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6 19:54:43 ssf3383

非懂不可MOU!摘錄

非懂不可MOU

製作人: 張毅 君、劉佩修   撰文者:賴寧寧 研究員:陳泳翰

MOU要簽了!陸資來台閘門大開,人民幣可能淹台灣腳目,

金融股漲不停,漲什麼?MOU加上 ECFA,會讓台灣金融

產業雞犬升天,如何搶賺開放利多? 你會更窮?還是更有錢?

民生東路上的招牌已見中國航空業身影,下ㄧ步,

中國的銀行也要來了。(攝影者.翁挺耀)

想像一下,台北的街道有一天出現這樣的情景。

左邊是彰化銀行,右邊是中國銀行;後方是中國信託,

而前方不遠處是中國的交通銀行、招商銀行;

再不久將來,或許台北的某個街道,到處都是

中國銀行的招牌,成為中國的「銀行一條街」。

這些中國來的銀行,會像花旗、渣打、豐等外商

銀行一樣遍地開花,出現在台灣的每個角落。

MOUECFA 投資人民幣、陸股,想像空間大

再想像一下,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台灣的

銀行開立人民幣存款帳戶,就像現在開立美元等外幣

帳戶一樣方便,不必利用人頭戶迂迴赴海外開戶,

就能享受人民幣存款二‧二五%的利息(中國銀行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及升值的差。你也可以到

「中國銀行」款到中國,繳納你在上海置產

買房的貸款。

這一天也會來。早上操作台股,下午,上海股市有

行情,你就直接在台灣的證券商下單,直接買賣

上海A股,不必透過人頭戶,跟著中國經濟起飛,

賺股票財。

甚至連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談到MOU(兩岸金融監理

備忘錄)的進度時都說,只要清算機制做好,未來都

可以把人民幣納為外存底的貨幣。

不管你有沒有做好準備,這些畫面,離我們已經

越來越近。

「MOU十月將搞定!」在中國「十一黃金週」前,

媒體再度報導兩岸將簽MOU的消息,受此刺激

外資大買金融股,金融股持股比率達到二四‧一二%,

創下金融海嘯後的新高,龍頭股國泰金股價更

重登六十元,創下十三個月來的新高。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證實:「要簽MOU,金管會

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等海基會、海協會

協商簽約的時間、地點了,至於時間點,金管會

主委陳冲曾經公開說,「不一定拖到明年,」立委

賴士葆則預估:「最晚在年底縣市長選舉前

(縣市長選舉日為 十二月五日 )。」

小辭典_MOU

MOU名為「備忘錄」,廣泛用於各類協議上。

但目前坊間所稱的MOU,一般專指兩岸在

「金融監理與合作」上的「備忘錄」。

MOU就像是入場券,讓金融業者得以進入中國

市場,總算擁有和其他外資「同等」規格的

待遇。但當具有「自由貿易協定」精神的ECFA

簽訂後,入場券可望升級為VIP招待券,台資

將享有「優於」外資的待遇。 

什麼是「MOU」?從兩岸開放的步驟來想像一下,

三通,通的是人來人往、飛機直航,通人、通貨;

MOU通的是「錢」,所有跟錢有關的都通了,包括

銀行、證券、保險,買賣股票、基金,還包括把新台幣

存在人民幣帳戶。但這一切的改變,必須搭配在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才有可能實現。尤其在

台灣開立人民幣帳戶,還得央行總裁彭淮南同意。

MOU和ECFA什麼關係,為何要放在一起談?賴士葆

一言中的:簽了ECFA,就等於關起門來給好處。

意思是說,如果只簽了MOU,銀行辦事處只能升分行,

還是不能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務,如果按照國際間的

遊戲規則,至少等三年是不可少的,還必須達到三年中

有兩年獲利的條件;但是如果兩岸簽ECFA,這是

台灣與中國簽訂的,就不必理會國際規則,直接不用

排隊,就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業

馬上就雞犬升天。

因此,MOU只是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入門票」,

取得入場券而已,但ECFA才能讓國內的金融大軍,

升級為VIP招待券。

MOU的英文全名是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中文為「備忘錄」,這是兩國往來時經常簽訂的國際

契約,不具完整法律效力,但由於代表國家或企業的

名譽、道德責任,實質上仍起約束作用。內容以「監理」

為主,包括五大領域:一、資訊交換;二、資訊保密;

三、實地檢查合作;四、緊急事件聯絡網;五、平常

兩方人員互相聯繫、互訪。台灣目前已和三、四十個

國家簽訂MOU,即將和中國簽訂的是金融監理MOU,

包括銀行、證券、保險。

——銀行業西進——
跳出小池塘,一家子行年獲利可望逾三十億

簽下MOU後,利多究竟是什麼?政治大學 金融系

教授朱浩民說,MOU簽完後,最大受惠的是銀行業。

因為,台灣七家銀行在中國的辦事處,在MOU簽了

之後,便可申請升格為分行,開始營業,這對苦守

七年寒窯的銀行業而言,「春天終於來了」,第一銀行

副總經理林佐堯信心滿滿的說:

