當作是一個幫浦(pump),因此當幫浦夠力就認為不會是心臟衰竭。其實這種觀念已經修正,心臟不僅要加壓收縮(systole),將血液打入大血管提供全身氧氣和營養,在收縮之後的舒張期(diastole)也是同等重要。這時期心臟並不是被動式放鬆,而是需要消耗能量使心室內壓急速下降,產生類似抽吸的力量,讓上游心房的血液可以儘量流入心室,心室再收縮將這些血液打出去。

  近年來新的觀念認為即使心臟收縮功能正常,但是舒張期嚴重異常,也會引起所謂的舒張性心臟衰竭。這種情況的致病率及死亡率和收縮性心臟衰竭相當。尤其是常常在老年人、女性、過度肥胖、高血壓與糖尿病病患中發現這樣的舒張異常。

  無論是收縮型或舒張型的心臟衰竭都會導致水腫,讓液體堆積在肺部及身體其他各處。這時,心臟會試著彌補功能的不足,而讓心臟腔室逐漸擴大,或讓心臟壁越來越厚。對年紀大於65歲的人而言,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

二.心臟衰竭的常見症狀?
  1. 呼吸困難: 身體活動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躺在床上或休息也會感覺呼吸困難。
  2. 端坐呼吸: 端坐呼吸:嚴重的心臟衰竭病人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藉著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
  3. 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病人易從睡夢中驚醒,呼吸較費力且有喘鳴聲,需藉著坐起來或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的空氣來緩解。
  4. 陳氏呼吸: 在嚴重心臟衰竭病人身上,會發生一種呼吸暫停與快速呼吸交替進行的呼吸型態。
  5. 咳嗽: 因有大量的液體蓄積在肺分枝內,而刺激黏膜所致,可能是乾咳,也可能咳出大量帶泡沫及含血絲的痰。
  6. 腦部缺氧: 可能是由於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的大腦功能受抑制(如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作惡夢、失眠或頭暈等症狀)。
  7. 下肢水腫: 典型是發生在雙側踝部。
  8. 肝腫大: 易出現右上腹疼痛的症狀。
  9. 食慾減少: 因右心衰竭造成肝鬱血、肝腫脹,造成右上腹部腹脹情形而影響食慾。

心臟衰竭的徵兆

三.心臟衰竭要如何診斷

  除了症狀及基本身體檢查之外,還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基本血液及生化檢驗都可以提供基礎參考。目前對於心臟衰竭,靜態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幾乎已成為必備的診斷依據及追蹤評估要項。

四.心臟衰竭要如何預防

  上述的相關因子中肥胖、高血壓與糖尿病等問題是可以及早積極控制或預防的,尤其民眾若是忌諱就醫,以為高血壓或是糖尿病必須一輩子藥物治療,或是沒有身體不適就不用看醫生而逃避,反而等到併發症產生才就醫,往往適得其反,需要更多藥物輔助治療也只能部份緩解症狀,更是為時已晚稍嫌過遲.,以單純高血壓(就是沒有合併糖尿病,腎臟病,冠心症,心臟衰竭)的治療為例,若是適時及早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不僅可以減少三至四成的中風率,更可以降低心臟衰竭五成左右,算是相當有效的預防方式。

  糖尿病病患也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根據國外統計數據,即使將血壓、肥胖程度、膽固醇等等因子校正之後,糖尿病病患仍然比沒有糖尿病者增加2至5倍得到心臟衰竭的風險,這點重要性不能不強調。

五.心臟衰竭要如何治療

藥物方面

  1.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 擴張週邊動、靜脈血管,以減少血管阻力,進而降低心臟的負擔。
    • 減少水份的積留。
  2. 乙型阻斷劑:
    • 減少心臟的作工,減輕心臟的負擔。
  3. 使用利尿劑:
    • 作用是排泄體內過多的水份,以減輕心臟負擔。
    • 有的利尿劑會使體內的電解質(如:鉀)隨水份排泄出來,若無腎臟功能受損,在飲食上須補充含鉀質的食物(如香蕉、柳丁或橘子等水果)。
    • 低劑量保鉀型利尿劑亦可改善病患的症狀,延長病人的存活。
  4. 毛地黃:
    • 作用是使心臟收縮時有力,改善病人的症狀,但無法延長存活。
    • 在合併有心房纖維顫動時,可使心臟跳動減慢,減少心悸;但可能會心臟跳動過慢的副作用。

