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9 18:54:51當尼采哭泣

標籤孩子

今天,看到學校工友和孩子談話的樣子
身為老師的我都忍不住汗顏
不知道在忙碌中,自己到底遺漏了多少重要的東西呢

一個從外校轉來要轉換環境的標籤孩子
導師特別拜託我讓這個精力旺盛的孩子來做環保義工
雖然心裡不見得高興,我還是一口答應了
但很快的......我從導師,其他人口中聽到有關孩子的一切
"他滿口髒話,沒禮貌,愛跟老師頂嘴"
"買制服的那天,他還罵他阿嬤三字經"
"他會欺負弱小,打架滋事"
我心裡是詫異的,畢竟他只是個七年級的孩子
當下決定,還是先採取柔性引導吧

今天中午忙著其他事,並沒有特別跟他談話
只交代工友幫忙分配學生的環保工作
後來幾個九年級的環保義工告訴我
有個囂張的七年級對工友阿姨不禮貌
我就知道,一定是他......果然......
我把他叫到旁邊,以一貫溫柔理性的態度企圖與他建立關係
不過他似乎也不怎麼領情,只敷衍地應答
還告訴我他根本不想來當義工
憑良心說.....這點倒是正中我懷
我立刻接口:關於這部分,你必須和導師溝通
此時我正得意,這下子真是一箭雙鵰
既甩掉這個大麻煩,又不必得罪導師
當我暗自慶幸之餘,工友開口了
"同學,這顆糖給你吃,來聊聊天啊"

工友開始問孩子轉來幾天?適應的如何?
家裡有那些人?現在跟誰住?
家人都在做什麼工作?忙不忙?
平常午晚餐都如何解決?
這些跟孩子切身相關的發問
讓孩子侃侃而談,臉上不耐煩的表情也消失

其實,孩子要的不多,不過就是更多的關心和注意罷了
不過,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也常常做不到呢
我問自己,也問那些生養這些孩子的大人們
為什麼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