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7 12:44:46braveheart

【Inside Stuff】My Weapons寫作之幕後花絮

在寫My stuff系列文章接近尾聲的時候,心中產生了一個想法:將「系列文章」這個單元延續下去,而且主題最好能繼續「和台長有關係」,以滿足讀者們的好奇心。左思右想許久,書桌上的雜誌終於觸發我的靈感,於是決定向大家介紹一些我經常看的雜誌,以及這些雜誌帶給我的幫助和影響。

想好要寫的內容為何之後,「My Weapons」這個標題倒是很快地閃過腦海,而且台長我還因此感到有點小小興奮呢!迫不及待地一口氣動筆介紹完兩本雜誌。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確實殘酷地說明了現代職場競爭之道:能夠知道更多,懂更多,學更快的人,似乎是比較有競爭優勢的一群。當然,經驗的累積以及對事情觀察體會的敏銳度,也是判斷今日的人才能否成為明日棟樑很重要的依據,這一部份則已經屬於「My Weapons」之外的範圍了!

個人閱讀的雜誌或期刊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英語學習;第二部分是國內財經管理雜誌;第三部分是國外財經管理期刊。我喜歡看這些有點無聊又不會太無聊的書,而且從中往往能夠獲得一些獨特的樂趣。怎麼說呢?舉例而言:如果能很快從>雜誌中知道更多企業家的想法或經營策略,心中便會懷有一種滿足感,好像是我得到某人部分的智慧般。有時候,我會停下來想:如果A公司的做法,運用在B公司的營運,是否能奏效?通常結論是否定的,而我通常會在這些雜誌上寫下我想出來的一些「不可行的原因」,以及其他的閱讀心得。長久以來,感覺這麼做最大的幫助是「釐清思路,並且學習問對的問題」,至於成效如何,說真的還不知道,但我堅信結果一定是正面的!

我經常懷疑,到底怎樣做才算是「培養國際觀」?具備什麼特質或內涵,可以稱為是個「具有國際觀的人才」?或許能用英文對答如流是其中一項判斷標準吧!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條件,是「有國際觀」的人應該具備的呢?知道Sam Palmisano準備怎麼做,來讓IBM再一次成為a great company;了解Carly Fiorina面對哪些新HP所要解決的問題;知道德國為什麼經濟惡化,即將成為第二個日本;了解美國攻打伊拉克背後真正動機以及白宮決策過程,……,這樣子有助於建立國際觀嗎?或者需要在國外居住一段時間,了解某地區的生活及文化?or另一張文憑?我認為「To read by your mind and to understand by your heart」(用腦閱讀,用心了解)才是重點!這也是My Weapons系列文章真正的精神。

(本文為第100篇文章,特別在這兒刻下「到此一遊」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