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2 15:51:22stanley
香港黑社會用語舉隅
「豈知街談巷語,亦字字有所本,世之人習焉不察。」清人錢大昭撰《邇言》,沈濤為之序說。
對,俗話應是字字有所本源的。香港俗語,多采多姿,用者多,詳知其本源者甚少。筆者在修讀本課程以前,像許多香港人一樣,常把俗語用於日常對話之中。然而甚少考究其本源,甚至以為一些俗語是無文可讀,無書可據的。但當閱讀過一些有關香港粵語的俗語、口語的文獻後,才發現香港俗語趣味盎然。許多俗語實有其出處,有來自古漢語、外來詞、各行各業的隱語和黑社會用語、背語等。
以下,筆者將收窄俗語語源的範圍,集中以本港黑社會的常用語、術語作背景,探討香港粵語的俗語。
由於黑社會的常用語、術語有很多,故此筆者嘗試把它們分為以下三類:
在香港,有很多俗語是由黑社會的語言變成的,由黑話變成公眾用語。當黑社用語傳播到社會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正派的語言,便成公眾用語,這是黑話變「白語」的過程。我們常常用到它們,但一向甚少人了解其根源是出自黑社會的。多只知其引申的意義,不知原來意思。例如:「金豬」、「正斗」等。
相反,有一些黑社會用語是由俗語、俗字變成的。或是一些字、詞被黑道中人引申應用或誤用,於是該字、詞便出現了新的解釋和用法。這些原來的「白語」便成了黑話的一部分了。例如:「食格棍」、「收皮」等。
還有一類,就是黑社會的術語、常用語。由於此類用語多適用於黑社會的活動,或是其意粗鄙非常,故此類術語未及前兩種語類為公眾普遍使用。但卻普遍為傳媒報導時採用,故此此類術語也為大眾熟知。例如:「雷氣」、「曬馬」等。
以下,筆者將會就以上所分的三個類別,舉出香港黑社會常用語的例子。
第一類:黑話變成公眾用語
「老細,畀隻金豬鈬啊。」
我們現時仍可以見到一些燒臘店的招牌上,寫著「承接金豬」四個字,而大家也知道,「金豬」就是燒豬,但為甚麼「金豬」就是燒豬呢?因為「金豬」是黑社會對燒豬的稱謂。
黑社會以「金」來代火,借火吸香煙不叫借火,而是問有沒有「金」。在監獄裡是不許生火的,但黑社會份子在裏邊有留火種的辦法,這火種稱為「金種」,互相傳遞火種偷偷地吸煙,稱為「飛金」。用火燒成的豬,因此稱為「金豬」,這是「金豬」的來歷。
黑社會用神靈來控制會員忠於組織,是以入會儀式是用拜神的儀式,他們也利用神誕來攫取經濟利益,故又常常燒豬酬神,當訂燒豬時不說燒豬,而說金豬。久而久之,人們便也把燒豬叫作金豬了。
「鰟班大圈仔真係狼!」
香港有很多流行語,其實源於黑社會的隱語,例如報刊上常見的「大圈仔」一詞,這是指犯罪集團中的其中一類份子,而這類份子,由於多數是從省城移居香港的,故名之為「大圈仔」。
黑社會的入會儀式中,有一「入城」儀式,這儀式稱為「先鋒帶路入城」。據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抄本,有《先鋒入城時問答及會場陳設》一卷。按照入城程序表有:「一進洪門,二進洪門忠義堂,三進乾坤圈,四飲三河水,五到木揚城,……」
會場中的木揚城,是用一個大木圓形的米桶來代替,這個圓形的米桶,上面貼一張紙,寫上「木揚城」三字,代表城池,另外又插著很多三角形的五色紙製旗幟,還有其他物品,如尺、秤、鏡、剪刀等物。擔任先鋒的,帶著入會的新丁來到這個「木揚城」處,繞行一圈,因此黑社會根據這種儀式,而將「城池」稱為「大圈」,這是「大圈」即城池之意的來源。
香港在清末已有黑社會,而省城亦有黑社會,本港黑社會份子向稱來自省城的黑社會份子為「大圈幫」,以別於本地幫。兩幫向來都常因利益關係而衝突,但有時又因利益而融合為一。
