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4 11:20:11我也要當中獎貓
家暴與家庭
在看本書或說修此門課之前,我對家暴的敏感度可以說是低的,要慶幸自己非身在家暴中也好,要說自己太遲鈍也罷,認真的比對週遭的親友時,家暴其實就存在我的生活中,只是我從未覺察或將之連結思考,這麼說的原因是我也曾「目睹」家暴的發生,當時大概可以了解為何「目睹」這件事本身對兒童的傷害那麼大。
我的叔叔和嬸嬸都是超過適婚年齡而未婚,經過相親匆促成家的,叔叔是家中么子,從未承擔任何責任,工作隨意,一人飽全家飽,闖禍前面總有父母親與兄姐擦屁股,嬸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擇偶優勢的兩人自然成為一對,而丈夫及家人的歧視更是毫不隱藏的表露,若說何謂男性自尊,大概就是藉著控制「無行為能力」的妻子,管教「不懂事」的妻子來維持,可怕的是不斷被打,卻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也許結婚對娘家來說是丟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兩人婚後未評量實際的能力就依傳統的生下兩名子女,悲劇總是要有足夠的張力,叔叔工作不穩定,經常失業,嬸嬸病情無力照顧孩子,因此兩名子女都由親戚代為照顧,男孩住在三伯父家(我家),女孩由二姑姑照顧,更助長了叔叔的不負責任(或說兄姊剝奪他獨立自主的權利),他可以每次告訴孩子:「不是爸爸不養你,是你媽媽沒有能力照顧你,才讓你住在伯母家…」,將自己的無能結果全推到妻子身上,叔叔從未想過孩子住在親戚家,除了妻子無法照顧孩子之外,自己也沒有想要努力工作請保姆帶孩子,甚至因此連孩子的生活費也賴給兄姊,想當個無責任的現成父親,他只能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出口,所以比他弱勢的妻子便是最好的人選。一再檢視這些,才驚覺多麼的符合老師所說的暴力關係中的迷思。
可怕的是我的家人,也如同一般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歧視嬸嬸,從未有心想要了解她,除了誤會之外,便是矮化她的地位,是否生病的人就無法保有尊嚴,當叔叔在親友面前「管教」妻子時,家人是以口語的鼓勵代替阻止,家族中大概只有我的父母會認為這是一件荒謬的事情,會制止叔叔的暴力行為,然而我的母親對他們來說,與嬸嬸一樣是個「外人」,只不過我的母親是個「有經濟能力」,主導家中大小事的強勢媳婦,所以未曾經歷同樣的遭遇。
可笑的是,聲援打人行為的大伯父本身也是施暴者,也許對父親的家族來說,女性仍是男性的附屬品,必須百依百順,還好堂兄姐長大懂事後,全部力挺被打的母親,使大伯父的暴力行為停止,而「那段時間」挺多成為一段往事,是不需要去追究的「小事」。最近又聽母親說堂兄因為與家人爭執,竟然也會施暴於妹妹,我聽到這,心中的警鈴大作,這已非幼時不懂事的打鬧,這是繼承了暴力、繼承了這樣錯誤的觀念,將來堂兄是否也會對他未來的妻子施暴呢?
本書將家暴的對象依文化細分為多篇個案專文,其中外籍配偶的部份使我心有悽悽焉,前幾年因為爺爺的健康每況愈下,母親承擔不住所有的照顧責任(可憐的職業婦女,丈夫的父親生病只有自己一人來負擔全部的照顧工作),因此決定雇用外傭來幫忙,當時我真是深刻體會了書中所描述的,家暴不只是發生於家庭私領域,也同時是相對優勢國家的「集體」暴力,每回想到此,我便感到慚愧,雖然我們(父母、弟弟和我)真誠善待家中的外傭阿吉,但奶奶和其他家人卻只將她視為「下人」,認為既然付費了就應該使用到底,而我更無法忍受的是對其人格的不信任,除了聽信他人的負面經驗,認為外傭不值得信任、會偷錢、偷懶,甚至還想要剝奪阿吉的假日時間(阿吉是全日型的照顧者,因此母親特別體恤她的辛苦,給她零用錢可以到處逛逛),因為聽說外傭們會在外認識同鄉的朋友,而計劃逃跑,甚至偷走雇主家的財物,阿吉幾次百口莫辯、哭得很傷心,我實在覺得何苦這樣欺負一個離鄉背景工作的女人呢?
