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9 23:28:28摘星-馬志銘

郭靖夫婦之死(原作不詳)

郭靖夫婦之死(原作不詳)

  郭靖和黃蓉死了,在襄陽城破的那一天。金庸先生聰明的迴避了這一段,給自己留下一些破綻,也給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可能他不忍心給自己筆下這對完美伴侶的生命旅程畫上一個無可奈何的句號。空閒的時候我常常會一個人獨自冥想,在城破的那個黃昏,天際的火燒雲紅得像血一樣鮮明?,那是一場何等慘烈的戰鬥啊,郭靖夫婦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只需要兩個萬人隊就能征服歐洲,被膽寒的歐洲人稱為「閃電鞭子」的蒙古鐵騎,如何以血肉之軀面對東方有史以來最為偉大即使與凱撒及亞歷山大相比也毫不遜色的軍事統帥-鐵木真。在冷兵器時代,面對潮水般洶湧而來的千軍萬馬,個人力量顯得如此的渺小,縱然武功高強如郭靖夫婦,就算你有練過[如來神掌]。我實在不忍心想像郭靖夫婦在戰場上壯烈成仁,生離死別的那一幕,更可能的場景是...戦場上根本連生離死別的機會都沒有。

  郭靖是一個平民英雄,但絕不是平凡的英雄。他可能是金庸筆下個性最接近普通人的男主角,不是玉樹臨風,而是壯壯實實;天資不聰穎,可能比一般人還差一點,但是個性堅毅超級努力;他談不上風流倜儻,有時連話都說不周全;不是文武雙全,可能沒讀過幾本書,認識的字也有限。他的成功,我覺得和阿甘有幾分相似。他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基本來自於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村婦女──他的母親李萍,這個普通的農婦,教給了她唯一的兒子中華民族的精髓──仁、義、理、智、信,最淺顯的語言包含著人生最重要的哲理,不過知易行難,這些人生至理的付諸實施卻是無比的沈重。

  可是就是郭靖,也只有郭靖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俠」,因為與令狐沖、楊過、張無忌、袁承志等人以遁世隱居等方式進行消極逃避明哲保身相比,只有他在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中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達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境界,而那些人,充其量只能稱為「遊俠」。「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遊俠也是俠,不過只是一種適逢其會的俠,他們先天的優越條件並沒有讓他們成長為大俠,因為他們沒有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悲天憫人之心,性格決定了命運,與郭靖這樣的民族脊樑相比,他們只能算是闌尾。(盲腸手術理賠十倍...)

  金庸筆下只有喬峰才能和郭靖相比,兩人有著極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身世。郭靖是蒙古長大的漢人,草原給他廣闊的胸懷;喬峰則是由漢人養大的契丹人,南朝漢人文化深深的影響他,思想也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在民族衝突極其尖銳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在戰略優勢方的榮華富貴,一個是「金刀駙馬」,一個是「南院大王」,同樣手握重兵,不過一個站在了父母之邦,一個卻站在了養育之邦,在這個不同的表象之下,是兩個人一樣的感情,他們都把人民的苦難放在了第一位,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擔心「刀兵一起,生靈塗炭」。在民族矛盾與民族感情的夾縫中,喬峰選擇了自殺,他用自己的死,換來了雁門關數十年的和平,死對他來說,倒是一種解脫,他不必再痛苦了,而且阿朱早就死了,他的心也早就死了,本來就對這個世界就沒有什麼太多牽掛了。與喬峰不同,郭靖選擇了抗爭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為在他背後是千千萬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這兩位大俠巨大背影的映襯下,其他金庸筆下的男主角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郭靖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不是效忠皇上,三不為朝廷賣命,也不遵守朝廷法紀,也痛斥朝廷腐敗。只是為人民而戰,因而他率領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子弟兵。他沒有權利慾,否則他不會拒絕成吉思汗「南朝為王」的承諾,如果戰爭勝利了,他也不會稀罕腐朽朝廷的封賞,只會騎上小紅馬帶著他心愛的蓉兒回桃花島上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打贏美國獨立戰爭又回到弗吉利亞莊園中的華盛頓一樣。可惜他打的是一場必輸的戰爭,他可能也明白,如同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的那位李將軍,只不過他知道什麼叫「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或許今天以有些人的眼光來看,他很傻。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站到了歷史的對立面,他的存在和努力客觀上延後了歷史車輪的前進,可是誰又能脫離世俗的評斷?別人的經驗都是故事,自己的經驗才是最深刻的感觸,我知道郭靖的偉大,也明白黃蓉的情操.換做是我,我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