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0 03:12:23求逑

給學生的《靈界線》

文◎alien

微寒的冬季,身為學生的我,是寒假,瑟縮在被窩裡,扭開電視螢幕,看著《靈界線》(Requiem)這部電影。螢光幕裡的場景,是德國的冬季,陰冷的可以,年節的氣氛並不濃。甫過完耶誕節,女主角蜜雪拉與家人共餐後,便又返回學校趕期末報告,在新年的學生宿舍,敲打著打字機,一面又與不斷在肉體、精神內冒出的魔鬼交戰。這細節,引起我的戚戚然,曾幾何時,我也是在假期尚未結束,便返回住處,與電腦相鬥,差別的是,我確定我的精神狀態穩定,而不是如同電影中闡述的蜜雪拉飽受惡靈(或是,精神分裂)侵擾之苦。

有別於以前看過的驅魔電影,宗教意味濃厚,而且結果往往導向神秘主義。相較下,《靈界線》影片內容是更開放的,它沒有論定女主角(一位大學女學生)究竟是精神疾病呢,或是真的飽受惡靈纏身。

觀看電影與敘事,確實有賴攝影機帶來的現實撩撥,或許Mulvey在1973年批判性地指陳電影攝影敘事中男性觀看的視角,在這裡可以這麼一說,故意的晃動鏡頭,突顯影像內角色與場景的真實性,不過這也挑戰了女主角詮釋演出的重擔,如何貼切展現惡魔上身(或是一種冥想的狀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來是它沒有對手戲可展現,二來是不能太過,否則會像起乩一般,引人發笑。

情節設定在80年代,手提攝影處理,影片裡的女主角演技極為真切,角色設定為一名女大學生,生於小康的家庭,感受父親、母親與妹妹的愛,以及與初戀男友史帝芬的快樂。然而,她總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進入著魔的境界,女主角Sandra Hueller在演出著魔狀態,出神入化,讓她贏得了柏林影展競賽片女主角的獎項,也確實是這部電影的重點。
劇情並沒有處理「是與非」的答案—它並沒有告訴觀眾,女孩所遭受的問題是宗教的問題(透過驅魔過程得以解決),或是精神的問題(透過精神治療得也解決),但是透過對比,讓人有更深刻的感觸,譬如:兩名神父,對女主角狀況的界定截然不同,一認為需要精神治療,另一認為需要的是驅魔。

對於現實的撩撥,當然不能僅透過晃動的影像以及精彩的演技,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情感、道德與人性的刻劃,這些點點滴滴添加了許多分數。譬如,蜜雪拉一直與母親既愛又恨的對立情緒,一是認為自己表現的不夠好,一是自己越軌行為(穿了比時髦的衣服)挑戰甚而忤逆母親保守的標準;或是,史帝芬在蜜雪拉的寢室,幫她裝置打字機的字帶,連夜,捧著蜜雪拉的上課筆記,與她一同完成教育學的報告、在宿舍切小披薩過夜;又或是,蜜雪拉無法直接告訴她的親密朋友,自己所遭受的精神問題,只能以癲癇一症狀簡單帶過;蜜雪拉認定自己是受到惡魔侵擾之苦,不斷以先人驅魔成功救贖世人的例子激勵自己。我見到了其中,複雜難以一筆帶過的:母女情感、情人情感、現實情感,在影像故事裡,情感表達相當飽滿,是導演漢斯克利斯坦史密德(Hans-Christian Schmid)帶給觀眾的一大傑出作品(註),德國演漢斯克利斯坦史密德(Hans-Christian Schmid)非常認真,三年才完成一部電影,並且極強調電影的品質,在《靈界線》這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堅持。
我想以學生的經驗,特別推薦這部電影給學生。





註:
德國導演漢斯史密德(Hans-Christian Schmid),與湯姆提克威(蘿拉快跑)並譽為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兩位新生代德國導演。漢斯史密德的作品並不算多,卻部部是經典。他以拍紀錄片起家,但第一部劇情長片《After Five in the Forest Primeval》便讓他揚名德國「巴伐利亞影展」。之後的《死亡密碼23》(23)得到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讓他開始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第三部電影《Crazy》在德國大賣,並捧紅了之後演出《英雄教育》(Napola)的男星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第四部電影《曙光乍洩》(Distant Lights)則入圍柏林影展競賽片,並摘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受到各界的好評。漢斯史密德2006年的最新作品《靈界線》(REQUIEM),也是他首度擔任製片的電影,不但摘下今年柏林影展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更將德國女星桑德拉惠勒捧上了柏林影后,可說是漢斯史密德迄今最令人讚嘆的電影。
(資料來源:http://requiem.swtwn.com/Requiem5.html

█延伸閱讀:
Demon Lover: Hans-Christian Schmid’s "Requiem"
http://www.indiewire.com/movies/2006/10/demon_lover_han.html

alien 2008-04-07 10:39:36

幾年前的暑假第一次碰面
轉眼又是好幾年後的暑假了

:)

BOX 2008-03-31 10:03:29

很快就不是學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