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1 00:32:22長老

轉貼:蘇治芬期許:下一個雲林會更好

《面對新首長》

蘇治芬期許:下一個雲林會更好

為服務讀者,聯合報雲林縣採訪團隊推出「面對新首長」,採訪雲林縣長當選人蘇治芬,透過記者訪談及貼身觀察,讓讀者進一步了解蘇治芬開拓縣政的藍圖。


聯合

蘇治芬1.jpg

記者段鴻裕、李鋅銅

雲林縣長蘇治芬以22萬9958票連任,4年前,她以塑造雲林成全台「農業首都」為目標,今年,她為縣民期許「下一個雲林」會更好。本報記者專訪,請她談談施政理念。(以下簡略「問」,蘇治芬答)

蓋圖書館 激發學校購書意願

問:蘇縣長過去對學校的圖書問題很重視,未來要如何推動圖書、教育、文化?

蘇:我拿8千萬建圖書館。圖書館建好,讓他們感覺「這個圖書館蓋得很漂亮」,就會開始要軟體。我就是要這樣;當我給你圖書館時,你就會向我要軟體,那就對了。

8千萬元可以改善全縣98所學校的圖書館,我感覺,軟體就是每年都要增加,但書很貴,幾十萬元買起來只能看到一個書櫃,沒有滿屋子都是書;我有1次,花了不知幾十萬元,買回來才發現「只有一點點」。因此,第二階段要買書。

問:推動圖書的規畫有哪些?

蘇:我們先帶校長到外縣市看圖書館,再找建築師和老師、校長談,因為錢是撥給學校執行。過去,從大人觀點蓋圖書館,我們找建築師,告訴他們範本、讓他們執行。

我們主管會報,看一部有關河川的影片。在美國西雅圖,他們建水溝不是說要做溝,而是要把溝弄得很乾淨、很漂亮,他們從魚的觀點來看如何做一條水溝?水溝是要給魚住的,魚可以住在水溝,人的問題也就解決。圖書館也一樣,就是要從小朋友的角度看圖書館,把它建好,給了軟體,再看如何使用。




蘇治芬2.jpg

推動教育 考量外配子弟需求

問:現在小朋友出生率降低,今年國小新生入學,外籍配偶及新移民的下一代占了滿高比例,對國小教育,如何適應新移民的下一代?

蘇:若想實質上對他們有幫忙,還是要廣設「夜光天使」,外配的小孩起跑點輸給我們本國小孩,「夜光天使」至少可將小朋友留到晚上7時。這是對他們最務實、最能幫忙的地方。雲林縣最近幾年來,外籍配偶以越南籍居多,他們有組織,我們會輔導、輔助他們辦自己的活動。最近1、2年看到他們的成果,感覺還不錯。

雲林縣平均約15戶裡有1戶是外籍配偶,10名小孩可能有1人是外配所生。都會如斗六地區可能沒有,沿海可能就有。

選舉議題 釐清選戰爭議

問:縣長選舉時,對外界的質疑都沒有回應,是否可以說明?

蘇:選舉期間,我面對的問題都是錯誤的問題,只是將議會某些議員質詢拿出來使用。雲林縣的地方政治生態展現在議會文化,民主機制賦予議員言論免責權,但沒有給候選人言論免責權。

以柳丁來說,外界說我花3千多萬元,但其中1千多萬元是收購次級柳丁,過去收購次級柳丁做堆肥或榨柳丁汁,我們等於把過去用來做堆肥的農業廢棄物,拿來做公共裝置藝術,然後變成廢棄物,再丟掉。過程是一樣的。這是蘇嘉全看國外的檸檬節,由農委會委託我們辦的活動,只不過辦起來以後,和預期有差別。

問:落差在哪?

蘇:原本要做1個二層樓高的孫悟空,後來標出去。但公務人員會害怕,他們先評選,評審委員指定那間,標到以後,根本做不出來,原來要做一個大孫悟空,結果只做出一個小柳丁寶寶而已。

就是因媒體報導而緊縮。當初我們解釋,媒體沒有平衡報導,使得縣府的聲音出不來,後來就一直縮,也就是說,我們也被媒體主導,陷入媒體的迷思裡面。

首創子母棒球場 帶動周邊

問:斗六棒球場的問題和未來推動?

蘇:斗六棒球場是子母棒球場。全台灣,國際棒場有子場,只有我們雲林縣有。因為國際棒球場是大人的規格,小朋友沒辦法使用,一年365天,要維護一個國際棒球場的品質,又不能隨便開放,全年維護就是為了辦國際賽,了不起辦1個月、30天,你要怎麼辦?

棒球場是中央丟下來的禮物,以雲林縣來說,我們的棒球選手都還沒有培養起來,為讓當地小孩能培養成為我們的棒球選手或國手,一定要有個子場。

我說服中央體委會說,「你已經給了我一件衣服,可以穿得漂亮,但如果沒有項鍊,就不像貴婦。」斗六棒球場我向體委會爭取9千萬元,縣府出1千萬元,總共1億元。

老實說,雲林並不需要國際棒球場,所以我要補強第二期,配合旁邊低密度住宅,相得益彰。以前附近土地很難賣,現在已漲起來了。


蘇治芬3.jpg


高鐵設站

新農業也要發展

問:雲林縣民對高鐵的需求很迫切,高鐵的進度如何?

蘇:高鐵設站從明年元月一日開始起算66個月,在民國104年6月底前會設站完成,雲林縣高鐵站體目前概略已完成,然後進入細部設計;台灣高鐵融資案確定後,借貸若進入台灣高鐵,就開始細部設計程序。連外道路施工大分接近完工。

問:4年前,您以農業首都勝選,未來對推動雲林農業有何目標?

蘇:傳統靠勞力的農業已過時,希望農民思考從現代農業、科技農業著手;這一部分需大量資金輔導,但農民多赤手空拳,這也是目前的瓶頸。我希望未來引進資金,讓農民可在自己土地做很多事,找到定位;目前是農業企業的農業時代來臨,如沒往這方面發展,台灣、雲林的農業實在「前途堪慮」啊!

【2009-12-15/聯合報/B2版/雲嘉綜合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