侵入性治療方面

  1. 缺血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臟衰竭,可考慮採心導管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
  2. 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臟衰竭,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3. 心室內傳導阻斷,可考慮裝置雙極式心臟節律器,以達到心律同步化之治療。
  4. 對以上治療方法皆反應不佳的嚴重心臟衰竭,需考慮心臟移植或裝置左心室輔助裝置。
六. 生活起居之照護原則
  1. 限制液體及鹽分的攝取:
    • 食物中的鹽分一天勿超過3-5公克(約一小湯匙),病人可利用鹽的代替品(如一公克鹽=6cc醬油=3公克味精=5cc黑醋)加入食物內,以取代餐桌上的調味鹽,使低鈉食物較為可口。但是許多鹽的代替品含有鉀,因此使用時必須考慮腎臟情況。
    • 攝食的食物及水份一天勿超過1000-1500毫升或公克/天,以免加重心臟負荷。
  2. 減少造成心臟負擔的因素,如避免感冒、貧血及減少壓力。
  3. 休息和活動:
    • 輕度心臟無力的病人,可以照常上班,但是要多休息,減少身體的活動。
    • 嚴重心臟無力的病人,應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臟的負擔,如果有呼吸困難的情形,除了使用氧氣之外,可將床頭搖高或是利用床旁桌伏趴桌面休息。
    • 保持心情愉快,不可太勞累。
    • 臥床休息時應常翻身,增加四肢的活動,並且配合深呼吸運動,使肺部擴張,減少肺炎的發生。
    • 保持運動計畫:在您疾病限制內,保持運動。
      • 經常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臟病發作後的心肌功能,保持健康的體重和控制危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膽固醇和高血壓,並鼓勵您經常運動。
      • 進餐後休息至少1小時,才開始散步或做用力的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平靜、舒適的步伐運動,散步或騎自行車。
      • 注意:如果您感覺呼吸急促、頭暈、發生疼痛或胸部緊繃時,請停止並休息。如果症狀持續存在請立即就醫。
  4. 大小便:
    • 多吃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大便時不可用力,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有大便不順時,要告知醫護人員,並採取高纖食品及依醫師指示服用適當軟便劑。
    • 若可能的話,將每日的小便量記錄下來。一般每日的小便量約1000cc到1500cc左右最適當,若有尿量減少的情形,應提早回診。
  5. 體重的紀錄及控制:
    • 理想體重換算:男生:(身高-80)× 0.7;女生:(身高-70)× 0.6
    • 每日應測量體重,若體重於短期內增加2公斤以上或有臨床症狀不適時,應節制飲食並且早日就醫。
  6. 戒菸及避免吸二手菸:吸菸會使血管收縮且易造成冠狀動脈疾病,故應禁止吸菸或戒菸,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
  7. 保持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
  8. 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生氣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9. 避免太冷太熱、溫差太大、空氣不好的環境,如洗三溫暖,溫泉,進出冷氣房。
  10. 育齡女性應盡量避免懷孕,以免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心臟衰竭症狀。
  11. 如有呼吸急促、咳嗽、下腹腫脹、下肢水腫、無法採半坐臥休息時應迅速就醫。
  12. 家屬應熟悉心肺復甦術,以增加病人猝死時急救的成功機會。
*一.何謂心臟衰竭?

  一定要心臟無力才算是心臟衰竭嗎?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一般是指心臟幫浦功能衰竭,無法有效的把血打出去,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之所需。過去將心臟當作是一個幫浦(pump),因此當幫浦夠力就認為不會是心臟衰竭。其實這種觀念已經修正,心臟不僅要加壓收縮(systole),將血液打入大血管提供全身氧氣和營養,在收縮之後的舒張期(diastole)也是同等重要。這時期心臟並不是被動式放鬆,而是需要消耗能量使心室內壓急速下降,產生類似抽吸的力量,讓上游心房的血液可以儘量流入心室,心室再收縮將這些血液打出去。

  近年來新的觀念認為即使心臟收縮功能正常,但是舒張期嚴重異常,也會引起所謂的舒張性心臟衰竭。這種情況的致病率及死亡率和收縮性心臟衰竭相當。尤其是常常在老年人、女性、過度肥胖、高血壓與糖尿病病患中發現這樣的舒張異常。

  無論是收縮型或舒張型的心臟衰竭都會導致水腫,讓液體堆積在肺部及身體其他各處。這時,心臟會試著彌補功能的不足,而讓心臟腔室逐漸擴大,或讓心臟壁越來越厚。對年紀大於65歲的人而言,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之一。

