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式教學參觀大班
大組合
工作很多自己挑想做的工作,縫工、黏土、磁鐵、排列、組合
都是訓練小朋友手巧及專心和腦力
大象班 ,活動工作大班都很清楚,只是覺得好安靜
stacy很開心我去參觀,一直努力換各式工作,
離開時還要抱抱
****************************************************
陳秀芬 演講 陳睿倩、翁靜育 整理
這裡所說的「教學法」,應該說是教學「理念」。蒙特梭利常說,
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教育理念說成是一種方法,因她所主張的是一種理念、
一項真理,要讓我們做對的事,做該做的事。正如我們信上帝,是相信一個
「真理」,而非只是一個「宗教」。那麼,蒙特梭利教學法有什麼特徵呢?
1.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
尊重兒童是指:認同兒童的情緒,了解兒童的感受。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
,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
的看法。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品。
我們平常跟孩子講話,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
「高高在上」的角度。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
,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
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呢?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
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不是
被寵得過頭,變成小霸王,什麼是都以「我(兒童)」為中心;
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被打、被虐待、被屈辱、被罵得不是人,很兩極化。
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兒童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
,而是以教育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兒童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與內容,
特別為他設計,這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
2.給予兒童自由的選擇權
我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
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
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
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因為「
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
,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
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因為孩子聽
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
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
他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當孩子
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
運動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幼稚園的孩子,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
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我們做什麼。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
,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
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
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給孩子自由,
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
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
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
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以前我們帶孩子
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
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
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講。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
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
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
,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
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
?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4.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三至六歲混合教學。以我在美國
實習任課時的觀察,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
利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二、三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
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若有新來的小孩,
舊生也會過來照顧、介紹環境。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
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
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此時在這些
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
「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好處就是大
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
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我曾經在美國觀察一個小女生個案,她三歲剛入學時,
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
「越界」,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
梭利教室待了兩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慢慢的投入,
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五歲的時候,她忽然發現,自己是班上最大的孩子
,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三歲的新生進來,就馬上過去
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
主動關心別人,這是在傳統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5.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
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
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
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
他有很具體的概念,怎樣也難不倒他。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
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
到底怎麼摸乘法呢?請看介紹數學教具的地方,你就會發現,
數學真的可以用摸的!
所以,我的女兒常常說:「數學好簡單喔!」她絕對不是吹牛,我想如果把
蒙特梭利教具拿給你們的孩子來操作,結果也是一樣,你們的孩子也會說
數學好簡單!記得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看一下國小的數學教學進度,
拿三年級的測驗卷來給她試試看,結果她都會做,因為她已經了解什麼叫
「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
當時她就算是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
就很容易應用。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
語文、科學或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效果非常好。
如同蒙特梭利的說法:「我們的學校一開始可比擬為療養院,
兒童在這兒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心智健康。」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
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
,這也是我們作父母親的責任。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
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不同的需求而設計,沒有
課程表。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
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我們家的孩子差更多,
老大學什麼都很快,才教她數字一到十,她一天就學會了,之後怎麼考都
考不倒;老二就不一樣了,同樣的一到十,他學起來就有困難,我還為他設計
了各種延伸變化,讓他反覆練習。這樣經過一年,他好不容易才學會了。您想
,一天和一年,這其中的差別有多大?!如果我事先就計劃好課表,他能「裝」
得進來嗎?
媽媽們聽了或許會很煩惱,不要課表到底要怎麼教?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尊重
、跟隨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告訴」你。父母親從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
就會發現他現在對什麼有興趣,你就趕快做學習紀錄,馬上介紹他適合的教具
。舉個例子,我兒子做數學的加法板時,算1+1啊,1+2啊,他用長條木板來
算加法,突然,他發現:「媽媽,有好多答案都是9!」因為他在寫9這個
數字時,印象特別深刻。我耳朵一豎,立刻乘勝追擊:「真的嗎?好啊,
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可以湊成9呢?從1開始,1跟什麼可以配成9?
