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11:41:03splashing
《紐約浮世繪》當現實和戲劇的界線模糊了起來...
《紐約浮世繪》是一部沈重的影片。不是一般觀眾可以吞下的菜。但,這部戲的優點也在此,因為夠抽象,也多了詮釋的空間。
看編劇查理考夫曼《變腦》、《蘭花賊》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不僅現在幾乎完全記不得劇情,就連年代比較近的《王牌冤家》也不敷記憶。唯一記得的感受是,每次看他的劇情(電影),總是有一種脫離現實的奇異感受,彷彿被攪入一台名叫「超現實」的洗衣機,歷經上搓下洗左搓又揉後,又扭曲地被洗衣機吐了出來,繼續生活。
不知道此片考夫曼自傳性的成份有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菲力普西蒙霍夫曼主演的劇場導演---凱登肯定有「移情」的成份,畢竟做這行的,才能把創作瀕臨的困境和痛苦刻劃地如此傳神啊!
《紐約浮世繪》最讓人驚嘆的部份還是現實和創作交疊的部份。妻小離去的劇場導演凱登,為了導一場「誠實、寫實」的戲,花了十七年的時間,在紐約搭起超大型的場景設計,為了汲取好的素材,每天給劇組人員一張小紙條,要他們順應紙條的題目演出。十幾年過去了,眼看劇組人員紛紛老去或死亡,這齣戲的名字導演尚無法決定,演出之日也遙遙無期。老態龍鍾的演員們也不再過問何時上映,戲劇人生也儼然成了現實人生的山寨版。不是只有導演搞不清楚戲劇和現實,劇組演員也是。當初跟蹤導演多年,自稱對導演瞭若指掌、毛遂自薦演出導演凱登一角的演員,在現實生活裡像是他詮釋劇中的導演---愛上多年來跟導演剪不斷理還亂的海瑟一角色。而當初愛慕導演被拒絕、成婚生子又懇求凱登賞自己一個工作的售票員小姐海瑟,在劇組擔任場記一職。眼看海瑟和飾演自己的演員眉來眼去,落寞的凱登轉向戲中飾演海瑟一角的譚美(艾蜜莉華生飾演)尋求慰藉(一夜情)。對於妻子黛兒無法忘情的凱登,因緣際會被鄰居誤認為是清潔工艾倫,而把前妻屋子的鑰匙交給了他,凱登於是潛入屋中定期打掃,還和前妻字條以艾倫的身分文字往來了一陣子。當然這般現實發生的情節,也入了凱登編導的戲,找來Dianne Wiest(《漢娜姊妹》)飾演艾倫一角。後來此戲中演員因凱登導不下去,還和凱登互換身分,成了這部難產戲的導演,Dianne Wiest飾演的Millicent Weems劇末透過耳機,指導凱登演出「他」的戲。
歷經十七年的嘔心瀝血,在凱登現實和戲劇交疊、現實和戲劇界限越形模糊的同時,觀眾也同時目睹創作人的悲慘人生。第一任妻子和女兒飛往德國一去不回,飛往德國找妻女的凱登,看見自己逢年過節送女兒的禮物被棄如敝屣。長大後的女兒和媽媽的朋友成了同志關係,回到紐約成了妓女。自小全身被愛人刺青的她,最後因為感染而去世。凱登對於女兒的記憶和女兒對於凱登的記憶大不相同。凱登記得的是女兒的可愛、好問;女兒記得的是凱登的同志關係(凱登否認)而毀了媽媽和自己,死前對父親只有恨,臨死前堅持父親道歉。凱登也疏於照顧第二任妻子(蜜雪兒威廉絲飾演的劇中演員)克萊兒和女兒,事實上,這第二段婚姻和女兒幾乎在他心中沒有重量,還不如始終迷戀、崇拜自己的售票員海瑟。某天凱登在路上巧遇多年不見、結婚生子的海瑟,百感交集的他堵在海瑟家的門口,對她說:「我想要以前你看著我的眼神...」海瑟回應:「現在沒有辦法,我已經結婚有小孩了。」林林總總,人的生、老、病、死,創作人的拗執、荒謬、欺騙、可鄙、落寞、絕望、凋零....都在菲力普西蒙霍夫曼主演的劇場導演---凱登、他身邊的人,以及他現實戲劇交疊---模糊的曖昧狀態中,得以呈現。
我同情這角色多於鄙視。《紐約浮世繪》說的是天才創作者的瓶頸,創作跌跌撞撞、暗無出口;人生也混亂,可謂焦慮滿溢的失敗人生。用近乎超現實的手法呈現,觀眾在歷經一陣搥打之後,得找到現實的出口,繼續生活。
凱登(左)和戲劇裡飾演自己的演員,中文蜜雪兒威廉絲飾演的演員(亦是第二任妻子)
左:戲裡飾演海瑟的譚美(艾蜜莉華生)和右:最後成了導演的清潔婦演員(戴安薇絲特飾)
十七年過後,現實生活裡老態龍鍾的一對情人凱登和海瑟
創作人焦慮頹喪的失敗人生
上一篇:《追愛自由行》跟著心、還是腦走?
夏天到了 真是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