當罪案發生時,警方偵騎四出破案,自然先找本地幫的黑人物查問,本地幫無人犯此一案,於是指為來自省城的人所幹,照黑社會份子的說,來自省城的犯罪集團,便是「大圈仔」。
「條女好正斗呀!」
還有,「正斗」一語,也是黑社會用語,黑社會進行入會儀式時,以一個木斗作為木楊城的代替物,上插五色旗,並有各種物品。凡會中正統的大哥,在入會儀式中,必取出正統的木斗來舉行儀式,由上一代交下一代傳接,有如佛教的方丈傳衣缽傳給下一代方丈。這個斗稱為「正斗」。
但黑社會很多人都想做大哥,傳不到正斗的,另立門戶,自設一斗,此斗非「正斗」。「正斗」後來傳出社會,成為公用的語言。
但現今「正斗」的意思引申為「非常好」的意思。
「等我帶你去個新架步啦!」
三合會原是秘密組織,在清代是用「反清復明」作號召,因此每逢召集會員開會,開會地點都是秘密的。凡有資格參加這種集會的人物,都熟識會內的各種暗號,在開會地點附近,都擺設若干架式,作為指導前往開會地點的暗號。這些架式,多利用路邊石頭來擺設,有用三顆石頭擺成三角形,亦有以五顆石頭擺成梅花形,換句話說,就是擺石頭陣。
進入這些石頭擺成的架式的人,必須按照三合會規定的步法經過這些石頭陣,若不按照步法進入這些架式,這人便是外人,便不能到達集會地點。附近把風的人看見此人不依步法進入石頭架式內,亦會加以防範。凡會內人物都識依照架式的步法,自可到達集會地點。這是「架步」一詞的起源。
因此,三合會對於懂規矩的人稱為「舐架步」,「舐」字讀「拉」字上聲,意指為熟識,故「舐架步」即熟識規矩,後來才引伸成為集會地點,更廣泛引伸而為具有神秘性的場所,是以稱今天我們稱色情場所為「黃色架步」。
第二類:俗語變成黑語
「梗係啦,我食過夜粥嫁!」
所謂「食過夜粥」是指某人練過武功,是懂武術的人。例如某甲,是練過武術的,他的朋友會對初相識某甲的人說,你不要看他文質彬彬,他是吃過夜粥的。意思就是說,他雖然外表斯斯文文,卻是一位會武藝的人。
為甚麼「食過夜粥」是代表練過武功的人呢?這是和香港早期的武館制度有關的。
香港一向有武術師傅設館授徒,在教徒弟練武的時候,師傅會從眾多徒弟當中,選出有根基及用心學習的為自己的幹部,這些屬於可造之材的徒弟,往往便代替師傅教初入門的小徒弟練基本功。武館於神誕或其他節日要組織醒獅隊出外參加慶典,因此每晚他們是很早就來,最遲才回家的。
師母為了酬勞他們,每晚照例煲粥招待他們作宵夜,有時是吃白粥炒粉,有時吃柴魚花生粥,是以凡經常在武館吃夜粥的人,都有一定的武術根基,這是「食過夜粥」成為練武有相當基礎的代名詞的原因。
現今,一些曾加入黑社會的人,也會稱自己「食過夜粥」。
「金毛強,你食格棍!」
「食格棍」以前在小巴司機和的士司機中很流行,這句話的語意是本身的利益被對方強行吃掉。
若前面有位乘客在招手叫甲的的士,可是乙的的士突然從後越過,把那乘客爭了上車,則乙的所為,便叫「食格棍」。
「食格棍」也是從賭博上流行後才流傳開去的,在賭牌九的賭桌上,有一條賭例是莊家所持的牌,其點數和閒家所持的牌的點數相同,則莊家的牌吃閒家的牌,這種閒家和莊家持同樣點數的牌,莊家贏閒家,便叫做「食格棍」。
有誰吃進的,只因牌九賭例對做莊者有利,故而規定莊家可吃閒家,因此,引伸到凡屬本應公平競爭的,卻被人用不正當手段攫取了自己利益,就用「食格棍」來表達。
我們常可在一些以黑社會為題材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中聽到此語。那些擅取「公家」財產的黑社會人物,會被稱為「食格棍」。
「你砌我生豬肉呀?」
「砌生豬肉」一語,意思是「砌詞誣告」。一個本來無犯罪的人,被羅列罪證,砌詞控告他犯罪,這叫做「砌生豬肉」。
在廉政公署未成立時,本港貪污風氣極盛,受賄的警方人員,對真正的犯罪者網開一面,但又不能無工作表現,就要想辦法向一些毫無反抗能力的人進行「砌生豬肉」。
