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最後的吸血鬼》元奎設計的武打招式很不錯
《血戰:最後的吸血鬼》某些部分有讓人眼睛一亮,諸如武打招式的安排和借鏡好萊塢的特效;但,就另一些部分而言,以立足亞洲、放眼好萊塢為腳本撰寫的出發點,則暴露流於牽強的劇情和選腳上的失誤。不過,林林總總,以港資為主、亞洲市場為設定的此片,能有這番特效、武打的安排,也算是動作魑魅魍魎類型的突破吧?
這齣電影劇情有些老梗(改編日本暢銷恐怖動畫),說的是一個有著400年靈魂的半人、半吸血鬼小夜(全智賢飾)自小以來的身分認同掙扎。亦是人性、獸性的角力。父親被強大吸血鬼魔頭「真祖」殺害後,自小被爺爺撫養的小夜,一天發現自己吸血鬼的身分,睡夢中無意殺了青梅竹馬,爾後真祖殺了撫養她的爺爺,自此以後,生命豬羊變色,斬妖除魔-銀翼-就成了小夜活著的唯一目標。而這些銀翼(吸血鬼)存在於各個角落(套一句小夜的說法:「比你想像中的多很多,」《血戰》打鬥的主軸,就隨著此梗鏗鏘展開。
為了要邁向好萊塢,必須以日本的美軍基地和三線的美國演員作為場景和副角色。演技和劇情皆貧弱,安排顯得牽強(看完血戰之後,你不可能會記得那些洋面孔,即使在戲中和小夜有生死情誼的金髮同班同學,演技生嫩)。倒是小夜人鬼身分的掙扎,被此片視為特效、武打之外的文戲重點,連科學怪人學習控制憤怒,游移於善惡的邊緣,都被拿來致敬了一下。小夜,這個自小心中充滿憤怒、被剝奪一切,又無法逃脫命運、注定被人性善良靈魂(救人)和吸血鬼嗜血本能(殺鬼)折磨的可憐角色,由全智賢演來,某一瞬間,真的能感受到她的掙扎,不過,成也她、敗也她,角色刻劃依然平板,不深刻動人。
魑魅魍魎的部份倒是新鮮,吸血鬼和小夜在酒吧延展的對戰頗有可看性,武術招式頻頻、目不暇給,無論近身肉搏或以二對多,都可以窺見此片在動作上下的功夫(尤其結合了東洋忍者和中國武術的風格...此片給人最震撼的部分也是「武」方面的華麗拼盤了!)。唯慢動作濺血的處理太頻繁、重複性亦高,以致於有些「視覺疲乏」。想學《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又搔不到癢處,小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遺憾。吸血鬼追逐的場面又讓人憶起昆汀泰倫提諾和喬治克龍尼的《惡夜追殺令》(From Dusk till Dawn),只是《惡》片結合西部(墨西哥)牛仔和吸血鬼的粗曠大漠風格和東方鬼魅結合吸血鬼的融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的魅力對我而言,是大大超過後者的)。小雪飾演---小夜母親一角讓人想起《倩女幽魂》的調調,很飄逸,又有一種深不見底的城府。只是無論是媽媽(小雪)或小夜,兩人的英文...真的有打斷人入戲劇的小遺憾。好在連綿不絕的特效驚險,掩蓋此一不足。
本片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武打場面(套招的部份),很紮實,尤其穿著水手服的全智賢打來有不同風味(這要感謝中國的武術指導元奎!讓此片多了可看性)。特效的串連也讓人一招接著一招,算是少有冷場。可惜的是,風格太過多元、融合不易,而且文戲太多,又不大動人(友誼、母女情、祖孫情、人獸掙扎、善惡對立...),以致於觀影過程中情緒偶被打斷。電影劇本雖不好,但魑魅魍魎的處理感覺不錯。為了定位“打入好萊塢市場“而有太刻意的日美友誼安排,和平板的美軍角色、劇情鋪陳~感覺真的不必要(除非好萊塢A咖角色噱頭,此片能否激起好萊塢水花,會是個很大的疑問,而且主角的菜英文將會是洋人看片的一大障礙)。
要看人性衝突掙扎面,我會推薦《康士坦丁:驅魔神探》和《魔鬼代言人》,既有鬼、又有人的衝突;吸血鬼追逐打鬥場面,我會推薦《惡夜追殺令》;東方魑魅魍魎系列,我會推薦《倩女幽魂》...《血戰:最後的吸血鬼》我推薦的是元奎指導的武術格鬥,其餘的,應該就是有別於《我的野蠻女友》個性的全智賢了!她來台灣的時候,感覺冷冷的,有吻合《血戰:最後的吸血鬼》的冷酷形象。
上一篇:全智賢冷酷吸血鬼顛覆野蠻女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