後來,阿吉的僱用期滿時,大姑姑又心生一計要說服才三十一歲的阿吉嫁給已超過五十歲的單身二伯父,平時刻薄的家人們,此時又表現的無比熱情、邀請阿吉成為「自家人」,還好阿吉是個聰明人,在母親的協助下拒絕了這個請求,帶著辛苦工作的三年薪水回到家鄉過好日子。
我的叔叔和嬸嬸都是超過適婚年齡而未婚,經過相親匆促成家的,叔叔是家中么子,從未承擔任何責任,工作隨意,一人飽全家飽,闖禍前面總有父母親與兄姐擦屁股,嬸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擇偶優勢的兩人自然成為一對,而丈夫及家人的歧視更是毫不隱藏的表露,若說何謂男性自尊,大概就是藉著控制「無行為能力」的妻子,管教「不懂事」的妻子來維持,可怕的是不斷被打,卻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也許結婚對娘家來說是丟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兩人婚後未評量實際的能力就依傳統的生下兩名子女,悲劇總是要有足夠的張力,叔叔工作不穩定,經常失業,嬸嬸病情無力照顧孩子,因此兩名子女都由親戚代為照顧,男孩住在三伯父家(我家),女孩由二姑姑照顧,更助長了叔叔的不負責任(或說兄姊剝奪他獨立自主的權利),他可以每次告訴孩子:「不是爸爸不養你,是你媽媽沒有能力照顧你,才讓你住在伯母家…」,將自己的無能結果全推到妻子身上,叔叔從未想過孩子住在親戚家,除了妻子無法照顧孩子之外,自己也沒有想要努力工作請保姆帶孩子,甚至因此連孩子的生活費也賴給兄姊,想當個無責任的現成父親,他只能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出口,所以比他弱勢的妻子便是最好的人選。一再檢視這些,才驚覺多麼的符合老師所說的暴力關係中的迷思。
可怕的是我的家人,也如同一般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歧視嬸嬸,從未有心想要了解她,除了誤會之外,便是矮化她的地位,是否生病的人就無法保有尊嚴,當叔叔在親友面前「管教」妻子時,家人是以口語的鼓勵代替阻止,家族中大概只有我的父母會認為這是一件荒謬的事情,會制止叔叔的暴力行為,然而我的母親對他們來說,與嬸嬸一樣是個「外人」,只不過我的母親是個「有經濟能力」,主導家中大小事的強勢媳婦,所以未曾經歷同樣的遭遇。
可笑的是,聲援打人行為的大伯父本身也是施暴者,也許對父親的家族來說,女性仍是男性的附屬品,必須百依百順,還好堂兄姐長大懂事後,全部力挺被打的母親,使大伯父的暴力行為停止,而「那段時間」挺多成為一段往事,是不需要去追究的「小事」。最近又聽母親說堂兄因為與家人爭執,竟然也會施暴於妹妹,我聽到這,心中的警鈴大作,這已非幼時不懂事的打鬧,這是繼承了暴力、繼承了這樣錯誤的觀念,將來堂兄是否也會對他未來的妻子施暴呢?
本書將家暴的對象依文化細分為多篇個案專文,其中外籍配偶的部份使我心有悽悽焉,前幾年因為爺爺的健康每況愈下,母親承擔不住所有的照顧責任(可憐的職業婦女,丈夫的父親生病只有自己一人來負擔全部的照顧工作),因此決定雇用外傭來幫忙,當時我真是深刻體會了書中所描述的,家暴不只是發生於家庭私領域,也同時是相對優勢國家的「集體」暴力,每回想到此,我便感到慚愧,雖然我們(父母、弟弟和我)真誠善待家中的外傭阿吉,但奶奶和其他家人卻只將她視為「下人」,認為既然付費了就應該使用到底,而我更無法忍受的是對其人格的不信任,除了聽信他人的負面經驗,認為外傭不值得信任、會偷錢、偷懶,甚至還想要剝奪阿吉的假日時間(阿吉是全日型的照顧者,因此母親特別體恤她的辛苦,給她零用錢可以到處逛逛),因為聽說外傭們會在外認識同鄉的朋友,而計劃逃跑,甚至偷走雇主家的財物,阿吉幾次百口莫辯、哭得很傷心,我實在覺得何苦這樣欺負一個離鄉背景工作的女人呢?
後來,阿吉的僱用期滿時,大姑姑又心生一計要說服才三十一歲的阿吉嫁給已超過五十歲的單身二伯父,平時刻薄的家人們,此時又表現的無比熱情、邀請阿吉成為「自家人」,還好阿吉是個聰明人,在母親的協助下拒絕了這個請求,帶著辛苦工作的三年薪水回到家鄉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