這個詞在十九世紀也流行,當時警局內的師爺英文水準極差,常用中西合璧的語言和英籍警官談話。「砌生豬肉」是中西合璧語言的代表作,其中「砌」字是中文,即砌詞之砌,「生豬肉」則是英語charge的譯音,charge,解警方落案控告之意,「砌charge」便成為砌詞落案控告。
早期的師爺把charge讀成「生豬」之音,而「砌生豬」乃變成「砌生豬肉」,加了一個「肉」字之後,就把語源弄得難以考證,故很多警務人員,至今尚不知「砌生豬肉」一語是源於砌charge。
今天,一些黑社會人物被警方拘捕,常會說此語:「阿sir,你唔好砌我生豬肉喎!」
「醩仔,收皮啦!」
香港現有流行一個方言——「收皮」,其實是很久以前在廣州低下層流通的一句俗語。「收皮」一詞,起源於廣州的賭場,原為賭徒的術語。
廣東人很愛賭「番攤」,賭番攤的方法是莊家把一夥夥的衫鈕或一粒粒的東西從一大堆中撥出,再把它四顆四顆攤分,到最後剩餘出來的數目便是中獎的號數。而這些一粒粒的「賭具」,在行內稱之謂「攤皮」或簡稱作「皮」;每一鋪番攤賭完後,總會把這些「皮」收回到一大堆的「皮」中去,這動作就叫「收皮」。
當全日賭局完畢,收工前,把這些「皮」執拾藏好,也稱為「收皮」。故此,「收皮」一詞漸漸流傳為收工、收檔的代名詞了。
至今,黑社會取其「收檔」之意,多用於叫人收口、停止動作等。此外,看過電影「古惑仔」系列便知道「收皮」亦有「殺」的意思,例如「收佢皮!」,意即「殺了他」。
第三類:黑社會的術語、常用語
「大佬不嬲都最夠雷氣嫁啦!」
現時仍在下層社會中流行的「雷氣」一語,意思解作「義氣」,通常在問對方夠不夠義氣時,會說:「你有無『雷氣』?」「雷氣」作為義氣的黑話,在一些粵語片上亦曾用過。
為甚麼義氣會稱作「雷氣」?首先了解黑社會用語中代表數目字的用語。黑社會以「之、雷、汪、扇、乍、龍、吉、絲、色」九字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九個數目字,其中「二」這數目字,以「雷」為代表,義氣的「義」字與「二」這個數目字同音,因此「義氣」就轉呼為「雷氣」。
數目字的代詞引伸而為非數目字的代詞是常有的,把「雷」字代為「義」字,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認得佢係高佬泉鮋馬仔。」
「馬仔」和「馬」是指黑社會中人的手下門生。
但為何手下明明是人,卻稱為「馬」呢?原來,清朝秘密組織天地會的背語中,稱隊伍為「人馬」,因當時行軍打仗,總是人、馬並列上陣。重兵出擊,就是「大隊人馬」。
當衝鋒陷陣時,馬是被人策騎操縱的,故此「馬」便成了「人」的下屬;而「仔」在廣東話中有細小的、年幼的或孩兒的意思。因此,有「馬仔」一詞的出現,是指受名行事的人。在黑社會中被稱作「馬仔」的,多是「輩分」較低的。
「今晚我懐一於曬馬!」
香港方言中有很多因江湖人物使用而略加變化,便不容易考證語源出自英語,因為人們一向以為黑社會人物不會識英語的,是以不敢想像黑社會的焙語是來自英語。
例如「曬馬」一語,源出自「騷曬鱓馬仔出來」的簡稱,即將「騷曬」的「騷」字省去,餘下的只留下一個「馬」字變成「曬馬」。
黑社會用語中的「曬」,原是不好意頭的字眼,賭場沒有賭客來賭錢,稱為「曬蓆」,鴉片煙館沒有生意稱為「曬燈」。因此,「曬馬」的「曬」字,不會是原本的「曬乾」的「曬」,如果是這樣,即等於叫手下的馬仔去曬乾。由此可知「曬馬」實由「騷曬鱓馬仔出來」的簡稱。
「騷曬」是賭場用語,是用撲克牌賭錢的一種賭博用語,上海人稱為賭「沙蟹」,香港人叫「話事啤」,亦常以英語名這種賭法叫做Show-Hand上海人所叫的「沙蟹」,實為英文的上海話音譯。香港亦有音譯為「騷Hand」的。這種賭局的特點,是先將現金全部放在桌面,此舉叫做「騷曬的現金」,亦即將自己的實力「騷曬」出來。「曬馬」也是將自己的實力「騷曬」出來之謂。可知「曬馬」的語源是出自英語的Show。