「去那邊,就要玩大的。」

玩大的意思就是,過去在台灣彈丸小地,銀行、

證券業是在游泳池游泳,而現在可以跳到大海

裡游泳了,這也是為什麼金融市場一聽到這三個

英文字,就興奮莫名。

來看一下,早走在台灣之前的國際級大銀行的

中國經驗。

二○○六年十一月,中國公布「外資銀行

管理條例」,讓登陸的外資,得以申請分行、

或子行,正式營業,經營人民幣業務。

經營人民幣業務是所有銀行赴中國投資的

最終目的,而取得人民幣業務的幾家外銀,

包括豐、花旗、渣打等,今年,已開始獲利。

根據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s)今年六月公布的〈中國外資銀行〉

Foreign Banks in China 2009)調查報告

指出,受訪的二十四家外銀估計今年的稅後

盈餘,總共約為十二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四百零三億元),其中幾家大型外銀預估稅後

盈餘可達一至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

元至六十四億元),僅兩家今年有損失。

外銀在中國大都以子行方式營業,很快就嘗到

獲利的甜美果實。一家中國的子行,一年就能

貢獻新台幣三十二億元以上的稅後盈餘,相當

於國泰世華銀行今年上半年稅後盈餘四十一億

七千多萬元的八成多,而,這三十二億元

的獲利只是起步而已。

這成績單,讓困在台灣小池塘裡的銀行業相當

豔羨,因為台灣有十萬家台商在中國,光是

台商的生意,林佐堯形容:「滿桌的佳餚。」

看到外銀的成果,也讓中信金控副董事長

羅聯福相當感嘆,他說:「台灣金融業受限

政策不能西進,現在只能看著外商銀行大豐收

,不管入股中國銀行,還是參與IPO(掛牌

上市),通通大賺錢,這些,原先都是

台灣銀行業者可能賺到的。」

如果可以承作人民幣貸款,以當地利差三個

百分點左右來看,幾乎就是台灣的三倍(

台灣存放款利差約一個百分點),也就是說,

同樣一百億元,在台灣,銀行只能賺一億,

在中國,可以賺三億。如果比較會發揮想像力,

銀行到對岸發展順利,獲利比重也越來越高,

股價是現在的兩倍、三倍也是合理。逐鹿中原

是台灣金融業者在激烈競爭下,獲利突圍速度

最快的途徑,這也是近期金融股大漲的原因之一。

不過,簽了MOU,不止我們銀行業可以赴中國

營業,根據WTO會員國互惠的精神(台灣、

中國都是WTO會員國),中國的銀行業在簽完

MOU之後,也能來台灣設分行。

立委賴士葆在今年 七月一日 組織了一個

MOU觀察團」,拜會的單位就是跟MOU

有關的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台灣

六位官銀的總經理全都到齊。

國台辦主任王毅為兩岸MOU簽署定了調,

他意在言外表示,中國把台灣當自己人,

但台灣把中國當商業夥伴,「是自己人,

就不計較,要五毛給一塊;是商業夥伴,

就在商言商。」

台灣十家民營、官股銀行將打頭陣

對很多人來說,簽MOU最重要的就是建立

「清算機制」,兩岸都有迫切需求,根據

賴士葆轉述,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希望

as soon as(盡快簽),他早就準備好了,

不然央行一年要買人民幣五億,透過美元

再轉一手,虧很大。

目前兩岸關於MOU的談判進展,不僅高層

有共識,「連底下局長階層的都有『熱線』

互通,」賴士葆說,箭已經架在弦上了。

最後「討價還價」,王毅給的重要訊息是:

雙方互設分行數是十家換兩家,就是台灣

方面目前在中國有七家銀行有辦事處,簽

MOU後,可立刻升為分行;增加兩家官股

銀行:兆豐金控、台灣銀行;另外,申設

辦事處多年的玉山銀行也納入第一批的

開放目標,合計十家。而交換來台設分行

的兩家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表面上看,十家換兩家,台灣好像佔了

便宜,仔細一看,我們是用十隻「小螞蟻」,

換來了兩隻「大象」!

大象有多大?中國銀行的總資產高達新台幣

三十八兆七千三百多億元,而台灣資產最大

的台灣銀行,總資產不過新台幣三兆九千

八百多億元,相當中國銀行資產十分之一強。

我們換到的十家銀行總資產加起來才十九.

七三兆元,只有中國銀行的一半。

針對雙方分行對開「七+二+一家」和

「兩家」的傳言,李紀珠「堅決否認」。

她認為,家數不是重點,「我們希望能實質

對等,」而且,「雙方的impact(影響)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