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芭蕾奇緣(Ballerina)
【芭蕾奇緣】觀後感
週三看了《芭蕾奇緣》在台灣的首映。
這部是法國與加拿大合拍的動畫片,原名Ballerina,意思是「芭蕾女伶」。臺灣片商將之命名『芭蕾奇緣』,用意自然是希望讓人聯想到美國迪士尼公司的「奇緣系列」(仙履奇緣、魔髮奇緣、風中奇緣、冰雪奇緣、海洋奇緣)。
這種運用命名相似性來行銷的策略,在臺灣片商很常見。不過,若對動畫電影有一定欣賞經驗的影友,基本上可以明顯感受到「芭蕾奇緣」與迪士尼電影風格的明顯差異。
本片動畫風格中,很有意思的一個觀察點,是對於芭蕾舞跳躍動作的處理,十分近似華語武俠片中的「輕功」。
以故事場景來說,本片中出現建造中的艾菲爾鐵塔、自由女神像...等,對於兒童認識世界著名地標,十分有幫助。
最值得一談的,是芭蕾奇緣的故事主軸,藉由兩名法國孤兒主角外逃到巴黎的逐夢歷程,來描述人性中的純真、良善、好奇、夢想、冒險、勇氣。
這樣的故事架構與敘事風格,在當代各類故事作品中均十分常見,尤其在兒童與青少年相關的文學或影片中,更是如此。但即使常見,卻讓人百看不膩,只因它深刻擊中每個人內心中深沉的渴求。
無論在東方(如宮崎駿)或西方,這類電影都被認為是富有教育意義,深受喜愛,老少咸宜。
追本溯源,這種故事類型,來自西洋文學千百年來逐漸演化形成的人文主義傳統。
其中,法國的雨果,與英國的狄更斯,共同被公認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作家群之二。他們二人都喜歡以孤兒當故事主角,來探討當時社會上的嚴重貧富差距,與尖銳的社會階級矛盾。
當代法國文化流露濃重的人道主義精神。這可說皆與法國社會長期受雨果的文學心靈所澤被、所洗滌,有密切的關聯。當然,英國的狄更斯及著名的〈孤雛淚〉故事,在法國影響力也十分巨大
本片的小小男主角名〔維克多〕,這正是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名字。由此細節,隱約可見本片故事撰寫者意圖發揚法國文化傳統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心理意識。
最後,再談本片的創作理念中,或許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重點是:本片雖然是兒童動畫,卻含有「女性主義」的意識形態在其中。兩位主角都是孤兒,都懷抱夢想,也都努力實現夢想。然而,本片是女童費莉西為第一主角,男童維克多則是第二主角。維克多在本片中,絕大多數的戲份,幾乎都是在協助費莉西逐夢。相比之下,在同一段時間,費莉西對維克多的幫助甚少;而維克多本人的夢想到底如何實現,是否也有精彩故事,似乎就略而不談了。
本片角色設定方面,有典型的正派與反派。反派的邪惡嘴臉令人印象深刻。對兒童觀眾來說,忽然看到故事中這麼壞的人,恐怕仍有心理壓力,有些說不定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敢再相信他人。建議父母觀影後要主動對小孩開導,讓小孩明白世界上像這麼壞的人,畢竟還是極少數。
從《芭蕾奇緣》,小孩子可學習逐夢過程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與正確的夢想實現方式。大人則可欣賞到一齣蘊含法國人文主義傳統的經典動畫,精彩好看。
2017-07-28 20:13初稿 2017-07-29 增寫
相關連結:開眼電影網本片介紹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ben72261287/
圖:本片在中國大陸是春節檔期,片名《了不起的菲麗西》
圖片來源:
http://www.covercity.net/cover/dvd-covers-ballerina-87458
http://movie.mtime.com/234178/posters_and_images/7324105/
您好,我是片商可樂電影的宣傳Maggie
非常感謝您對於《芭蕾奇緣》的支持!
不知道是否可以將您的文章也在可樂電影的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olafilmselection/)分享給可樂的粉絲們欣賞呢?
謝謝唷!
(最近沒有天天逛部落格,回應稍遲,請見諒!) 2017-08-06 0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