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大不同
做為一個父親與教師的背景,自然特別想去探求美國教育的差異和優缺點,然後與我熟悉的台灣相比較,究竟許多人爭相送孩子渡海習洋語、喝洋墨的動機與意義在哪?而,我孩子的未來又何去何從?
這兩個月與孩子學校互動下來,讓我知悉甚多,原來美國小學確實大不同,這些似乎是台灣教師與家長無法想像和享受的:
一、以小孩安全與權利為第一:所有學生都有校車接送,即使是我這窮留學生的兩個孩子也可以無條件享有;但看每個早晨,斑黃車身的校車穿梭街頭,而且車甫停妥,後方車子就不得駛過,絕對擁有路權。
二、教師教學理念讓人佩服:班親會時,教師總強調孩子們「學到了哪些」?而不是像台灣教師與家長們總不自覺地強調孩子「沒有學到的部份」;不分顏色,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成就的可能。
三、學生另類的學習態度:學科(英、數、自然科)是副科,術科(地理、體育與藝能科)才是主科,從這樣的教育期望之下,每個孩子都樂於上課學習與自我發表,快樂地學習;而東方社會重升學考試,競爭壓力沉重,難怪許多留美學生回臺後都「適應不良」...
值得一提的,對於美國小學,我更折服於家長們對教育的「信任」與「支持」。
「教學」是教師的本職,這是學校發揮功能的最大力量,所以行政人員該創造優質教學空間與設備,充份支援教學。我的經驗裡,基層教師最大的抱怨不外乎設備老舊、器材不足、創新事務經費無錢可行;平心而論這點,公立學校預算杯水車薪,動支條件繁瑣,確實教人洩氣。
而美國呢?除州補助經費外,美國學校的家長會(Home and School)都可以合法辦理募款活動(fundraiser),舉凡代購學用品、販賣運動服裝(spirit cloth)、郵購家居用具,到校內舉辦義賣書展,所有活動交家長義工規畫執行,概不須勞動校內教師參與,所得盈餘統一由家長會討論使用。
我親口訪問了老師Brian Laughlin與幾位家長義工,他們很自然且驕傲地告訴我,這些費用「當然」會用在窮學生午餐費用、添購教師用教學器材、體育用具遊樂器材更新等;從義工熱烈從事,學生樂於參與的程度看來,這種的親師信任合作模式是多方皆贏的,學校從事進步教學,學生享有優質教學情境,社區參與營造合諧氛圍。
這點,台灣確實是需要加油的...
上一篇:祈禱 to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