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9 04:00:00天光

【2024大選】DPP該如何實現「居住正義」?

  
 
 
【民進黨該如何應對「居住正義」的挑戰?】
  
過去10年,台灣平均每年物價上漲1%左右。所以10年下來,平均物價只漲個11%左右(複利概念)。
 
然而,過去10年台灣六都的房地產,平均上漲了100%!
 
而台灣過去10年的平均薪資漲幅,大約與通膨上漲率相當,等於「實質」薪資10年來零成長。
 
真正懂經濟的人都會警覺到此問題的嚴重性。「房地產越來越貴,買不起」是真實發生的事(用專業術語說,就是「房價所得比」數值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房地產變貴,表示「有房階級」的財富變多,租金上漲,而「租屋階級」的窮人負擔變重,租金佔生活費的比重越來越高。
  
不只如此,「食物價格上漲」是造成窮人痛苦的更大原因。在俄烏戰爭前,台灣的食物物價已經每年平均上漲約4-6%。俄烏戰爭後,台灣食物價格年漲率約8%。
 
對窮人低薪階級來說,由於許多人是無薪或低薪,且有龐大負債,因此「實質所得」逐年負成長。這就讓社會上的街友越來越多。
 
有人會問:台灣的人均GDP不是已經超越日韓了嗎?怎麼大家還是覺得日子苦哈哈?
 
回答是:台灣平均的每人GDP很高,但實質平均薪資多年停滯成長,這表示「新創財富」大部分被「資本擁有者」所享有。勞動階級辛勤創造的財富,大部分都被房價、股價、汽車、黃金、白銀、虛擬幣、奢侈品、高檔消費...這些東西吃掉了。社會大眾的所得中,真正能用在日出所需必要花費的部份,反而越來越不夠用。
   
了解這些之後,就會明白,支持「居住正義大遊行」的年輕人,真正抗議的,並非房地產漲幅那麼簡單,而是在抗議一種理智上未必知道原因,但感受卻很深刻的「變窮」的感覺!
 
民進黨要應付這場居住正義大遊行,可不能傻傻用政黨惡鬥的角度看問題,而是必須用「誠懇態度」認真思考,提出改善貧富差距的經濟戰略大方向、大願景,讓人民感受到「你有改善貧富差距的誠意」,如此才能確定保住政權!
 
貧富差距問題不可能由勞工階級或中下階級自行克服。這是一個大環境結構,不是個人能對抗的。
  
唯一能介入改變貧富差距的力量,是來自政府。政府必須把貧富差距問題列入施政思考重點,才有可能改善(甚至解決)。否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就是會一直擴大貧富差距,圖利資本既得利益者。
 
而貧富差距一旦擴大,得利者必然僅是極少數人口,社會上多數人卻會淪為賤民。這就會造成社會動盪與政治革命。
  
蔡政府不能忽視貧富差距對政權延續的影響;當年扁政府、馬政府之所以無法讓執政黨延續政權,都與人民對貧富懸殊問題的不滿有關。
 
賴清德想要勝選,首要挑戰也是這個。
 
回顧馬政府的案例,2008年勝選因素之一,就是宣稱會「把經濟成長的果實由全民共享,而非僅圖利大財團」,馬迷相信了,紛紛投票給他。
  
馬上任後,第一任內,曾經想要落實此政見。為了因應2008金融海嘯,一度呼籲政府官員要「苦民所苦」,要求所有公務員都必須看電影「不能沒有你」,並推出「急難救助、擴大中低收入認定標準、奢侈稅、央行打房、房屋實價登錄、22K就業方案、補貼不裁員企業、允許無薪假、消費券」等措施,對貧富差距有微小的改善。
  
一時間,馬雖遭遇金融海嘯,但似乎有在認真挽救。只不過執行上也有很多瑕疵,造成問題,成果也不明顯。(包括最多人批評的22K拉低平均起薪的問題)
  
等到金融海嘯逐漸平息後,馬政府找吳敦義組閣,一度想要推「庶民經濟」卻找不到正確方法,(最主要病症之一是不敢阻止台資西進),於是「苦民所苦」淪為純口號,繼續放任貧富差距擴大,房價飆漲,實質薪資負成長。
 