由於一般人多用「騷」來形容顯示實力,如叫人將本領拿出來看看,會說:「騷鱓本領出來啦!」是以黑人物用「曬」而不用「騷」,這是「曬馬」語源的出處。
「同我搵人驴軲大頭文!」
「軲」,讀今林切,是粵人的自創字。
「軲」在廣東方言內是倒塌或崩塌的意思,如:「棵樹畀風吹軲鰦!」即那棵樹被風吹倒了!由於「軲」有倒下之意,所以黑社會引用「軲」字為把他人擊倒或殺掉之意,如「軲友」即殺人或「驴軲佢」即用刀刺殺他。
「正仆街!」
「仆街」,這也是黑社會用語。在黑社會會員入會儀式時,發三十六誓之際,有惡毒的誓詞,其中有「死在街頭無人識,元寶做棺材,烏蠅做孝子」等誓詞,假如違反誓言,即仆街而死。故黑社會人物罵人「仆街」,即仆街死之謂也。
上面所講的是作動詞用,另外一用法,是作名詞用,例如「仆街仔」或「仆街」。
「你都係快鱓覑草走啦。」
「覑草」一詞是指逃跑避難。
這源於中國黑社會幫派組織內的職位分配,其中有一職位「四三二」,俗稱「草鞋」,在組織內屬於武將類,是高層職員之一,專責協理會外聯絡事宜,和對外斡旋,以及通風報訊,故多奔波勞碌,四處走動;及後黑道中人取其穿覑草鞋、四處逃跑避難為「覑草」了。
「哩間餐廳有好多私鐘妹等走私鐘。」
「走私鐘」是近代一個新術語。
於七十年代中期,色情場所如雨後春筍般遍布港九。這些「架步」多巧立名目,如舞廳、夜總會,按摩院,有些甚至叫作「伴遊社」,以安排美女外出伴遊作招攬。
在固定架步上班的風塵女子,如舞廳、夜總會的,名為「舞女」;在伴遊社應召的妓女,稱為「社女」;在浴室和按摩院出賣肉體維生的職業女性,叫作「池女。但一些非固定上班的兼職女郎,或隨傳隨到提供性服務的女子,便叫「私鐘妹」。這是因為在風月場所的結賬方式是按小時計算的,兼職的女子,是個體戶身分,打「自己工」,故謂之「私鐘」。而「私鐘妹」出外幹活,提供性服務這個行為,便叫做「走私鐘」。
色情行業發展到現在,多由黑社會有系統地「集體領導」和經營。而「私鐘妹」也多受控於不同的黑社會集團。
「唔好成日爆粗啦。」
《說文.火部》曰:「爆,灼也。菭火,暴聲。」爆,火裂之意。現也有燃燒之意,同時亦可表達火燒物件發出的聲音。在香港流行的俗語裏,存在覑很多與「爆」字組合而成,得出嶄新意念的名詞,例如「火爆」、「爆料」、「爆煲」等。
一大堆與「爆」字有關的俗語裏,有不少黑社會常用語,如「爆格」和「爆粗」。「爆粗」的「粗」字是指粗口,即粗言穢語、三字經、髒話。「爆粗」是指突然出其不意地說出髒話的意思,簡言之就是講粗口。
談及粗言穢語,不得不提到粵語的詈稱。詈稱,簡言之,就是罵人的稱呼,多用以表達憤怒、斥責、輕蔑、不滿、不敬等情感。這些詈稱大致可按內容分為三大類:人體生理類的詈稱、身分職業類的詈稱和性格品行類的詈稱。
人體生理類的詈稱,有針對體形外貌的,如:長腳蜢、矮仔、肥婆、瘦馬騮等。有針對性器官、性行為的,如:戇尻(男性性器官)、屌(性交) 、大锷(乳房) 等。有針對生理狀態,如:老坑、虧佬、跛佬、軟腳蟹等。
身分職業類的詈稱,例如:野仔(私生子)、鬼佬(外國人)、赉(妓女)、老千(騙子)等。
性格品行類的詈稱,例如:姣婆(淫蕩)、爛佬(粗野橫蠻)、孤寒種(吝嗇)、縮頭烏龜(懦弱)、老懵懂(粗心糊塗)等。
這些詈稱,除了是黑社會罵人常用語的一部分外,我們也常可從低下層市民或青少年的口中聽到。
總結本文舉隅,無論是由黑話變成的俗語,俗語變成的黑話,或是黑社會的術語、常用語,多有其出處。黑社會成員中,有極多是低下層市民,而俗語多為低下層市民所用,低下層是社會中最大的一群。語言和社會是不能分開的。故此,我們常可從俗語的本源,了解到昔日香港的社會、文化及日常生活的不同側面。
筆者有感,粵語中有很多有趣的俗語方言,我們應多留意日常生活中多采多姿的用語,從中發掘趣味呢!
