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3 00:55:16someone

一代女皇武則天

西元644年,據今一千四百餘年
唐高宗李治駕崩,太子李顯立是為中宗,
尊高宗后~武氏(即武則天)為皇太后,然一切政事悉由后裁決。
不久,后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中宗弟李旦為帝,是為睿宗,
但睿宗年幼,則令其另居他殿,不得參與政事。
後來武則天便一舉改元改制,追封其祖,
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
徐敬業以匡復廬陵王為號召,自稱匡復府上將,據揚州反武則天,
徐敬業要起兵討伐武則天,
然而,起兵討伐武則天,在當代來說,這是一種造反的行為,
而造反的行為,人民是很害怕的,尤其是我要反的武則天。
駱賓王幫他寫的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
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是四千多年中國歷史中唯一依位女性皇帝
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
但是不能否認在奪取皇位的過程的確心狠手辣,
只是歷史中,為奪權位比武則天更狠的男性皇帝亦大有人在

在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
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在中國正式的歷史中:新唐書、舊唐書,
武則天的人物傳記後面,都沒有加評論,
沒說她好,沒說她不好,她到底好還是不好,見仁見智,
不過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武則天的墳墓叫乾陵,
所謂的乾陵,指的是墓碑是無字碑。

墳墓一般都會有一個碑文,
歌功頌德一翻,或者辱罵一翻。
然而,武則天的碑文一個字都沒有,是無字碑。
除了武則天,中國有三個很有名的墳墓是無字碑
另外還有一個是魏徵的墳墓
魏徵是唐太宗的諫官,魏徵死的時候,唐太宗非常難過,
幫他親筆寫碑文,把魏徵好好的贊美一翻,
其中有最有名的一句話:
”以古為鏡可以知新斃,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德失”
唐太宗把魏徵當成人鏡,對他可以說是非常的贊揚,
但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
不知道怎麼搞的,唐太宗愈想愈氣,
身為皇帝,卻常常當庭之上被魏徵批評,
根本就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再加上有心的小人從旁挑釁,
唐太宗一怒之下,下令把魏徵的墳給毀掉,
把魏徵的墓碑給打掉,把上面的字給磨掉。
又隔一段時間,唐太宗又想想,其實魏徵還是滿好的,
再重新去恢複魏徵的墳墓,再把那個墓碑給豎起來,
問題出在墓碑豎起來沒錯,上面的字已經被磨掉了,
所以最後魏徵的墳墓也是無字碑。
只能說君王的喜怒常常會無常的,伴君如伴虎此話一點不假。
最後還有一個無字的碑,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黑玉碑。
大陸的中山陵中只有一個黑玉碑,黑玉碑只寫了一個:
中國國民黨長總理-孫中山葬於此。民國18年6月。
也許國父的偉大,是沒有辦法用筆墨加以形容的,
所以也是一個無字碑。
在武則天當權期間,為了招攬人才,實行科舉:
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
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宰相狄人傑,算是最得武則天信任的人,武則天尊稱他為國老。
在武則天破格升他擔任宰相期間,只要武則天有不當的施政措施,
總是當面勸諫,而武則天也聽從他的勸告
因她本如喜愛文史,所以特別重視進士科。
還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
在她施政的年代裏,
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幹將為其效命,
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
武則天認為:“建國之本,必在務農”,“
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
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
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裏,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
在抗擊外來人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
武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
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
武則天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唐書沒有評價,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中國二十五史之中,只要能被寫進正史中都須要有證據可查,
因此正史裡頭的可信度都頗高,
舉例來講,倘若當朝賦稅越低,表示這個皇帝越關心人民,
換言之賦稅越低,則人民生活才可以越富庶;
且人口總數越高代表社會越安定;貿易量越大,表示經濟越繁榮;
文意上、文化上的表現越好,表示人民生活越安定,
生活很安定,才會去重視文意的表現;版圖越大,代表國力越強...
還是能從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之中,去判斷一個朝代的盛衰興亡

