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為台灣彰化縣鹿港鎮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香而來。
是台灣所有龍山寺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
鹿港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藻井結構,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由泉州都關府陳邦光倡議遷建現址,延聘大陸名匠設計興建,寺屬北宋宮殿式建築,有台灣紫禁城美譽,列為一級古蹟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
電話:886-4-7772472
鹿港龍山寺建築宏偉,佔地一千六百多坪,共有九十九個門,有戲台、拜亭、正殿及後殿,配有左右廳房,格式是模仿泉州古剎開元寺。
前殿共闢有五個門,又稱「五門殿」,殿前的廟埕,是用泉州的花崗石鋪成,由於朝拜的信徒眾多,初時粗糙的岩路如今已經被信徒的腳步走出了光澤。
五門殿中門有一對大龍石柱,採用「天翻地覆」法在福建雕刻而成,即是一龍盤旋在上,另一龍仰舞於下,雕工精湛,極具有價值。
正殿拜亭的看架斗拱,又叫平身科溜金斗拱,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以求平衡,是力學與美學的結合。
門枕石(鹿港龍山寺)
八卦藻井(鹿港龍山寺)
藻井:裝置在廟宇室內屋頂下的斗栱組合,以不斷向中心懸挑的斗栱, 交織成網狀,所以又稱「蜘蛛結網」或「結網」。有八角形、民國八十八年前完整的龍山寺有下列建築構造:
一、山門:
山門是入寺前的第一道門,用十二根木柱「」支撐「歇山重簷式」屋頂。柱珠採「覆盆蓮花」形式,係宋代樣式,實為罕見。
二、廟埕:
走進山門後看到的廣場,兩邊是外斜的八字牆,花圃中有一對青斗石雕獅,右側有鹿港僅存的惜字亭。
三、三川殿:
龍山寺的正門,殿前龍柱造型古樸,線條剛勁,龍手一在上一在下,為天地交泰的樣式,門楹有一圓篆對聯曰:「龍山開鎮源流遠,鹿水雲興慈澤長」。
四、戲亭:
從正門往裡走,會經過戲亭,仰頭可以看到台灣最大的八卦藻井(又叫結網,因為作法就像蜘蛛結網,把斗拱由下往上,一層層組成圓形空間),共有十六組斗拱搭乘五層,不用任何釘子,頂心明鏡則彩繪盤臥金龍。這種做法使得天花板高度提高,感覺莊嚴。
五、中埕與廂廊:
戲亭連接中庭,可以看到一株百年老榕。左廂房及走廊,乃南管樂團「聚英社」聚集練唱場所。它前身名為逍遙煙或名逍遙軒,成立於八十至一百年前,「聚英社」之名是由詩人施梅樵所取。早先在私人的宅院內,因為地方不夠寬,所以向龍山寺借後殿右廂房作為活動的地方。到了日治時期,屋頂倒塌,只好遷館至德興街的代天巡狩小本宮。戰後才遷回龍山寺,至今仍傳唱不止。觀音生日,聚英社都會排場慶賀。廂廊還有口千斤古鐘,原本懸在正殿。「龍山曉鐘」,乃鹿港昔日八景之一。
六、正殿:
正殿前有拜亭,是祭祀空間的延伸。正殿是龍山寺最重要的主體,空間高大,使用四十根柱子,在台灣有許多清朝傳統建築,龍山寺是其中柱子最多的建築。門神是佛教中的「韋馱」、「伽藍」二大護法,左右兩側的門分別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乃彩繪名家郭新林的作品。。
七、後殿:
後埕有三口井,相傳是龍山寺的龍穴,因此龍泉穴。圓形的稱為「龍眼井」,方形的稱為「龍喉井」。後殿原稱北極殿,供奉北極大帝,被日本人改奉阿彌陀佛,現在建築是大火後重建。
昔日龍山寺有豐富的彩繪與雕刻,現僅能就僅存者一窺其貌。
四方形及圓形等結網,極具裝飾性。 鹿港龍山寺為八角形,由16紅斗拱搭疊5層,形如結網,以木榫接合,未用任何一根鐵釘,為台灣寺廟規模最大的藻井。
好高ㄡ.........
下一篇:萬象馬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