二.心臟衰竭的常見症狀?
  1. 呼吸困難: 身體活動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躺在床上或休息也會感覺呼吸困難。
  2. 端坐呼吸: 端坐呼吸:嚴重的心臟衰竭病人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藉著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
  3. 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病人易從睡夢中驚醒,呼吸較費力且有喘鳴聲,需藉著坐起來或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的空氣來緩解。
  4. 陳氏呼吸: 在嚴重心臟衰竭病人身上,會發生一種呼吸暫停與快速呼吸交替進行的呼吸型態。
  5. 咳嗽: 因有大量的液體蓄積在肺分枝內,而刺激黏膜所致,可能是乾咳,也可能咳出大量帶泡沫及含血絲的痰。
  6. 腦部缺氧: 可能是由於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的大腦功能受抑制(如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作惡夢、失眠或頭暈等症狀)。
  7. 下肢水腫: 典型是發生在雙側踝部。
  8. 肝腫大: 易出現右上腹疼痛的症狀。
  9. 食慾減少: 因右心衰竭造成肝鬱血、肝腫脹,造成右上腹部腹脹情形而影響食慾。

心臟衰竭的徵兆

三.心臟衰竭要如何診斷

  除了症狀及基本身體檢查之外,還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基本血液及生化檢驗都可以提供基礎參考。目前對於心臟衰竭,靜態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幾乎已成為必備的診斷依據及追蹤評估要項。

四.心臟衰竭要如何預防

  上述的相關因子中肥胖、高血壓與糖尿病等問題是可以及早積極控制或預防的,尤其民眾若是忌諱就醫,以為高血壓或是糖尿病必須一輩子藥物治療,或是沒有身體不適就不用看醫生而逃避,反而等到併發症產生才就醫,往往適得其反,需要更多藥物輔助治療也只能部份緩解症狀,更是為時已晚稍嫌過遲.,以單純高血壓(就是沒有合併糖尿病,腎臟病,冠心症,心臟衰竭)的治療為例,若是適時及早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不僅可以減少三至四成的中風率,更可以降低心臟衰竭五成左右,算是相當有效的預防方式。

  糖尿病病患也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根據國外統計數據,即使將血壓、肥胖程度、膽固醇等等因子校正之後,糖尿病病患仍然比沒有糖尿病者增加2至5倍得到心臟衰竭的風險,這點重要性不能不強調。

五.心臟衰竭要如何治療

藥物方面

  1.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 擴張週邊動、靜脈血管,以減少血管阻力,進而降低心臟的負擔。
    • 減少水份的積留。
  2. 乙型阻斷劑:
    • 減少心臟的作工,減輕心臟的負擔。
  3. 使用利尿劑:
    • 作用是排泄體內過多的水份,以減輕心臟負擔。
    • 有的利尿劑會使體內的電解質(如:鉀)隨水份排泄出來,若無腎臟功能受損,在飲食上須補充含鉀質的食物(如香蕉、柳丁或橘子等水果)。
    • 低劑量保鉀型利尿劑亦可改善病患的症狀,延長病人的存活。
  4. 毛地黃:
    • 作用是使心臟收縮時有力,改善病人的症狀,但無法延長存活。
    • 在合併有心房纖維顫動時,可使心臟跳動減慢,減少心悸;但可能會心臟跳動過慢的副作用。

