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10:00:00天光

《香港距離「被六四」屠城有多遠?》

《香港距離「被六四」有多遠?》
   
  
壹、【假如香港發生六四屠城...】
    
1.中國政府會高調宣稱自己「果斷打擊恐怖主義,粉碎外國勢力分裂中國的圖謀,讓香港局勢恢復穩定與秩序,維護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名字招牌不會拆,雖然實質內涵早已掏空,成為一國一制。中國還會宣稱「維持一國兩制有利於吸引台灣民心,遏止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加速祖國統一步伐。」
   
2.香港股市會在屠城前夕緊張局勢升高時暴跌,港幣與不動產出現拋售潮。
   
但中國真正發動屠城時,必然是無預警的且超出多數人預料之外的。
   
3.美國與歐盟都會強烈譴責,在聯合國提案譴責中國,並且推出某些經濟民生方面的「制裁」措施。(例如,禁止中國資金投資、禁止所有中國官員入境及過境、禁止所有高科技專利輸出給中國企業及販售給中國人民、全面暫停所有中國旅客及留學生申請簽證、歐盟跟進美國調高中國貨品關稅、全面凍結所有中國高官權貴家族在歐美的資產...)
   
但這些制裁,只能打擊中國的短期經濟,中國評估尚不至於動搖中國的長期經濟。
   
4.海內外逐漸會產生一種陰謀論:中共屠殺港人是川普「引誘中國踏入亡國陷阱」的厲害招數。如同引誘蘇聯進行軍武競賽,而導致經濟崩潰蘇聯解體的雷根政府。
    
5.屠城前不久或屠城後一段期間內,中共內部會有高官及解放軍將領忽然被抓,理由不外乎貪腐、違紀。但真實原因則是習大大懷疑這些人意圖發動政變。然而真相很可能只是這些人不是很積極配合習當局的武力屠城決策。
    




圖:反送中大遊行,取自網路


  
貳、【中共敢血洗香港嗎?】
   
答:
1.這問題問錯了。無神論又不信因果報應的中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敢」做的。它既然敢殺新疆人、西藏人、北京大學生、諾貝爾獎得主,又有什麼人是它不敢殺的?
   
要回答這問題,必須反過來問:「香港憑什麼認定中共不敢開槍?」,只因為香港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共不敢冒被國際社會制裁、資金外逃與經濟崩潰的風險?那也太小看中共、且高估國際社會應對的力量了!
   
看看俄羅斯如何強行奪取烏克蘭領土?如何製造烏克蘭分裂?此前更是血洗過車臣、喬治亞,還暗中支持北韓的核武科技...,然而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卻只有區區導致「幣值大貶」而已。俄國經濟短期雖受影響,普丁政權卻依舊屹立不搖!
   
中國的GDP總值是俄羅斯的的至少十幾倍,也早已遠超過1989年六四的時候,今天歐美再怎麼制裁中國,中國所受的傷都不會超過六四。
   
中共近年來一直出現「平反六四」的論調。但它要平反的不是學運與民運,更不是替胡耀邦或趙紫陽平反,而是要平反它自己下令屠城血洗的惡劣形象。中共近年來不斷宣稱「就是因為當年果斷鎮壓,才有今日中國的偉大經濟成就」。
    
向來「眼光長遠」,立志百年超英趕美的中共,哪會害怕短期的經濟下滑而不敢血洗香港?
        
參、【中共屠城香港前,會有哪些預兆?】
      
局勢的升高會隱約讓人產生可能屠城的不安,接近屠城時刻的跡象包括:
    
a.林鄭月娥或警政高官無預警遭到非出於自主意願的「被下台」。
    
香港立法會某些議員忽然爆發醜聞或意外死亡。
    
香港司法人員,包括法官,忽然出現多人離職、醜聞、意外死亡等怪事。
     
b.香港媒體忽然集體一致封口,不報導香港局勢,改為從中國內地抄寫新華社的統一報導內容。
    
c.香港依賴中國內地的某些重要民生經濟資源,突然遭到「斷貨」或「暫停供應」。
    
d.中國突然大量進口糧食與能源儲備。
    
e.香港政府宣佈類似戒嚴的措施。港警開始用真槍實彈殺人。
    
f.港警與香港媒體記者爆發離職潮。離職者揭露大量中國控制香港的黑幕。
    
g.解放軍與中國武警「公開高調」在「香港境內」演習。
    
h.中國內地出現聲援香港的大規模集會。
    
I.不明人士採取激進的暴力手段傷害中國武警、解放軍、中聯辦,導致有人死傷。
    
j.中國人大忽然將「是否廢除香港基本法」或「因應香港局勢推出新方案」排入議程。(表示將要討論是否可能廢除一國兩制、強制接管,或新增類似戒嚴與白色恐怖的法案、中央直接指定特首之類的法案,逼迫港府實施)。
    
k.中國公安突然越境逮捕黃之鋒等指標性的香港民運領袖。尤其是用「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之類的罪名時,距離屠城就很近了。
    
l.中國經濟嚴重下滑、污染嚴重,爆發失業潮以及許多街頭運動,當局的高科技監控維穩無效,出現失控跡象。
    
m.中國忽然對北韓怒罵,甚至有出兵北韓的準備動作。
    
n.其他跡象。要看當時的氣氛,憑政治知識、敏感度與直覺,進行綜合判斷,會看出某些徵兆。
    
2019-08-18
    


圖:1989年六四前夕,天安門現場,引用自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