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告的語言看企業文化
多年以前,一輛外型設計出色的跑車即將上市前,在各電視台密集以短片預告,廣告短片中不停的以微微沙啞的性感女聲重覆說著:「Neo想要和你發生關係」。
有次筆者適與同樣任教國中的同事聊及此事,都對此廣告不以為然,覺得這廣告既將女人物化且有性別歧視、騷擾之嫌;它確實達到了引起注意的目的,卻是負面的效應---引起了反面的觀感,讓人看了聽了覺得不舒服。一旁同事的弟弟插話了:「它只不過想要透過有趣的方式告知一個新產品即將上市罷了,妳們何必想太多!」問題是誰覺得有趣了?至少被物化的那一方並不覺得有趣啊!
這個廣告也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國中時期有個同校其他班的男生,放學後和簡單老師都在同一個數學老師處加強數學,補習下課後簡單老師得騎好長一段腳踏車才能回到山上的家;這位男孩經常跟在我腳踏車後頭一段距離處,幾次我快騎遠時,他竟朝我的腳踏車扔石子!
簡單老師忙著趕夜路回家,起初也不以為意,但幾次下來也頗令人不耐。而又不想告訴知我家境清苦讓我免費上課的數學老師:一方面擔心造成老師的困擾;另一方面也怕說了不知會不會影響繼續隨班免費上課的權利。
默默忍受一陣子之後,有一天在他又朝我丟小石頭時,猛地煞車調轉車頭往回騎且大聲的質問他:
「我到底哪裡得罪你了?你直說好不好?為什麼要一直這樣欺負我!」
卻見他對我微笑了,露出亮白的牙齒和滿意的表情,然後調轉車頭騎走了。之後再沒跟蹤我或丟我石子,卻輾轉透過別人傳達畢業旅行兩班併車,希望我也要去等等莫名其妙的善意。
當老師後,我將此事說給跟那時的我一樣是青春期的國中學生聽,學生哄堂大笑,男生們立即集體開釋我說:「老師他喜歡你啦!他只是要引起你注意啦,你怎麼那麼呆啊!」然後七嘴八舌誇張的說:原來老師國中時也有人追之類的話。
最近有因為某家3C電子賣場的廣告而關注起這個「引人注意」的話題。
恰巧國文單元剛以幾個關於國台語雙關修辭的阿伯笑話複習過諧音雙關,學生馬上舉一反三,此起彼落搶著提相似的例子。這時「你娘卡好」的句子一再出現,其中那位把廣告代言人臉部表情模仿得維妙維肖的學生不斷引起爆笑。
我當場問學生:「你們會因為這個廣告而去買它的產品嗎?」
學生邊嘻笑著邊異口同聲的說:「不會!」
我嚴肅的說:「我會因為這個廣告而不買它的商品!」
孩子靜下來聽我說明原因。
當然廣告的目的就是「廣而告之」,這兩個廣告也都如預期的達到了目的,可是卻讓看到廣告的人如同被丟石頭一樣,引起深深的憤怒和反感!如果誠如該廣告企劃人所言,目的是為了拓展尚待開發的台灣南部市場,因此針對標的對象南部鄉親設計這樣「鄉土化」的廣告;那麼,它雖達到公告周知的效果,也同時有效的羞辱了它的潛在客戶為:談吐低俗無文的、咬字發音不清的、經常以冒犯女性字眼為發語詞的一群人!我不懂這樣不尊重人的廣告企劃案,如何能過得了這兩岸知名3C賣場高層主管那一關;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過不了明智的消費者那一關---對這種語言「反應極佳」的15歲學生都不會去買,其他受過良好教育的、更有消費能力的家長們(尤其在廣告詞一再被「問候」的媽媽們),有多少人樂於去購買以粗暴語言文化作宣傳的商品?
我很好奇有誰被丟了石頭後,還會花錢把石頭買來珍藏?
為什麼引起注意的方法如許多,卻選擇了這樣的一種方式?企業在決定提高產品銷路的同時,難道沒有考慮到將帶給消費者怎樣的觀感嗎?
身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筆者,經常引用出色的廣告用語來教導修辭,只是這次融入教學的是「廣告文化意識型態」與「企業的社會責任」!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上一篇:太好吃的新書-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下一篇:他需要的不是棍子,也不是攝影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