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3 17:50:31求逑

便利貼23-殤





狹窄的房間,點亮溫暖如燭火的燈,鵝黃的燈色下,螢幕播放著《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混雜了國族與性別,甚至交雜著「宗教」的意味;是部好看又好讀的故事,把悲情化成笑聲,雖我對於電影的要求有些苛,認為字幕卡接力(註)破壞了整體影像說故事的功。


回歸到自身的經驗,當然不是一種控訴,而是對於某種情感寄託早夭的共鳴,於是我想到了一字「觴」:「未成年而夭折稱為「殤」。儀禮、喪服: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皆為無服三殤。它正確的意思是指未成年而夭折,嚴格上來說,並未蘊含任何情感意思。」翻開了字典,查了殤一字的字義。


如是早夭的情感,當男(女)主角,因愛爾蘭身份被困於牢中,逼供時這麼說:
人們以為這裡很冷
其實很暖和

就像在普魯托上烤火






幼年的時候,我們的感情早已成「殤」,無法繼續前進,也成了一種匱乏。








註:接力,語言擴充圖象的意涵,巴特語。文本和圖像互補,兩者相互闡述、釋義,擴大了彼此的意涵。


電影筆記:如此單薄了這部極其好看的影片,因之在其後補上聞天祥老師迷人的短評,是為一種補遺嗎。
求逑 2007-02-13 17:53:30

以想像掙脫現實 - 到「冥王星」上吃「早餐」 文/名影評人 聞天祥
《冥王星早餐》以想像掙脫現實,席尼墨菲擁有一流扮相與演技

台北觀眾最近跟愛爾蘭挺有緣,2006年底看到愛爾蘭掙脫英國殖民的歷史悲歌、勇奪坎城影展金棕梠獎的【吹動大麥的風】,2007年初再加一部於柏林影展廣受好評、燦爛狂放的【冥王星早餐】。而教人難以置信的是,還在【吹動大麥的風】飾演革命先烈的席尼墨菲,到了【冥王星早餐】搖身一變,竟成為雌雄難變的扮裝皇后,演技幅度之廣,令人嘖嘖稱奇。
他在【冥王星早餐】飾演的角色是個「父不詳」的孤兒,出生未久,就被離鄉出走的母親遺棄在神父家門前,由養母撫養長大。然而這個男孩自小就常偷穿姊姊的洋裝、擦脂抹粉,自詡為窈窕佳人,除了叛逆,也讓人不禁懷疑這也是一種「靠近」母親的方式。他只聽人道起母親長得像電影明星,並夢想著在倫敦電車上與她擦肩而過、宛如電影情節般的重逢。
因此這個喜以女裝打扮的男孩,很早就步上母親後塵,展開自我探索、同時也探索外界的旅程。一路上的挫折以及感情的跌跌撞撞,讓人不由得聯想起才在台北上映的日片【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不同的是愛爾蘭的背景更複雜化了主角的境遇。譬如他的愛人包含了暗地支持愛爾蘭共和軍的歌手,而顯然沒有太多政治意識的主角差點害得彼此都丟了小命;同樣的,當他在倫敦舞廳大爆炸案中倖免於難,卻被當成頭號恐怖份子看待逼供,也帶出了意在言外的多重歧視。

尼爾喬登的敏銳與派屈克馬克白的文字情感成功打造《冥王星早餐》

意即導演尼爾喬丹表面上好像只在刻畫這個特立獨行的奇「女」子、坎坷卻不妥協的半生故事,卻同時成功地把時代、國家、社會的氛圍與人的互動影響,帶入片中。就連主角的童年玩伴也負有類似功能,其中一個智能不足的男孩莫名其妙死在一場恐怖行動裡,另外一對長大之後成為情侶的男女,男的加入反英陣營,卻為了保護女友而向英國警方洩密、換來殺身之禍。片中的身不由己,豈止是性取向上的認同差異?國族的、宗教的、膚色的矛盾與衝突,全都有技巧地被導演藏在劇情裡。
這本來就是尼爾喬丹的拿手好戲,過去二十多年,我們早已從他名震國際的【蒙娜麗莎】、【亂世浮生】等片見識到類似的錯綜複雜,即使是到好萊塢的商業大片【夜訪吸血鬼】,仔細咀嚼亦不難察覺他暗藏在一群俊男間的曖昧。因此【冥王星早餐】對他而言,可說是游刃有餘的。何況本片原著作者派屈克馬克白,早在1998年就有另一部作品【悲歡歲月】曾被尼爾喬丹成功搬上銀幕,派屈克馬克白幽默、豐沛的文字情感,和尼爾喬丹敏銳、勇於突破禁忌的影像才華,相得益彰。
難得的是尼爾喬丹久久才推出新片,昔日愛將也不辭跨刀助陣,就算戲份不多,也令人過目難忘。像飾演愛爾蘭小鎮神父的連恩尼遜(尼爾喬丹執導的【豪情本色】曾讓他榮獲威尼斯影帝),就把小鎮神父後來開誠布公的驚人坦白,表演得相當有說服力;而曾以【亂世浮生】問鼎奧斯卡影帝的史蒂芬雷,則扮演主角在旅途中遇到的魔術師,他把這個職業的特殊和角色本身情慾性格的模擬兩可,詮釋得耐人尋味。當然無庸置疑的,席尼墨菲絕對是本片焦點所在。他成功演繹出主角令人忍不住發笑的舉止與奇遇,配上不亢不卑、甚至有點自得其樂的個性,和影片的調性形成絕妙的共鳴。
這部編導演俱佳的電影,雖然令人省思,卻不枯燥,從頭到尾浸淫在飽滿的娛樂性當中,淚水、笑聲無一不齊。而充斥全片的懷舊歌曲,更適切地為影片籠上一層悅耳的時代感。原來輕靈婉轉,也可以拍出錯綜複雜的。
本文出處: 文化快遞2007年1月號「影癡的房間」