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2 01:02:08長老

北港香爐(北港諺語外篇) 文/許士能


 北港香爐(北港諺語外篇) 文/許士能 圖/取自朝天宮志
(原載於第十五期 北港溪雜誌1998年1月23日出版)

(一)諺語有可能是好事者自創的
香爐是宗教祭器之一。古人因用艾草來與神溝通,因此祭器中並沒有「香爐」。

香爐的原始造型源自古代的「爵」、「踽足豆」。
香爐的原始用途,也不是用來插香;它的原始用途是用來薰香。
在漢朝,佛道尚未盛行時,就有達官貴人,每在出巡行列中用轎子擺設香爐,

以壯大儀仗行列,至今迎神賽會仍然襲用至今。在魏晉南北朝記載中,可讀到香爐的其他用途,如:廳堂中的擺設,或焚香董衣,

或焚香淨化空氣......等多種用途,現代人也都延用不廢。

事實上民俗界在1997年以前,從沒有人聽過李昂小姐所提的「北港香爐」這句諺語。假如有,那麼這句諺語的產生有以下幾個可能:

1.1910年前後朝天宮重修緣金來自全島各地,是台灣第一座有能力向全台募款的寺廟,事情極為轟動。因為正殿、三川殿都在翻修中,大香爐(正式名稱為天公爐)從正殿前的天井移至廟埕。當時的朝天宮風景明信片可看到修建中的三川殿前擺個大香爐,十分引人注目,也引起不敬神靈者,輕視民間信仰者的戲謔,自創這句諺語。這句諺語因對神靈不敬,因此少有人提起,文獻上更不可能有記載。

2.1910年代以前,台灣寺廟少有擺設大香爐。朝天宮重修時,有信徒捐神鑄此大香爐,藉著朝天宮鼎盛的香火,這一大香爐因而名聞全台。但也有人一向對朝天宮鼎盛的香火,感到眼紅或不悅,因此創造這句「酸葡萄」式的諺語。

3.台灣諺語中,最早有關「香爐」的諺語,應是「朴仔腳香爐──大耳」。(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本刊第七期)朴子腳香爐鑄於1992年,菲頭糖廠信徒所捐獻。近年來,才有人記錄這句諺語,李昂小姐等好事的文人才將它訛誤為「北港香爐」。

4.空大人文學系系主任蔡相煇博士,則認為是由「北港媽祖人人拜」這句諺語訛誤纂改來的。

5.當然也有可能是李昂小姐錄自鄉野傳言;也有可能是李昂小姐自創的一句諺語。



(二)文物太多令朝天宮遺失部分古香爐

北港朝天宮香火名聞全台,是在道光年間的事,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朝天宮建廟雖已有三百零四年,卻不曾保有二百年以上的香爐(文物館裡藏有乾隆年的石角爐,是近來信徒收集所得,轉贈給朝天宮,是否原為朝天宮所有,有待考證。)

朝天宮現存文物,屬於二百年以上的不多,原因甚多。原因之一可能是文物太多,在民國六十年代以前,常有文物外借不還的情形。信徒不斷的敬獻新的香爐,自己原有的古香爐可以收起來不用,信徒新贈的香爐造形新奇精緻,不可不用。附近友廟,迶缺祭器者,在大拜拜時,常有向朝天宮借用祭器的習慣,久而久之,那些古香爐便因此遺失。


(三)朝天宮現存香爐概說:

香爐因材質不同,可以分石爐、陶爐、鐵爐、銅爐、錫爐......;最簡單的,則是削竹為爐,置於灶上或門柱上。

香爐因用途不同,也分為天公爐、燒金爐、點香爐、插香爐、篆爐(又稱貢末爐)、手爐、傳香爐......。

朝天宮現存的香爐有四、五十個。二、三十年前成立歷史文物館,總算保住倖存的十來個的古香爐。朝天宮列出的有九個,茲擇其中三個香爐簡介如下:
1.萬年香火爐:咸豐七年(1875)大陸泉州第二大移民港──深滬港信徒翁載恭、王源爐、翁長興、黃懷抱等人敬獻。

(註:第一大移民港係涵江。)朝天宮這個銅製萬年香火爐,晶瑩圓潤,與朝天宮旺盛的靈氣,相互輝映,最上鏡頭,常見於對朝天宮的各種報導媒體。這個萬年香火爐可稱得上是朝天宮的首席香爐,目前專供各地香客刈火,肩負傳佈北港媽祖靈氣重任。

2.道光年石雕香爐:道光十二年(1823)大陸漳州府海澄縣信徒高清禿、郭禎祥一仝敬獻,雕紋清晰流暢,造型樸實有力。由此香爐和朝天宮其他大陸信徒所獻或所題文物可以得知,道光年間,北港朝天宮不但業已香火冠全台,甚且名氣遠播,連大陸福廣兩省都有信徒。這個漳州信徒所獻的香爐,是目前朝天宮所存,確定為朝天宮所有的香爐中,歷史最早的。可見,它尚有道光年以前,由本地信徒敬獻的香爐,因有了大陸信徒所獻的精美香爐,本地信徒所獻的香爐卻被忽視了,久而久之早已遺失了。


3.宣統年錫製篆爐:朝天宮的文物,來自外地信徒所敬獻,如以地區來分,得自台南府城信徒所獻的最多。此一篆爐係宣統二年(1910)台南普濟殿所敬獻。台南普濟殿主祀王爺,卻與北港朝天宮時有往來,道光年(或咸豐年)更曾聘朝天宮僧統所傳「瑞芳」師父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