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1 08:11:16阿彥
[諮商理論-合作取向的理論基礎、哲學立場]
[諮商理論-合作取向的理論基礎、哲學立場]
合作取向是後現代的理論之一
其理論基礎為社會建構論、聖經詮釋學(以下稱詮釋學)
社會建構論著重在知識的本質,詮釋學則著重在理解的本質
社會建構論-
1.挑戰真理的絕對性
2.強調在地性的知識
挑戰真理的絕對性:
社會建構論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
存在著許多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真理
但是這些真理的力量和權威性並不是穩定不變的
因此它鼓勵我們去反思、質疑這些真理,而不是全部都接受。
強調在地性的知識:
社會建構論認為知識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換所形成的
包括了行為、想法、感受、自我認同和理解等
都是存在在各式各樣的對話和互動當中。
在地性知識強調的是差異性、不同之處,而不是相似性或模式。
補充:挑戰真理的絕對性-相關概念
敘事治療對問題形成原因的觀點:
敘事治療受傅柯和社會建構論影響
認為那些建構社會主流文化論述的人擁有權力
使得人們常常會依照這些論述做為標準
來評斷自己的能力、身材和人格等
而產生自我挫敗感,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的
而當人一直用這些論述來描述自己的經驗時
就會陷入問題的困擾當中。
-------------------------------------------------------------------------------------------
詮釋學-
1.無法直接改變對方
2.無法完全了解對方
3.了解是一種衍生性的過程
4.沒有最終的詮釋
無法直接改變對方:
詮釋學認為一個人不可能直接改變另一個人的行為、想法和感受
因為對方也具有詮釋資訊的能力。
無法完全了解對方:
詮釋學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所說的事情
因為語言並不代表事實本身,也不代表它所指稱的事物
因此在了解對方的過程中
我們必須努力的去了解對方所使用的字的意義
以達到共同性的理解。
了解是一種衍生性的過程:
詮釋學認為了解是一種關係性、對話性和衍生性的過程。
在和對方對話、試著了解對方的過程中,會有新的東西浮現
而在和不同的人說同樣的故事時,也會有新的東西浮現出來
使得知識不斷的擴大和改變。
沒有最終的詮釋:
詮釋學認為我們無法對一件事情達到最終的詮釋。
它只是眾多的可能性之一
世界上並不存在著獨一無二的優勢見解
因為理解永遠是一種詮釋的過程。
-------------------------------------------------------------------------------------------
合作取向的哲學立場-
是指治療師透過自己說話的方式和行動
來傳達出自己認為在和案主互動時,很重要的信念、態度和價值觀
並真的能夠讓案主感受的到。
1.「案主是自己生活的專家」「案主是治療師的老師」
2.「一起探索」
3.「不抱著知道的心情」
4. 公開內在對話
5. 雙方互相承擔改變的風險
6. 差異是了解彼此的機會
「案主是自己生活的專家」「案主是治療師的老師」
(1) 治療師把案主的知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 治療師自身的知識不比案主優越
治療師相信案主最了解自己
一定會說出對他最重要的事,也一定知道何時說和怎麼說。
因為治療師和案主的談話在案主的人生只佔了短短的一瞬間,
在那麼短暫的時間裡,治療師是不可能完全地了解、認識案主。
「一起探索」
(1) 對案主的意識形態保持開放
(2) 對案主保持著好奇、感興趣的態度
(3) 願意傾聽和回應。
治療師慢慢的聽著案主呈現給治療師的觀點
並試著用案主的觀點、價值觀
來理解、聽到和聽懂他所想要表達的東西
然後治療會變成一種相互檢視、質疑、好奇、反思的共同探詢
一起探索對某件事情的意義而達到共同性的理解。
而在這種了解的過程中,新的可能性就會被創造出來,
因此我們要對結果抱持著不知道的心情,接受結果的不確定性。
「不抱著知道的心情」
(1) 懷疑的態度
(2) 對案主好奇、感興趣
(3) 看到案主獨一無二的地方
治療師要對自己認為自身已經知道案主的部分抱持懷疑的態度
不管這個知道是來自過去的經驗,理論上的知識
或是和他是某一類的人的知識
如此治療師才能持續對案主感到好奇、感興趣
想要進一步的去了解案主而看到案主獨一無二的地方
並且避免因為在治療師的位置上具有比較高的權力
而抑制了案主的聲音
公開內在對話
(1) 試驗性和暫時性的方式提出自身知識
(2) 保留和尊重案主的態度
治療師往往會用自身的內在對話來理解個案
例如專業的理論、個人經驗的價值觀
而這些內在對話會影響治療師如何傾聽、聽到、提問和回應個案。
如果治療師要提出自身的知識
包括問題、討論、意見和建議時
要以試驗性和暫時性的方式提出
並且抱持著保留和尊重案主的態度
讓案主可以一起參與討論、質疑這些專業的看法
治療師的知識只是提供對話的糧食,而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
雙方互相承擔改變的風險
(1) 互相改變和影響
(2) 重新檢視自身的價值觀
在對話的過程中,雙方都是共同的參與者
雙方都試著互相理解和回應對方
在這種對話的過程中
雙方帶入談話的東西都會受到影響和改變
也就是自身的想法、信念和價值觀都會受到影響和改變。
這種影響和改變的風險是雙方必須要擔負的。
而治療師要永遠能夠讓自己的知識被質疑和改變
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個人的價值觀。
差異是了解彼此的機會
(1) 差異是對話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2) 差異是了解彼此的機會
(3) 差異是無限可能性的來源
每個人對於問題、解決方法、對彼此
對目標和改變的期待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描述
而這些觀點和描述往往有很大的差異性
因此差異是對話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與其用沉默或反駁的方式
來排斥和自身價值觀不同的部分
不如利用這個機會試著去了解彼此的觀點
差異是有價值的,是無限可能性的來源。
因此治療師不會去模糊這些差異性,認為這些差異性需要化解
或刻意去尋求一致性的意見,而是讓這些差異自然地呈現。
參考資料
賀琳.安德森 <合作取向治療:對話.語言.可能性>
賀琳.安德森、黛安.葛哈特
<合作取向實務:造成改變的關係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