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22:00:00長老

北港媽祖文化概述

北港媽祖文化概述◎文:北港文化工作室// 28 Apr 2009



0?㎡予摰桃陛隞鲸葉?望鞒??.jpg



『北港迎媽祖』去年2008711即已被雲林縣政府正式公告為『文化資產』,並公佈於文建會及文化處的網站。事實上,『北港迎媽祖』只是北港媽祖文化精華的展演,廣義的『北港媽祖文化』不僅限於盛香期那三個月,時間上更應包括四、五月各舖會社團的卜爐過爐、七月的普渡;最後則為重陽節的秋祭媽祖升天。地理上更廣及日本、香港、美國、巴西、南非、法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

一、歷史背景:

「北港街,即笨港」(清朝文獻1894「雲林采訪冊」ㄧ書即有記載)

北港位於笨港溪(今北港溪)出海口。荷蘭人古地圖上就已經在今日北港的位置註明(R’’Pookan)。明朝文獻亦記載,1621年沈有容勸退荷蘭人,改往『北港』(即指臺灣)發展。同年(1621)顏思齊、鄭芝龍率眾登陸笨港,並引三千移民入墾,為漢人大規模移墾台灣之始祖。早年笨港港道迂迴,易於迴避官兵,因而成為早期閩粵先民渡台主要渡口之一。

康熙33(1694)樹璧和尚自湄洲,奉請媽祖赴臺傳香,笨港街與外九庄信徒合力創建「笨港天妃廟」,即今「北港朝天宮」。不久靈氣遠播,至道光年(1821_1850)詩人施瓊芳(曾任台灣最大書院山長)即已讚稱「北港靈祠冠闔臺」。

清同治四年舉人吳子光(曾任邱逢甲的老師)在他的「一肚皮集」也記稱「廟以嘉義北港為赫,每歲二月,南北兩路人絡繹如織,齊詣北港進香。」

日治時期,日本人則譽稱北港為媽祖信仰的總本山。當時的報紙即常有「北港進香」的報導或廣告。

時至今日,社會多元化,民間信仰也隨之多元化;唯有北港一地,因有先民?手胝足,奠下數百年靈氣遠播之基業,如今依然保有較多的媽祖信仰傳統文化。

 

二、文化與歷史之美:

北港的媽祖文化在宗教、歷史、建築與音樂、繪畫、工藝…..都有可觀之處。在北港朝天宮,我們可以欣賞到三百多年來不同年代的神像、石碑、龍柱、信徒名諱、商號、地名..及不同年代的各種器物和建築構件。這些捐獻者在交通不方便的一、二百年前即已來自台灣各地,甚至遠至福建亦有信徒捐獻。這些捐獻者有當年的大墾戶、有進士、舉人、、、及各地士紳,使得參觀北港朝天宮,有如在參觀台灣社會的縮影;與乾隆年台灣府志所說的「笨港小台灣」正相吻合。

從北港迓媽祖的行列?,我們還可以讀到不同時代產生的各種社會組織;我們可以讀到不同時代產生的傳統藝陣與現代新興陣頭;也可以聽到古老的漢唐雅樂(南管)、漢唐鼓樂(開路鼓)與現代管弦樂、現代流行音樂、仍至於西洋的嘻哈音樂、、、古今並存。在長達三個月的盛香期?,把台灣民間宗教信仰文化,古今並存、娛人敬神、人神共歡的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

三、獲雲林縣政府公告為『文化資產』之理由:

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歷時久遠,為全世界媽祖香期重要活動之一。由於媽祖是民間相當重要的信仰,信仰圈遍及全台,地方廟宇為穩固其信仰圈,紛紛自各地媽祖廟採分香形式,以添廟神靈威,故逢媽祖誕辰前夕,各分靈廟宇皆須回祖廟謁祖割火,甚至非分靈廟宇,亦會前往進香交香,促成宮廟間聯誼與交流。也因此造成媽祖香期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紀錄,故清代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廟分靈最多之祖廟,從新年之始即為媽祖香期開端,至三月期間人數暴增,香客人數冠為全台之最,可視為「三月瘋媽祖」典型表徵。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係指以香期間北港媽祖遶境出巡及祝壽的相關慶典活動。早年訂於農曆三月19舉行一日遶境,民國44年(西元1955年)因天寒決定縮小上元祭慶典,將三月遶境擴大為1920天。每天日夜各一次依循各天路關遶境出巡,遶境隊伍有各式陣頭、朝天宮各神明會、轎班會、藝閣、花車,行伍長達數公里,熱鬧非凡;遶境重點特色乃在陣頭藝術上,遊街藝閣雖運行工具多改為車輛,可藝閣上故事情節仍由真人扮演,在台灣已是少見;其他陣頭演出另有三至六媽祖轎、虎爺轎吃炮、金垂髫太子轎犁炮,等傳統之保存並有電音三太子等創新藝陣得出現。

其武館分德義堂與勤習堂兩大系統,德義傳承達摩太祖拳法,勤習則師承自西螺七坎;除了宋江陣,德義堂的龍鳳獅也是他處少見。)


遶境算是暖壽活動,至農曆三月廿三當日正式進行祝壽大典,拂曉祭聖,依遵古法。天色未明,各員齋戒沐浴,集合宮中,上午6時正,開始祭典。具備祝帛、羊一、豕一、牲醴一付、筵席一、青果四色、糕餅四色、粿類若干,依照順序隆重舉行。朝天宮董事長擔任主祭,董監事及地方人士任執事,與祭人員均著長袍馬褂,以示隆重,採用三獻禮為媽祖祝壽,而其順序必先祭聖父母而後致天上聖母。祝壽大典於望燎復位後,三獻禮畢。後祭境主公,獻香,獻爵,獻帛,儀式從簡,祭典歷至此終告結束。

四、展望:

北港多年前曾被政府指定為宗教觀光區,二十多年來,雖曾有許多規劃,但能落實的不多。這三年多縣府與北港鄉親共同以1.維護歷史街區、2發揚傳統宗教民俗文化.3.建立老街觀光口碑.。做為努力方向。

在陣頭文化方面,第一年推出百年藝陣,並嘉許犛炮之恢復傳統。

第二年推出『傳統藝閣,風華再現』及399遊北港活動。

去年7月縣府也已將【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公告為文化資產。

今年則推出綜合性媽祖文化節活動,內容包括劇團展演、藝陣邀請賽、踩街遊行,傳統藝師的影像紀錄及作品展覽等。

目前都已見初期成效,香遊客都日漸增加。然而囿於經費、人手、以及各界觀念之分歧,部份業務遭遇困難,縣府仍將不斷檢討,不斷改進,使北港能成長名副其實的宗教文化觀光古鎮。

 

敬拜媽祖除了緬懷先民早年勇渡黑水溝,艱辛奮鬥之墾荒精神;亦應祈求神祇賜福斯土斯民、國泰民安;做為媽祖虔誠之信徒,更應效法媽祖孝敬父母,犧牲奉獻,濟世救人之慈善胸懷,才能讓北港媽祖文化之精神流傳久遠,神庥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