參考書目
1) 吳昊。俗文化語言.港式廣府話研究○II。次文化堂。香港,1994年
2) 彭志銘。次文化語言.香港新方言概論。次文化堂。香港,1994年
3) 魯金。香江舊語。次文化堂。香港,1997年
4) 香港粵語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江蘇,1997年
5) 容若。粵語國話好雙語。次文化堂。香港,2000年
6) 陳小明。〈廣州話詈稱初探〉《第七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北京,2000年
對,俗話應是字字有所本源的。香港俗語,多采多姿,用者多,詳知其本源者甚少。筆者在修讀本課程以前,像許多香港人一樣,常把俗語用於日常對話之中。然而甚少考究其本源,甚至以為一些俗語是無文可讀,無書可據的。但當閱讀過一些有關香港粵語的俗語、口語的文獻後,才發現香港俗語趣味盎然。許多俗語實有其出處,有來自古漢語、外來詞、各行各業的隱語和黑社會用語、背語等。
以下,筆者將收窄俗語語源的範圍,集中以本港黑社會的常用語、術語作背景,探討香港粵語的俗語。
由於黑社會的常用語、術語有很多,故此筆者嘗試把它們分為以下三類:
在香港,有很多俗語是由黑社會的語言變成的,由黑話變成公眾用語。當黑社用語傳播到社會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正派的語言,便成公眾用語,這是黑話變「白語」的過程。我們常常用到它們,但一向甚少人了解其根源是出自黑社會的。多只知其引申的意義,不知原來意思。例如:「金豬」、「正斗」等。
相反,有一些黑社會用語是由俗語、俗字變成的。或是一些字、詞被黑道中人引申應用或誤用,於是該字、詞便出現了新的解釋和用法。這些原來的「白語」便成了黑話的一部分了。例如:「食格棍」、「收皮」等。
還有一類,就是黑社會的術語、常用語。由於此類用語多適用於黑社會的活動,或是其意粗鄙非常,故此類術語未及前兩種語類為公眾普遍使用。但卻普遍為傳媒報導時採用,故此此類術語也為大眾熟知。例如:「雷氣」、「曬馬」等。
以下,筆者將會就以上所分的三個類別,舉出香港黑社會常用語的例子。
第一類:黑話變成公眾用語
「老細,畀隻金豬鈬啊。」
我們現時仍可以見到一些燒臘店的招牌上,寫著「承接金豬」四個字,而大家也知道,「金豬」就是燒豬,但為甚麼「金豬」就是燒豬呢?因為「金豬」是黑社會對燒豬的稱謂。
黑社會以「金」來代火,借火吸香煙不叫借火,而是問有沒有「金」。在監獄裡是不許生火的,但黑社會份子在裏邊有留火種的辦法,這火種稱為「金種」,互相傳遞火種偷偷地吸煙,稱為「飛金」。用火燒成的豬,因此稱為「金豬」,這是「金豬」的來歷。
黑社會用神靈來控制會員忠於組織,是以入會儀式是用拜神的儀式,他們也利用神誕來攫取經濟利益,故又常常燒豬酬神,當訂燒豬時不說燒豬,而說金豬。久而久之,人們便也把燒豬叫作金豬了。
「鰟班大圈仔真係狼!」
香港有很多流行語,其實源於黑社會的隱語,例如報刊上常見的「大圈仔」一詞,這是指犯罪集團中的其中一類份子,而這類份子,由於多數是從省城移居香港的,故名之為「大圈仔」。
黑社會的入會儀式中,有一「入城」儀式,這儀式稱為「先鋒帶路入城」。據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抄本,有《先鋒入城時問答及會場陳設》一卷。按照入城程序表有:「一進洪門,二進洪門忠義堂,三進乾坤圈,四飲三河水,五到木揚城,……」
會場中的木揚城,是用一個大木圓形的米桶來代替,這個圓形的米桶,上面貼一張紙,寫上「木揚城」三字,代表城池,另外又插著很多三角形的五色紙製旗幟,還有其他物品,如尺、秤、鏡、剪刀等物。擔任先鋒的,帶著入會的新丁來到這個「木揚城」處,繞行一圈,因此黑社會根據這種儀式,而將「城池」稱為「大圈」,這是「大圈」即城池之意的來源。
香港在清末已有黑社會,而省城亦有黑社會,本港黑社會份子向稱來自省城的黑社會份子為「大圈幫」,以別於本地幫。兩幫向來都常因利益關係而衝突,但有時又因利益而融合為一。