2012年,馬連任後,因油電雙漲讓民調下滑,一度讓財政部長劉憶如推出證所稅,試圖挽救民心,卻造成股市狂跌,馬自己不敢出面支持證所稅,最後逼使劉請辭,證所稅也被取消。
 
由於滿腦子只想要押寶中國讓利,此後就無心於改革內政,而是改推服貿、貨貿、自經區、兩岸和平協議。然後就是因馬王鬥、洪仲丘案、太陽花運動、換柱等風波,造成政權輪替。
 
由上述案例可知,馬第一任,確實有些政策有利於中下階層,成為幫助他連任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二任則表現完全相反,無心內政,滿腦子只想要加速統一,最後失去政權。
  
從馬政府的案例,就可以知道,政府有心要做或無心於此,對社會的貧富走向能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政府其實能做很多事。
  
首要原則是「重用對貧富差距有深入研究且有前瞻嶄新思維的經濟學家」,而不是走台灣幾十年來的傳統老路,所有財經官僚與經濟智庫的研究員,幾乎全都是「重視經濟成長多於社會公平正義及環境永續性」的同溫層。
 
其次,是要勇於鼓勵「經濟創新、社會創新」。用創造性的做法,來應對目前許多傳統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
 
例如,可針對繳不出房貸的「所得惡化者」,推出「政府緊急暫時接管房貸」的政策,讓住戶正在居住的房屋不會因為幾期房貸繳不出來就立刻被法拍。(這是救命政策,功德無量)
 
又例如,推出「閒置空間自願收容街友」的鼓勵方案,讓空屋屋主有機會做慈善而不覺得損失,又能改善社會問題。
 
針對有意願脫貧的街友推出「自願改造者競賽」,讓成功脫貧的街友能獲得某些額外獎勵。(給予獎金或協助完成夢想)
 
針對無力脫貧的街友提出「輔導教育方案」,讓有經驗的社工及NPO,能針對個別問題,對症下藥。(給人或給錢,長期追蹤成效)
 
針對「遭遇離婚、失業、傷病等等重大衝擊的家庭」推出「緊急救援方案」,針對個別家庭所需的子女養育、經濟所得、心理健康、照顧休息..等問題,對症下藥,給予協助。(給人或給錢,長期追蹤成效)
  
再例如,最簡單的,針對「房價所得比明顯失衡」(房貸已明顯過重)的家庭,協助其轉換房屋,或找到減輕財務負擔的方式。(給人,協調金融體系,或給予暫時的財務支持;重點是協助輔導財務自律,長期追蹤成效)
 
...等等,非常多可能的政策創新。
  
第三,已被證實有效的傳統方法,雖有副作用、不完美,仍適合用來應對眼前的問題。
 
例如,蔡英文一度考慮要推行的「負所得稅」,只因為媒體上有些名嘴反對,就不敢再繼續推,有點可惜。
 
此外,年輕人廣泛討論的UBI(全民基本所得),應該也要納入政府的「實驗評估計畫」當中。(直接變成政見會掉選票,但允諾開始評估、研究可行性,會增加選票)
 
又例如,「房地產稅制改革」,可以思考採用「多層次累進稅」的新結構,取代目前過於直線式的「囤房稅、地價稅、房屋稅」。
 
再例如,將「長照、家庭幫傭、青銀共居、以房養老、醫療健保」等等目前正在推行或實驗中的方案,統整思考,推出「整合式套餐」,創造房地產的新用途。
  
...等等,要花時間針對現有政策及社會實況仔細盤點、思考,重新推出更有效的方案。
 
 
第四,最重要的,必須懂得宣傳。在扁、馬、蔡三位總統中,蔡可能是貧富差距惡化速度較慢的一位。應該強調與馬時代相比較。
 
馬至少敢於宣傳「苦民所苦、庶民經濟」,雖然當選後沒有多少實際作為,但當選前確實吸引了不少選民。
 
賴清德應該效法這種宣傳,但也要記得,不能在當選後像馬第二任那樣,整個心思都跑到對中國的期待去,而忘了當初選前的承諾。務必落實政見,如此,選民才能對「綠色長期執政」產生信心。
  
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不斷帶給選民「信賴感、願景、希望」。讓選民相信你有認真治國的誠意與能力。即使未必都喜歡你,但至少覺得你雖然不完全令人滿意,無論如何總比選其他人可靠。
  
若能如此,賴清德就有機會將民進黨打造成「台灣的自民黨」,能夠在民主社會,不依靠威權手段,就能長期執政數十年!
 