多數的學者常把唐太宗當成是好皇帝的典範。
若把唐太宗跟武則天當權的時代做對比,會從史書中發現:
武則天當權的時代,
賦稅比唐太宗還要低;人口總數是唐太宗的1.7倍;版圖也比唐太宗還要大
換句話說,武則天當權的時代是個繁榮的時代,
然而,也有人認為好是因為唐太宗打下的基礎,
但是假設唐太宗打的基礎,
繼位的武則天假如能力不夠,
則過一段時天就會把那個本給耗的差不多了,
真實的情形是
由於則天武後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群臣敬服。
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
也是這樣,讓就武則天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才有機會掌握權力
武則天當權前後一共50年,而這50年是唐朝最盛的時代,
而且這武則天打下的基礎,後來還庇祐了後來的唐玄宗長達十二年
所以問題來了!!
站在當時老百姓的立場,
對當時老百姓來講,賦稅很低,社會繁榮,經濟發達...
老百姓應該會喜歡這樣的皇帝,要推翻這樣有微的惶地需要有強烈的理由
絕對不能再用:武則天魚肉人民、或是武則天造成民不聊生...這樣的藉口
因為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這些情形都不存在。
在這個情況之下,去攻擊武則天,
去說她多壞、有多糟,要讓老百姓可以認同...
一篇引起共鳴的討伐檄文,下筆撰寫更顯的困難重重,
出乎意料的是,這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寫完短短10天之內,
招幕了十萬大軍,可見有其極大的說服力,
甚至,連被討伐的武則天看到以後,大為感嘆,
有這麼好的人才,竟流落到民間去了
聽說武則天在聆聽請部署唸這篇檄文時,聽到
"一抔(ㄆㄛˊ或ㄆㄟˊ)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這兩句時
大為讚賞,不僅要求朗讀的人反覆多次
還數落了當時的宰相狄人傑,
認為這樣傑出的人不能為當朝所用是宰相的過錯
雖然駱賓王在討武檄文中對武則天罵了個痛快,
但武則天對他的文才確實青睞有加。
這也可見武則天的氣度,是很多中國歷朝皇帝所望之莫及的。
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
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
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
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
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
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中,
在那個男權世界裡,武則天由一女子到君臨天下,
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奇蹟,她的一生自然充滿了傳奇色彩。
她的歷史功過,
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
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ㄅㄧˋ)。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踐元後於翬翟(ㄉㄧˊ),陷吾君於聚麀(ㄧㄡ)。
加以虺蜴(ㄏㄨㄟˇ 一ˋ)為心,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ㄓㄣˋ)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鳴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
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ㄌ一ˊ)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
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
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
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
一抔(ㄆㄛˊ或ㄆㄟˊ)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
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這篇用詞優美,鏗鏘有利的駢文用了不少典故在其中
連被討罰的武則天,讀來都不得不佩服其文采

最特別的字,當屬”曌”這個字
”曌”即「照」,是武則天所造十九個新字之一,
取日月當空之意,用以為己名。

其中的典故,輕描淡寫以一句話帶過
背後卻都有段足以引以為鑒的歷史故事

”霍子孟之不作”

霍子孟,指的就是霍光,字子孟。
漢昭帝(劉弗陵)即位時僅八歲,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受武帝遺詔輔政。
昭帝死后,迎立昌劉賀尊為邑王。
但是因為邑王荒淫無度,光廢昌邑王,
另立劉詢為宣帝,安定了漢王朝。

”朱虛侯之已亡”
朱虛侯是漢高祖(劉邦)孫子劉章的封號。
高祖皇后呂后死後,呂家的勢力陰謀篡國。
劉章同陳平、周勃等合謀誅諸呂,
迎立代王劉恆,及後來的漢文帝,才安定了劉家政權。

這兩句是感嘆這兩人已不在,暗示大家效法他們的精神。

”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
其中燕啄,指的正式在中國始終想負盛名的大美人趙飛燕。
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句說是為蛇蠍美人。
性情狠毒,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就把許多皇子殺掉。
當時有童謠:“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
這一句是說明武照之惡毒....
因為武則天曾先後廢掉、流放和殺死太子李忠、李私、李賢等。

”龍漦(ㄌ一ˊ)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龍漦帝后的典故由來,則是傳說夏朝末年,
有兩條龍下降宮廷,口說人言,吐下涎沫。夏帝把龍涎裝入匣子藏了起來。
到周厲王時,打開觀看,
龍涎流入內宮,一個少年宮女感而懷孕,生下一個女孩,就是褒姒。
後來褒姒做了周幽王的皇后,
褒姒最有名的故事,與我年紀相仿的人應該都還有印象才是
因為周幽王為了能讓褒姒一展笑顏,不惜”點烽火臺”
讓駐守的城邦已為京城戰事起,急忙趕回精誠營救皇帝,才發現是鬧舉一場
等到真正敵軍攻入京城時,便沒有駐守的軍隊趕回營救了
因而招致了西周的滅亡。
這一句則是暗示武照所建立的武則天建立的大周王朝壽命已盡


上一篇: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