當罪案發生時,警方偵騎四出破案,自然先找本地幫的黑人物查問,本地幫無人犯此一案,於是指為來自省城的人所幹,照黑社會份子的說,來自省城的犯罪集團,便是「大圈仔」。
「條女好正斗呀!」
還有,「正斗」一語,也是黑社會用語,黑社會進行入會儀式時,以一個木斗作為木楊城的代替物,上插五色旗,並有各種物品。凡會中正統的大哥,在入會儀式中,必取出正統的木斗來舉行儀式,由上一代交下一代傳接,有如佛教的方丈傳衣缽傳給下一代方丈。這個斗稱為「正斗」。
但黑社會很多人都想做大哥,傳不到正斗的,另立門戶,自設一斗,此斗非「正斗」。「正斗」後來傳出社會,成為公用的語言。
但現今「正斗」的意思引申為「非常好」的意思。
「等我帶你去個新架步啦!」
三合會原是秘密組織,在清代是用「反清復明」作號召,因此每逢召集會員開會,開會地點都是秘密的。凡有資格參加這種集會的人物,都熟識會內的各種暗號,在開會地點附近,都擺設若干架式,作為指導前往開會地點的暗號。這些架式,多利用路邊石頭來擺設,有用三顆石頭擺成三角形,亦有以五顆石頭擺成梅花形,換句話說,就是擺石頭陣。
進入這些石頭擺成的架式的人,必須按照三合會規定的步法經過這些石頭陣,若不按照步法進入這些架式,這人便是外人,便不能到達集會地點。附近把風的人看見此人不依步法進入石頭架式內,亦會加以防範。凡會內人物都識依照架式的步法,自可到達集會地點。這是「架步」一詞的起源。
因此,三合會對於懂規矩的人稱為「舐架步」,「舐」字讀「拉」字上聲,意指為熟識,故「舐架步」即熟識規矩,後來才引伸成為集會地點,更廣泛引伸而為具有神秘性的場所,是以稱今天我們稱色情場所為「黃色架步」。
第二類:俗語變成黑語
「梗係啦,我食過夜粥嫁!」
所謂「食過夜粥」是指某人練過武功,是懂武術的人。例如某甲,是練過武術的,他的朋友會對初相識某甲的人說,你不要看他文質彬彬,他是吃過夜粥的。意思就是說,他雖然外表斯斯文文,卻是一位會武藝的人。
為甚麼「食過夜粥」是代表練過武功的人呢?這是和香港早期的武館制度有關的。
香港一向有武術師傅設館授徒,在教徒弟練武的時候,師傅會從眾多徒弟當中,選出有根基及用心學習的為自己的幹部,這些屬於可造之材的徒弟,往往便代替師傅教初入門的小徒弟練基本功。武館於神誕或其他節日要組織醒獅隊出外參加慶典,因此每晚他們是很早就來,最遲才回家的。
師母為了酬勞他們,每晚照例煲粥招待他們作宵夜,有時是吃白粥炒粉,有時吃柴魚花生粥,是以凡經常在武館吃夜粥的人,都有一定的武術根基,這是「食過夜粥」成為練武有相當基礎的代名詞的原因。
現今,一些曾加入黑社會的人,也會稱自己「食過夜粥」。
「金毛強,你食格棍!」
「食格棍」以前在小巴司機和的士司機中很流行,這句話的語意是本身的利益被對方強行吃掉。
若前面有位乘客在招手叫甲的的士,可是乙的的士突然從後越過,把那乘客爭了上車,則乙的所為,便叫「食格棍」。
「食格棍」也是從賭博上流行後才流傳開去的,在賭牌九的賭桌上,有一條賭例是莊家所持的牌,其點數和閒家所持的牌的點數相同,則莊家的牌吃閒家的牌,這種閒家和莊家持同樣點數的牌,莊家贏閒家,便叫做「食格棍」。
有誰吃進的,只因牌九賭例對做莊者有利,故而規定莊家可吃閒家,因此,引伸到凡屬本應公平競爭的,卻被人用不正當手段攫取了自己利益,就用「食格棍」來表達。
我們常可在一些以黑社會為題材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中聽到此語。那些擅取「公家」財產的黑社會人物,會被稱為「食格棍」。
「你砌我生豬肉呀?」
「砌生豬肉」一語,意思是「砌詞誣告」。一個本來無犯罪的人,被羅列罪證,砌詞控告他犯罪,這叫做「砌生豬肉」。
在廉政公署未成立時,本港貪污風氣極盛,受賄的警方人員,對真正的犯罪者網開一面,但又不能無工作表現,就要想辦法向一些毫無反抗能力的人進行「砌生豬肉」。
這個詞在十九世紀也流行,當時警局內的師爺英文水準極差,常用中西合璧的語言和英籍警官談話。「砌生豬肉」是中西合璧語言的代表作,其中「砌」字是中文,即砌詞之砌,「生豬肉」則是英語charge的譯音,charge,解警方落案控告之意,「砌charge」便成為砌詞落案控告。