那2又跟什麼配成9?…」我和兒子兩人就把哪些數字木板可以配成9的延伸
變化通通擺出來,然後,又進一步發現「1+8和8+1的答案是一樣的」,
長條木板放在一起比比看,「喔,是一樣的。」就這樣,他又了解數學加法
交換律的概念,原來:1+8和8+1是一樣的,2+7和7+2是一樣的。
所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看到孩子有興趣的地方,跟著他就對了,
孩子無形中就會透露給你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我們要做個細心
的觀察者,才能夠為孩子設計出特別的教導。附帶一提,最近我碰到比較
多屬於學習遲緩的孩子,或是有自閉、過動傾向的孩子,我深深覺得,
這些孩子更需要父母親特別的教學設計與引導。
7.教師是一個引導者
蒙特梭利認為,教師的主要角色是一個引導者(director)。我們要好好
觀察孩子,跟著孩子走,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時的帶進來。
做父母親的也一樣,我們要牢記,自己是一個引導者、是一個觀察家,
而不是一個「教」的人。我的兩個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會的。
」因為是他們自己從做中學會的,再用前面提過的例子來說,
我兒子操作數學教具時,有幾個答案都是9,那是他的發現。孩子自己的發現,
遠比大人告訴他的學習效果好,而且好上幾百倍!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
「媽媽,我自己會的。」你應該把這句話當成是一句恭維,代表你教育成功
的指標。就這一點來講,我們非常需要一次心靈改革,不要再把自己當成
權威角色,而要退居隱密地方,當一個成功的引導者。
在蒙特梭利幼稚園裡,可以見到這個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你不會聽到老師
大聲喊著:「不要吵了!」代替的是,老師輕聲細語跟孩子說:「
現在是安靜下來的時候。」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將來可以當老師,因為
我覺得自己的音量太小,一定管不住孩子。沒想到我可以當個很好的蒙特梭
利老師,這樣剛好符合引導者的形象。大人輕聲細語,小孩子也會跟著
輕聲細語:你越大聲吼,孩子也越大聲吼回去,他都學你的。別忘了,
孩子是最佳的模仿者。
8.配合兒童的環境及豐富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室都有精細的設計與規劃,教具擺在兒童拿得到的地方,
而且是一個安全的環境。在「居家環境的設計」單元,會有更仔細的討論,
還有實際的照片可以看。你們知道嗎?誰是第一個想到在幼稚園裡,擺放適合
孩子尺寸桌椅的人呢?就是蒙特梭利本人。她主張在一個配合兒童的環境裡面
,需要擺放小桌子、小椅子、小櫃子,給孩子主動去使用。在這樣的環境裡
,蒙特梭利說:「兒童可以脫離成人不當的干預,根據成長的定律,
去過自己的生活。」
談到豐富的教具,是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必備的東西。蒙特梭利不只是一個
哲學家,她還是一個實踐者,她創造發明了無數種的教具,我個人所學過
的教具就有一千多種,還不包括「延伸變化」。
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所謂的「延伸變化」如何應用於不同的孩子。以我兒子
學數0-9數量(教具名稱為紡錘棒盒)為例,他不喜歡我採用的冰棒籤,
我只好動腦筋來個延伸變化。對了,他喜歡玩小的模型軍人,那我就把他的
玩具拿來取代,做成數數的教具,結果他真的樂意操作了。再舉一個例子,
我今天拿綠豆讓孩子做日常生活教具「舀豆子」的練習,那你說,
孩子比較喜歡彩色珠子,換成珠子可不可以?當然可以。所以一項教具的
基本原理把握住了,根據不同孩子的需要與學習狀況,就會有很多延伸
變化出現。
9.摒除獎懲制度
接受蒙特梭教育的孩子,從工作中就已得到滿足和快樂,且有自尊和
榮譽感,所以每天都有學習、收穫和成長,是很忙碌的工作者。物質的獎勵
對他來說已經覺得沒必要了,他愛工作勝過愛糖果、玩具,他的精神早已
提昇至更高層次了。
但在剛開始使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來帶領孩子工作時,孩子很可能
沒興趣,因為他還沒有養成工作的習慣。這就像剛上蒙特梭利幼稚園的
新生一樣,也是混來混去,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喜歡的教具。一旦孩子
找到真正吸引他的一項工作,他就會很投入,那時候,你會看到孩子很專心
,而且漸漸喜歡工作。到這時候,如果你跟他說:「等你做完這項工作,
我就給你一顆糖果。」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因此,獎勵並
沒有必要,孩子從工作中會感到滿足、有收穫,他不需要你給他任何獎勵。
至於懲罰,我們主要是指體罰,那根本都不需要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
做出偏差的行為呢?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們常常
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
著大家一起行動,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我發現,很多愛搗蛋的孩子
其實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所以,
當蒙特梭利教室裡的孩子已經投入他的工作,很專注的時候,外來的獎勵跟
懲罰其實都已經不需要。孩子自己有尊嚴,他會自動自發,他很有學習的
意願,外來的動力根本不必要了。
10.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環境裡,最早介紹給孩子的工作,它包括
基本動作、生活禮儀、小肌肉發展訓練、動作的控制、照顧自己、以及照顧
環境等等項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目的在訓練幼兒肢體動作的
協調能力,使其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並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注意力
、手眼協調及互助、愛物的好習性。
家有兩歲幼兒的媽媽常會發現,你掃地時,他會跟你搶掃把說:「我也要掃。
」或「我來!我來!」這就是教他使用掃把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時他最有興趣
。大部份說得出來的動作,如縫、撕、貼、切、拿、打、轉、貼、剪、捲、
揉、捏、走、坐、站、跑…等,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些動作的練習也
都是日常生活教育的一部份。
感官教育指的是感官能力的培養,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及立體觸覺等,若能在零到六歲感官的敏感期提昇其敏感度,對以後的學習
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例如音感的培養,一定要趁早進行,若錯過了聽覺的敏
感期,等到長大才要矯正五音不全或發音不標準的毛病,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
11.注重本土文化及跨文化教學
世界上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所要教導孩子的內容就會不同。如東方人
在日常生活教育要學習如何拿筷子,西方的孩子就要先學如何使用叉子、
餐刀、奶油刀等各種餐具,這就是本土化教學的意義。而蒙特梭利一生因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她發現人類互相殘殺,很大原因是彼此間的不了解,
所以主張跨文化的教學,使孩子除本國文化外,也具有世界觀,也能認識
並進而尊重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所以蒙特梭利認為教育是促進世界和平
最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