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7 20:36:34我也要當中獎貓

該說精彩,或悲慘

連著兩次和心理師一起與同一個個案會談
總結我的感受有兩點

第一,自己的會談技巧需要再多磨練以及人生歷練在與個案會談時的幫助,這當中有我可以努力的,也有需要等待時間累積的。

第二,第一次面對這樣可以清楚表達自己感受的個案,或者是說可以這樣觸動我內心同理(或同情?)病患權益的感受。

當個案說覺得自己不像個人時,我的感受怎麼會那麼深呢?
也許是因為病前與病後的角色差異太大,以至於我怎麼樣都能覺察到一個人遭遇挫折、人生變化的失落。
而且個案的表達很真實的告訴我覺得自己變得不被信任、沒有能力、像貓狗一樣任人擺佈,覺得自己根本不像個人。

也許還有第三點,叫做Stigma,叫做stereotype,
平常感受不太強烈的東西卻在這個個案身上被放大、放大再放大
因為感覺到某些不友善、不相信、或者不夠尊重的態度與言詞,
平常隱藏起來,或者沒有自我覺察的反應都跑出來了

而這樣的反應,是呈現我的焦慮還是低自尊
是應有的同理或者過度同理
算反轉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