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0 08:58:05splashing

《奪天書》聖經是毀滅世界的唯一救贖

 
          《奪天書》並不是部太好消化的電影,因為它與《聖經》的神性相關,並且設景在世界毀滅後回歸野蠻的人類社會,荒蕪、絕望。為了打造末世的淒涼,劇組顯然在「視覺」的呈現上下了工夫,黑白(咖啡)色調的主軸、新墨西哥州沙漠的取景、人類在無情大自然的縫隙求生存,險惡的環境中還要保護自己免於被同類欺負打劫...《奪天書》一開始就花了許多篇幅來營造此般大漠荒涼,用以帶出丹佐華盛頓這位關鍵的「健行者」伊萊的角色。求生存是人類的本能,當你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時,你的本能就是攀附強者,於是蓋瑞歐德曼飾演的角色卡內基就是佔地為王的山寨大王之一,他的地位凌駕底層的你爭我奪~不是清道夫、而是掠食者的角色。獨裁者卡內基透過暴力和水資源控制、建立了自己的社會秩序,聰明的他,知道伊萊身上的那本書能夠協助他控制弱者的心智,因而擴充他的權力和勢力。而伊萊,這個已經孤獨行走三十餘年的角色,有著沈穩心智、超強意志力和自衛的好身手,將為了這本書(聖經)與卡內基展開劇烈拉扯,書最後到底會如何?
 
         《奪天書》其實內容並不難理解,聖經之於伊萊而言,是毀滅世界的希望-建立新公義社會秩序的藍圖;這個孤獨的健行者,走了三十年,就是為了等待他堅信的-有別於舊社會的可能。聰穎的山寨大王卡內基,自小也著迷於此書,只不過,他對於聖經的信念,是惡,是滿足自己赤化人類的念頭。卡內基的繼女索拉〈蜜拉庫妮絲飾)是伊萊第一位的追隨者,她在伊萊身上看到有別於獨裁父親的視野和另一種可能性,女性的置入,當然也是為了平衡此陽剛氣息滿溢的安排,有某種孺慕之情調調。其餘的,還是荒蕪絕境的探索,聖經的爭奪和近身肉搏的打鬥橋段。《奪天書》當然有強烈的警世成份,試想地球毀滅後,人類還剩下些什麼?當肥皂、火柴、水...這些平日垂手可得的物資,成了洛陽紙貴、以物易物的珍寶,人類本身就是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和競爭對手時,那時候的人類還能相信些什麼?
 
          《奪天書》提供你答案- 聖經是毀滅世界的唯一救贖。這部電影,當然是全然西方人的觀點和視野。步調緩慢,觀影者或許對於聖經或基督教文化需要有相當程度的信仰和了解,方能進入《奪天書》信奉的希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