侵入性治療方面

  1. 缺血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臟衰竭,可考慮採心導管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
  2. 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臟衰竭,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3. 心室內傳導阻斷,可考慮裝置雙極式心臟節律器,以達到心律同步化之治療。
  4. 對以上治療方法皆反應不佳的嚴重心臟衰竭,需考慮心臟移植或裝置左心室輔助裝置。
六. 生活起居之照護原則
  1. 限制液體及鹽分的攝取:
    • 食物中的鹽分一天勿超過3-5公克(約一小湯匙),病人可利用鹽的代替品(如一公克鹽=6cc醬油=3公克味精=5cc黑醋)加入食物內,以取代餐桌上的調味鹽,使低鈉食物較為可口。但是許多鹽的代替品含有鉀,因此使用時必須考慮腎臟情況。
    • 攝食的食物及水份一天勿超過1000-1500毫升或公克/天,以免加重心臟負荷。
  2. 減少造成心臟負擔的因素,如避免感冒、貧血及減少壓力。
  3. 休息和活動:
    • 輕度心臟無力的病人,可以照常上班,但是要多休息,減少身體的活動。
    • 嚴重心臟無力的病人,應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臟的負擔,如果有呼吸困難的情形,除了使用氧氣之外,可將床頭搖高或是利用床旁桌伏趴桌面休息。
    • 保持心情愉快,不可太勞累。
    • 臥床休息時應常翻身,增加四肢的活動,並且配合深呼吸運動,使肺部擴張,減少肺炎的發生。
    • 保持運動計畫:在您疾病限制內,保持運動。
      • 經常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臟病發作後的心肌功能,保持健康的體重和控制危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膽固醇和高血壓,並鼓勵您經常運動。
      • 進餐後休息至少1小時,才開始散步或做用力的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平靜、舒適的步伐運動,散步或騎自行車。
      • 注意:如果您感覺呼吸急促、頭暈、發生疼痛或胸部緊繃時,請停止並休息。如果症狀持續存在請立即就醫。
  4. 大小便:
    • 多吃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大便時不可用力,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有大便不順時,要告知醫護人員,並採取高纖食品及依醫師指示服用適當軟便劑。
    • 若可能的話,將每日的小便量記錄下來。一般每日的小便量約1000cc到1500cc左右最適當,若有尿量減少的情形,應提早回診。
  5. 體重的紀錄及控制:
    • 理想體重換算:男生:(身高-80)× 0.7;女生:(身高-70)× 0.6
    • 每日應測量體重,若體重於短期內增加2公斤以上或有臨床症狀不適時,應節制飲食並且早日就醫。
  6. 戒菸及避免吸二手菸:吸菸會使血管收縮且易造成冠狀動脈疾病,故應禁止吸菸或戒菸,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
  7. 保持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
  8. 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生氣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9. 避免太冷太熱、溫差太大、空氣不好的環境,如洗三溫暖,溫泉,進出冷氣房。
  10. 育齡女性應盡量避免懷孕,以免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心臟衰竭症狀。
  11. 如有呼吸急促、咳嗽、下腹腫脹、下肢水腫、無法採半坐臥休息時應迅速就醫。
  12. 家屬應熟悉心肺復甦術,以增加病人猝死時急救的成功機會。
*
威爾剛 2019-12-31 22:31:29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hamertw 2019-09-03 11:35:00

汗馬能量糖:http://www.hamertw.com/shop/hamer

vega 2015-10-07 22:27:37

【快速心律不整】

就快速心律不整而言,臨床可再細分為以下4類型,嚴重性高低不同,治療也有緩急之分。

1.心室上頻脈(SVT):有時也被稱為「陣發性心室上頻脈(PSVT)」,通常發作很突然,心臟每分鐘跳動可達160至200次,除非患者合併有其他心臟疾病,否則一般不會致命,但情況比較嚴重者需進行藥物或導管燒灼術的治療。

2.心房撲動:因心房內的單一電訊號迅速傳佈而引起的不規則心跳,會有心室流出血液量減少的現象,好發於心臟病患或是心臟病發作、胸部受到創傷後,症狀雖不會危急性命,但未經妥善治療恐惡化成心房顫動等更嚴重的心律不整。

3.心室頻脈:曾經心臟病發作的人、因心臟病發作而形成疤痕者,都是好發心室頻脈的高危險族群,發作惡化成心室纖維顫動的風險很高,需立即電擊去顫,讓心室頻脈和心室纖維顫動回歸正常節律。而心室纖維顫動是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若來不及在3至5分鐘恢復正常節律,患者將會死亡。

4.心房顫動(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之一,因心房內不同部位的不協調電氣活動,造成心臟跳動過快且節律不規則的現象,患者會因左心房無法完全排空血液、殘留血塊停滯凝結成塊,增加動脈阻塞、中風等疾病風險。

【慢速心律不整】

1.竇房結病變症候群:是指竇結機能異常所造成的心律不整疾病,主要症狀是心跳很慢,每分鐘低於40次,且有全身倦怠無力、頭暈想昏倒的症狀。

2.房室傳導阻礙:是指神經衝動在房室傳導過程中受到阻礙的一種現象,好發於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老年人,但也會發生在其他心臟病患者身上。

【不規則早期收縮】

正常的心跳是從竇房結有規則地傳送刺激過來而產生的心肌收縮和舒張,而從竇房結以外傳送刺激信號過來所產生的心肌收縮,屬於「多餘的心肌收縮」,被稱為不規則早期收縮。這種現象有時候也會發生在正常心臟,因此偶爾發生不規則早期收縮不一定罹患心臟病。

★《警訊》收縮壓相差20恐心房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