2023-07-05 21:38 FB  07-09 微修
 
 
 圖: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出席校園總統馬拉松論壇,
發表演說並接受現場同學提問、交換意見。
(取自自由時報,記者叢昌瑾攝)
補充一:
 
蔡政府時代雖無力扭轉貧富差距擴大的大趨勢,但「貧富差距惡化速度可能最慢」(部份取決於你用什麼指標看待)。
 
若依照下面這篇網頁的政府資料,用吉尼係數等方法看,蔡時代貧富差距沒有比馬時代明顯惡化。
 
 
 
補充二:
 
2011年通過的「社會救助法」,最大作用是明確定義中低收入戶。定義後,窮戶數量標準就被放寬了一些(當然還是太嚴格。,扶貧力道不夠大),這已經是馬時代的立法部門確實有在縮減貧富差距的重大里程碑。
 
至於行政部門,幾乎全是因為要搶救2008金融海嘯的傷害,而推出的一些措施,才間接導致貧富差距縮小。(所以在金融海嘯過後,這些措施的餘威讓台灣可以連續幾年縮小貧富差距)。
 
在馬第二任以後,行政部門就比較少再為縮減貧富差距而提出具體方案。只有立法部門提出「奢侈稅」,但影響極小。
 
馬遭遇金融海嘯,無獨有偶,蔡也遭遇武漢肺炎疫情衝擊。
 
一樣是為了減低經濟傷害,蔡政府也推出許多措施來挽救,這也促成貧富差距擴大趨勢被壓抑住。
 
蔡政府沒讓貧富差距明顯擴大,還有個原因,就是中國台商經營環境惡化,大量台資回流台灣投資,創造就有機會。蔡政府也更有底氣大膽拉高基本工資(而不怕失業率提高)。
 
 
補充三:
 
各國政府經常推出打房措施,這目的不是砍房價,而是要避免它狂漲。
 
若故意打到讓房價下跌,立刻就傷害許多人的財富,嚴重傷害經濟及社會穩定。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會這樣做。
 
因此打房沒有所謂的「失敗」問題(除非遇到獨裁狂人執政者,設定錯誤目標為砍房價)。
  
房價問題的本質是「泡沫經濟」和「居住權商品化」,無法簡化思考,企圖用利率或市場機制解決。一旦用「市場自由買賣」的角度思考「居住正義」,這思維一開始就錯了。(因為「市場失靈」確實存在)
 
 
 
補充四:
 
蔡英文為何要推「社會住宅」?就是因為要維護居住正義,「房屋居住權」不能完全交給「自由市場買賣」。
 
要保障「住屋人權」、促進「居住正義」,能用的工具不是只有社會住宅;僅靠社宅也不可能完全解決住房問題。要實現居住正義,需要有更多經濟創新及社會創新;各類創新解決方案也一直都有人提出,只是我國政府太保守,官僚幾乎都不敢創新。
 
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目前還是只敢推社宅。但社宅政見卻也幾乎全都跳票。然而,政見跳票不等於政見本身的方向錯誤。大方向來說,有做總比沒做好。
 
 
 
補充五:
 
賴清德於7月6日推出的《挺青年居住三策》,雖然務實可行,但仍不夠創意。
 
 
光是囤房稅或居住三策,要吸收到青年票的力道很有限;賴清德必須要有「簡單清晰的論述」用更符合直覺與邏輯的方式,說明房價問題的複雜性,並提出清晰有力的解決方案。
 
要說出連自稱157智商的柯文哲都說不出來的清晰簡單論述,且務必符合邏輯與直覺,如此才能直接擊倒愛耍嘴皮自誇聰明的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