早期的師爺把charge讀成「生豬」之音,而「砌生豬」乃變成「砌生豬肉」,加了一個「肉」字之後,就把語源弄得難以考證,故很多警務人員,至今尚不知「砌生豬肉」一語是源於砌charge。
今天,一些黑社會人物被警方拘捕,常會說此語:「阿sir,你唔好砌我生豬肉喎!」
「醩仔,收皮啦!」
香港現有流行一個方言——「收皮」,其實是很久以前在廣州低下層流通的一句俗語。「收皮」一詞,起源於廣州的賭場,原為賭徒的術語。
廣東人很愛賭「番攤」,賭番攤的方法是莊家把一夥夥的衫鈕或一粒粒的東西從一大堆中撥出,再把它四顆四顆攤分,到最後剩餘出來的數目便是中獎的號數。而這些一粒粒的「賭具」,在行內稱之謂「攤皮」或簡稱作「皮」;每一鋪番攤賭完後,總會把這些「皮」收回到一大堆的「皮」中去,這動作就叫「收皮」。
當全日賭局完畢,收工前,把這些「皮」執拾藏好,也稱為「收皮」。故此,「收皮」一詞漸漸流傳為收工、收檔的代名詞了。
至今,黑社會取其「收檔」之意,多用於叫人收口、停止動作等。此外,看過電影「古惑仔」系列便知道「收皮」亦有「殺」的意思,例如「收佢皮!」,意即「殺了他」。
第三類:黑社會的術語、常用語
「大佬不嬲都最夠雷氣嫁啦!」
現時仍在下層社會中流行的「雷氣」一語,意思解作「義氣」,通常在問對方夠不夠義氣時,會說:「你有無『雷氣』?」「雷氣」作為義氣的黑話,在一些粵語片上亦曾用過。
為甚麼義氣會稱作「雷氣」?首先了解黑社會用語中代表數目字的用語。黑社會以「之、雷、汪、扇、乍、龍、吉、絲、色」九字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九個數目字,其中「二」這數目字,以「雷」為代表,義氣的「義」字與「二」這個數目字同音,因此「義氣」就轉呼為「雷氣」。
數目字的代詞引伸而為非數目字的代詞是常有的,把「雷」字代為「義」字,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認得佢係高佬泉鮋馬仔。」
「馬仔」和「馬」是指黑社會中人的手下門生。
但為何手下明明是人,卻稱為「馬」呢?原來,清朝秘密組織天地會的背語中,稱隊伍為「人馬」,因當時行軍打仗,總是人、馬並列上陣。重兵出擊,就是「大隊人馬」。
當衝鋒陷陣時,馬是被人策騎操縱的,故此「馬」便成了「人」的下屬;而「仔」在廣東話中有細小的、年幼的或孩兒的意思。因此,有「馬仔」一詞的出現,是指受名行事的人。在黑社會中被稱作「馬仔」的,多是「輩分」較低的。
「今晚我懐一於曬馬!」
香港方言中有很多因江湖人物使用而略加變化,便不容易考證語源出自英語,因為人們一向以為黑社會人物不會識英語的,是以不敢想像黑社會的焙語是來自英語。
例如「曬馬」一語,源出自「騷曬鱓馬仔出來」的簡稱,即將「騷曬」的「騷」字省去,餘下的只留下一個「馬」字變成「曬馬」。
黑社會用語中的「曬」,原是不好意頭的字眼,賭場沒有賭客來賭錢,稱為「曬蓆」,鴉片煙館沒有生意稱為「曬燈」。因此,「曬馬」的「曬」字,不會是原本的「曬乾」的「曬」,如果是這樣,即等於叫手下的馬仔去曬乾。由此可知「曬馬」實由「騷曬鱓馬仔出來」的簡稱。
「騷曬」是賭場用語,是用撲克牌賭錢的一種賭博用語,上海人稱為賭「沙蟹」,香港人叫「話事啤」,亦常以英語名這種賭法叫做Show-Hand上海人所叫的「沙蟹」,實為英文的上海話音譯。香港亦有音譯為「騷Hand」的。這種賭局的特點,是先將現金全部放在桌面,此舉叫做「騷曬的現金」,亦即將自己的實力「騷曬」出來。「曬馬」也是將自己的實力「騷曬」出來之謂。可知「曬馬」的語源是出自英語的Show。
由於一般人多用「騷」來形容顯示實力,如叫人將本領拿出來看看,會說:「騷鱓本領出來啦!」是以黑人物用「曬」而不用「騷」,這是「曬馬」語源的出處。
「同我搵人驴軲大頭文!」
「軲」,讀今林切,是粵人的自創字。
「軲」在廣東方言內是倒塌或崩塌的意思,如:「棵樹畀風吹軲鰦!」即那棵樹被風吹倒了!由於「軲」有倒下之意,所以黑社會引用「軲」字為把他人擊倒或殺掉之意,如「軲友」即殺人或「驴軲佢」即用刀刺殺他。
