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9 17:38:02splashing
《感傷的宿命》活在愛中的法國人
第二段為劇情簡述,請慎讀!
我覺得阿薩亞斯真的很厲害,雖然我從未讀過法國知名作家賈克夏多內的鉅作,但這部三小時、橫跨三個世代30年的家族興衰史,讓人心裡充滿多重層次的滿足。
查爾斯貝林飾演新教牧師尚,同時也是富家子弟、瓷器工廠的繼承人、一段外遇婚姻的丈夫、小女孩的父親。伊莎貝拉雨蓓飾演固執、焦躁,不滿丈夫的妻子。與妻子分居的丈夫,在一場舞會上巧遇正值雙十年華的寶琳(艾曼紐琵雅飾),兩人互相對彼此有好感。尚決定給妻小再次開始的家庭關係(在門口偷聽的艾曼紐琵雅,因此離開了里摩日,遠赴巴黎追求獨立生活),奈何妻子的冷淡讓他決心離婚,赴巴黎找尋寶琳,不久之後就取了她,定居湖光山色的瑞士,過著恬靜的生活。由於離婚的罪惡感,尚把二分之一的財產給了前妻,但放棄女兒的撫養權,與寶琳生了一子。父親的去世,前妻無條件把股份轉讓,使得尚倍感責任回到里摩日繼承瓷器家業,因而與不贊成這樣做的寶琳(里摩日是個信仰天主教虔誠的小鎮,對於離婚、再婚批評和耳語流傳不斷,而寶琳在那個年代裡,是個思想開明、勇於追求獨立自主和愛情的女子)關係上產生質的變化。後來更因為戰爭的爆發,尚上戰場打仗,讓距少離多的兩人,增添疏離和滄桑。戰後回國的尚,成了鮮少在家的商人,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擴廠、研發瓷器和縮減員工的福利,兩人年輕時相互吸引、愛得濃烈的「愛情」主線,轉而成了中年的尚醉心投入的家族瓷器企業經營。瓷器工廠各個環節的生產線和寫實的製作現場,讓人置身瓷器高雅品味的世界,看著尚和老臣討論生產款式、材質、形狀、上釉、創新...等種種專注的模樣,觀眾也同時浸淫在阿薩亞斯呈現精品藝術和文化涵養的深度中。不自覺地賦予了《感傷的宿命》細膩精緻的質感。
美國經濟大蕭條、德國量產廉價瓷器的雙重打擊下,訂單越來越少,新的廠房不僅無法如願催生,連舊的燒窯,都關閉了好幾個。工人工會罷工爭取權益,資方不僅資遣許多老員工,也紛紛關閉大城市的展示精品店,在不景氣中度小月,苟活以求景氣的復甦,再度奮力一搏。許多大企業併購小公司,還有一些大企業難逃金融風暴,慘澹退場。尚的家族瓷器場也就這麼撐著,垂垂老矣的他,即使氣若游絲、摔傷了腿、年輕不再,依然堅持家族品牌的慢工細活和得來不易的好名聲。最後連從不參與他事業的寶琳,都卯起來圓尚最後的夢想-家族瓷器的代表作。
《感傷的宿命》許多情感的勾勒,包括對白、肢體表情,都讓人玩味再三,砰然心動。年輕時渴望卻羞怯地靠在尚胸前的寶琳,結婚初期愛濃烈、難分難捨的愛慾,戰爭、接手家族企業後兩人關係的轉變(巧妙就巧妙在用不經意的對話或寶琳對於年輕男子的動心呈現改變),尚和寶琳情感的鋪陳和消長成了《感傷的宿命》的主軸,而疏於照顧的前妻和女兒爾後的發展,也讓此片再多了些感傷。戰爭、經濟大蕭條、勞工罷工...等,讓《感傷的宿命》多了歷史的滄桑感和宿命感。「追求卓越不隨便」、「堅持傳統細工」、「不隨波逐流」就是尚瓷器家業的根,也是他的堅持,更是他的宿命。
最讓人心動的時刻,是尚腳受傷、躺在床上和寶琳的對話。出現在眼前的畫面,是年輕時彼此相愛的美好(寶琳摘櫻桃意外發現提早回家、坐在面前的尚,驚喜地互相熱情擁抱的畫面);而寶琳誤以為闔上眼小睡的尚-撒手人圜的驚嚇,訴說歷經世事的老夫老妻,彼此愛情的份量。喜歡細細咀嚼劇情的觀眾,可以在《感傷的宿命》得到情緒上的滿點享受,對於橫跨三十年的愛情消長和人生的取捨,都會有一種「蕩氣迴腸」的失落,還是電影名稱「感傷」一詞下的巧妙啊!
《感傷的宿命》有些<夏日時光>古代版的味道。阿薩亞斯再度展現法國人充滿藝術人文的內涵深度、一輩子對愛情的摸索感受、觸及志業/愛情路口的抉擇,精品業在金融風暴下的存廢(<夏日時光>觸及全球化下喪失殆盡的文化)。配樂讓人舒服至極,古典優雅,化妝、服裝、道具、佈景的講究不在話下。<感傷的宿命>平淡卻有後勁的穿透力,久久不能忘。
上一篇:《風聲》民族存亡之際的諜報片
anna
2009-10-20 11:32:31
你好 我是聯影電影的工作人員也是感傷的宿命的工作人員不知道能不能轉錄您的這篇文章到我們facebook呢與ptt
希望能讓更多喜歡電影的觀眾能知道這部電影
* 我們部落格也正好在舉辦相關的活動
邀請各位影迷看完寫下心得
http://cineplex.pixnet.net/blog/post/25971195
也歡迎來參加:)
謝謝你
anna
感謝你們~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