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5 15:58:30求逑

今年的春天,那年的喧囂






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不是進來這裡唸書,到了該記下一段行路歷程了?特別是早晨與老師、同學一起聊天後,更如是的戚戚然?又或是見到身邊的朋友、工作夥伴,對我間接的影響?

上個月到某工作場域面試,管理者不斷詢問,我的人生的規劃如何?

某次晚間開完會議,走在校園與馬路間的人行道,光影交錯、林木沙沙的聲響以及車聲、人聲,竟巧遇了幾位長我一兩屆的學長們,紛紛遞給我名片,告訴我他們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情況。

趕著到學校,是故,奢侈地叫車,途中,司機大哥與我閒聊(而分明在飆車的情況下,還能一手握方向盤,一手隨對話內容揮舞著)話題不脫結婚生子,不脫婚姻生活。

如此,幾年前的盤算,是不是太過單純?清清爽爽唸書的日子,不太可能避免後顧之憂,也不太可能避免對於他人情感的依附。幾年前的喧囂,在今年,唸書、工作、家人,喧囂依舊,如蒙太奇式地滲進現在的生活情節,今年的春天。環境變動太大,教我無法逼視未來,無法直視現實,無法。

翻起一本曾唸過一兩頁隨即擱置的書,以撒柏林,談現實意識,他這麼開頭:「人時或對他們生活的時代產生惡感,而喜愛並且羨慕某個過去時期,至於失去批判,全心嚮往,假使可以選擇,他們明顯寧願捨棄目前,活在當時---再下一步,就是將那個理想化過去的某些習慣與作法引入他們的生活之中,並批評當前不及或墮離此一過去—這時,我們往往指責他們犯了懷舊的逃避主義、浪漫的嗜古主義,缺乏現實精神;我們指他們妄圖「將時鐘往回撥」、「罔顧歷史力量」…」。

離席前,P師說著,一位前輩租住在套房裡,早起替伴侶做早點,「早點的錢怎麼來?」「這就是人生?」我拉長了句子,「這就是你 / 我要的人生?」如果沒有有當時的一種愚昧懷舊,或許我就不會坐在這裡。你要對我提問嗎?我還懷有批判的現實意識嗎?我有沒有好的答案,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