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00:48:40天光
【331】復活節
【331】復活節
在當代西方社會,從「耶穌受難日」(週五)至「復活節」(週日),通常是個連續三日以上的假期。類似台灣每年四月初的「春假」。
目前主流世界對耶穌受難日與復活節的日期,每年並不固定,復活節被定義為每年春分之後初次滿月後的首個週日。
復活節(Easter)對西方人尤其是基督徒來說,是個充滿喜慶的日子,不像耶穌受難日那樣悲傷。
有趣的是,Easter這個英文單字,原意就是「春」。
「春」無論在古今東西,都是象徵「甦醒、重生、新生、盎然的生機」。
耶穌在「春」這個時間點「復活」,可說完美地配合了「天時」。
而復活後,40日的春季佈道期間,耶穌在約500人(猶太同胞為主)面前大方展示自己的「復活肉身」,包括自己手腳上的「釘痕」,以證明自己真的就是那位曾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
此事當然引起羅馬帝國地方政府的極大的震動;懷有惡心而仇視耶穌的官員與祭司,當然是一邊害怕,一邊卻想著要怎麼再度加害耶穌。這也導致耶穌無法繼續久留在這個是非之地,否則更嚴重甚至牽連成更大規模的嚴重政治迫害很快會展開,到時候不只耶穌復活的肉身會再度被追殺,連耶穌的親友、門徒、追隨者、事蹟傳播者們,都會遭到株連,陷入生命危險。
耶穌最後選擇以直接升天的方式離開這塊土地,並非表示祂不愛這群人,而是「眾生業力因緣深重」的條件下,不得已的選擇。
耶穌升天後,是否還留在地球上?
這個懸念牽引出另一個重要的宗教「摩門教」。
摩門教相信耶穌在肉身復活升天之後,離開歐亞大陸,來到美洲大陸進行傳道。
雖然摩門教被主流基督教派視為異端,但摩門教的說法,符合某種邏輯。
這邏輯就是:既然耶穌能夠直接以肉體升天,當然也就有能力可以自由移動到另一塊大陸上進行傳道。
發源於美洲的摩門教將耶穌與美洲連結在一起,這一點自然不會被一千多年以來,一直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基督教各大主流教派所接受。因此被打為異端,也可說是一種必然。
然而,本人不認為宗教、派系之間的界線有那麼絕對,不可跨越;真正重要的是耶穌的「大愛精神」,除此以外,都只是人類自己的分別心罷了。
延伸閱讀:
【329】超越物質的精神意志
上一篇:【329】超越物質的精神意志
下一篇:【AI論】你擔心AI毀滅人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