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8 19:31:36greentea

新加坡背離亞洲價值(南方快報)

南方快報 2004.10.13

新加坡背離亞洲價值

/深藍

 前幾天,看李筱峰教授在電視上談話,說到: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這樣說過:『我不是中國人,就如甘迺迪總統不是個愛爾蘭人。慢慢的世人會知道,新加坡姓李、姓高、王、楊、林的人們,外表上是中國人,說著華文,然而卻與中國人不同。他們有中國人的血統,他們不否認這點;但重要的是,他們以新加坡的立場思考,關心新加坡的權益,而不是以中國人的立場,為中國人的權益著想。』」

 如果上面的句子,把新加坡換作台灣,來請教新加坡共和國前總理,現任新加坡政府資政李光耀先生,為何新加坡能、台灣不能時,不知他老人家做何感想?

 記得在去新加坡當交換學生,第一天到新加坡,在住宿的教師會館禮堂裡,一位新加坡教育部官員以華語這樣開場的:「歡迎各位來到新加坡,新加坡是由46個島嶼所組成,如果退潮的話可能會多一點。」這一點道出新加坡的小,但也道出新加坡敢於面對自己小的現實。小國配合大國,是新加坡的生存方式。

 所以早在多年前,新加坡不斷的鼓吹說英文,原因是以共同的語言來凝聚新加坡人向心力,並且刻意和歐美國家接軌。也因為這樣的政策,再加上政治環境穩定,經濟金融服務優異,使得新加坡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的亞太據點,並躋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優異的表現,令人激賞也令人讚嘆。

 但新加坡這樣的發展策略,在80年代開始發生變化。新加坡政府發現年輕人對創業失去興趣,只希望待在國際知名企業當職員慢慢升職。這樣安逸下去,新加坡人將淪為歐美企業打工的份。因此開始倡導儒家思想,鼓勵說華文,以成為華人商業網路的一部分,因為東南亞華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冒險創業的商業史。沒有殷實創業的精神,就沒有活躍的東南亞華人。

 中國的開放和經濟大幅發展,讓新加坡認為是一大機會。因此全面鼓勵新加坡人和中國接觸,昨天在的新加坡聯合早報網路版看見這樣的新聞:「雙文化畢業生 任公職空間大」,可以看見新加坡已經積極培養了解中國的人才,並且鼓勵中學生接觸中國。

 新加坡參加在河內舉辦的亞歐峰會,裡面的新聞內容也值得我們探討。李顯龍在會中說:「隨著臺灣境內的親台獨勢力行事越來越大膽」,並且說:「通過反對台獨運動,歐盟將能協助臺灣人意識到他們在國際上的現實處境,這將有助於維護亞洲的和平。」

 由李顯龍的發言,我們可以了解新加坡對臺海兩國問題的態度有其矛盾的地方。台灣就是因為了解現在自己在國際間的現實處境,才會有獨立的訴求。而且這個訴求是基於台灣的民意,所以台灣自主獨立的主張獲得很大部分台灣人的支持。很令人意外的是,長期對西方政治制度和台灣情況熟識的李顯龍反而跟著中國在唱和,也不顧中國想對台進行軍事冒險的事實。

 個人認為李顯龍這番話,可以解讀為幫中國的說辭背書,但對歐洲這些老牌的民主國家來說,反映在選票上的民意才是真正政策的決定者。台灣本土化和自主獨立的聲音早在1996年第一次總統選舉時,就已經向世界表達,而且這樣的聲音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更加明顯。現在一方面要球歐洲壓制台灣自主獨立的意向,希望臺灣維持現狀好維持亞洲地區穩定,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因為各國的政治環境與選民的想法會逐漸改變,期望新加坡式的政治穩定無異是緣木求魚。

 倒是在同一天的報紙上,我看到這個消息:李顯龍將「把國際事務暫交兩資政,是要借助其經驗與聯繫」。看樣子,李顯龍的政府外交部份,仍然在兩位老人家手裡,因此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在聯大的發言,連已經卸任四年的台灣李登輝前總統都可以這樣批判,很明顯的,楊部長的發言是李光耀意志的延伸,可以說是不為過了。

 只是作為一個台灣人的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倡導亞洲價值的新加坡政府在面對這種不公不義的情形時,選擇站在侵略者的一邊。這樣的作風難道是亞洲價值的一部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