「正仆街!」
「仆街」,這也是黑社會用語。在黑社會會員入會儀式時,發三十六誓之際,有惡毒的誓詞,其中有「死在街頭無人識,元寶做棺材,烏蠅做孝子」等誓詞,假如違反誓言,即仆街而死。故黑社會人物罵人「仆街」,即仆街死之謂也。
上面所講的是作動詞用,另外一用法,是作名詞用,例如「仆街仔」或「仆街」。
「你都係快鱓覑草走啦。」
「覑草」一詞是指逃跑避難。
這源於中國黑社會幫派組織內的職位分配,其中有一職位「四三二」,俗稱「草鞋」,在組織內屬於武將類,是高層職員之一,專責協理會外聯絡事宜,和對外斡旋,以及通風報訊,故多奔波勞碌,四處走動;及後黑道中人取其穿覑草鞋、四處逃跑避難為「覑草」了。
「哩間餐廳有好多私鐘妹等走私鐘。」
「走私鐘」是近代一個新術語。
於七十年代中期,色情場所如雨後春筍般遍布港九。這些「架步」多巧立名目,如舞廳、夜總會,按摩院,有些甚至叫作「伴遊社」,以安排美女外出伴遊作招攬。
在固定架步上班的風塵女子,如舞廳、夜總會的,名為「舞女」;在伴遊社應召的妓女,稱為「社女」;在浴室和按摩院出賣肉體維生的職業女性,叫作「池女。但一些非固定上班的兼職女郎,或隨傳隨到提供性服務的女子,便叫「私鐘妹」。這是因為在風月場所的結賬方式是按小時計算的,兼職的女子,是個體戶身分,打「自己工」,故謂之「私鐘」。而「私鐘妹」出外幹活,提供性服務這個行為,便叫做「走私鐘」。
色情行業發展到現在,多由黑社會有系統地「集體領導」和經營。而「私鐘妹」也多受控於不同的黑社會集團。
「唔好成日爆粗啦。」
《說文.火部》曰:「爆,灼也。菭火,暴聲。」爆,火裂之意。現也有燃燒之意,同時亦可表達火燒物件發出的聲音。在香港流行的俗語裏,存在覑很多與「爆」字組合而成,得出嶄新意念的名詞,例如「火爆」、「爆料」、「爆煲」等。
一大堆與「爆」字有關的俗語裏,有不少黑社會常用語,如「爆格」和「爆粗」。「爆粗」的「粗」字是指粗口,即粗言穢語、三字經、髒話。「爆粗」是指突然出其不意地說出髒話的意思,簡言之就是講粗口。
談及粗言穢語,不得不提到粵語的詈稱。詈稱,簡言之,就是罵人的稱呼,多用以表達憤怒、斥責、輕蔑、不滿、不敬等情感。這些詈稱大致可按內容分為三大類:人體生理類的詈稱、身分職業類的詈稱和性格品行類的詈稱。
人體生理類的詈稱,有針對體形外貌的,如:長腳蜢、矮仔、肥婆、瘦馬騮等。有針對性器官、性行為的,如:戇尻(男性性器官)、屌(性交) 、大锷(乳房) 等。有針對生理狀態,如:老坑、虧佬、跛佬、軟腳蟹等。
身分職業類的詈稱,例如:野仔(私生子)、鬼佬(外國人)、赉(妓女)、老千(騙子)等。
性格品行類的詈稱,例如:姣婆(淫蕩)、爛佬(粗野橫蠻)、孤寒種(吝嗇)、縮頭烏龜(懦弱)、老懵懂(粗心糊塗)等。
這些詈稱,除了是黑社會罵人常用語的一部分外,我們也常可從低下層市民或青少年的口中聽到。
總結本文舉隅,無論是由黑話變成的俗語,俗語變成的黑話,或是黑社會的術語、常用語,多有其出處。黑社會成員中,有極多是低下層市民,而俗語多為低下層市民所用,低下層是社會中最大的一群。語言和社會是不能分開的。故此,我們常可從俗語的本源,了解到昔日香港的社會、文化及日常生活的不同側面。
筆者有感,粵語中有很多有趣的俗語方言,我們應多留意日常生活中多采多姿的用語,從中發掘趣味呢!
參考書目
1) 吳昊。俗文化語言.港式廣府話研究○II。次文化堂。香港,1994年
2) 彭志銘。次文化語言.香港新方言概論。次文化堂。香港,1994年
3) 魯金。香江舊語。次文化堂。香港,1997年
4) 香港粵語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江蘇,1997年
5) 容若。粵語國話好雙語。次文化堂。香港,2000年
6) 陳小明。〈廣州話詈稱初探〉《第七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北京,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